本词典的使用对象是对外汉语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汉语水平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海外华侨或华裔,以及国内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
这些短语和句式大部分是外国学生广泛使用的各类汉语教材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一部分是利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关键词,通过对语料库语料的筛选提取出来的,还有少量是从其他的工具书或文学作品、报纸中摘录下来的。它们的共同点是简单、稳定、实用、有生命力。
由于这些常用表达方式不都是具有鲜明形式标志的,且其本身的范围比较模糊,因此在条目收录上我们只能确定一个基本范围:短语、类固定短语、框式短语、类框式短语、句式等。鉴于同一语言单位往往呈现出连续统状态,因此,我们又补充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收录其内部成分之间存在固定、黏着关系的短语或句式,不取过于松散的、自由的、互不约束的短语或句式。
2. 尽量收录具有构式意义的,不具有构式意义的尽量不选。如:好像…一样,以…为例。
3. 收录那些前后需要添加成分的固定、类固定的短语,但不取那些前后不加任何成分的自由、独立的短语或类固定短语。
4. 主要收录以 HSK词语构成的短语或句式,也适当收一些超纲词语,特别是常用口语词构成的短语或句式,以使整个词典条目较为平衡、完整、全面,为学习者查检提供更多的便利。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GF 0025—2021,简称《等级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对本词典所收条目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表 本词典条目关键词统计简表
1.收词上取那些日常交际需要、频率高、实用性强、一查就懂的短语或句式。
2. 注释范围上尽量做到完整、全面。所谓“完整”是指该给出的信息不缺漏;所谓“全面”即多方位对某短语或句式进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它们的用法,并在心理词库中准确定位。据统计,本词典每个条目中给出的信息项目有13—18项不等。
3. 具体信息上注重揭示短语和句式的结构意义和隐性含义,提供的信息与词目使用条件相匹配,如:词目的适用环境或准入场合;使用者的心态和听话人可能的反应;交际双方的地位和关系限制;对动词的倾向性搭配、常用搭配、离合形式的搭配;动词的特点(心理动词、持续性动词);短语或句式适用的时间(过去、现在或将来等)和对象类型(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以及对前后词语在音节上的要求等。详细说明用法上细小的规律或特点。
4. 例证上提供的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用得上的句子,意思完整、结构自足、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性、趣味性。短句多长句少;排列通常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本义到转义;同时也展示结构或句式的不同语法功能。一个例句大多由两三个小句构成,可展示这些常用格式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也希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外国学生连贯表达的习惯和能力。
例句及 搭配扩展形式部分在北大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等语料基础上加以修改、删减、调整,以适合外国学生的接受能力。此外,作为例证的一种延伸,搭配扩展形式部分也可通过给出各种搭配展示相关用法及变化,引导学习者模仿造句、举一反三。
5. 释义方面基本上采用说明解释的方法。需要时,增加对条目构成成分的解释及其他补充说明。释义尽量用浅显的语句说明解释。用于解释词目以及例句中的词语尽可能限定在基础汉语范围之内,各种注释的行文力求与读者的汉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匹配,并尽可能做到表达浅显易懂、解释清楚明白。
本词典释词用量限制在2450个以内,其中包括《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六级》(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简称“新HSK”)词汇及其变体词、超纲词。前两类在词典释词中的覆盖率近90%。
1. 关于条目结构
本词典条目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例证、释义、语法和搭配扩展形式。每个条目板块信息项目多少视具体条目而定。
(1)例证部分:给出2—4个相关例句,并用下划线标出短语或句式,以凸显其位置和用法。
(2)释义部分:主要包括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修辞信息、语体信息、补充说明、常用搭配、结构位置及与前后小句的关系、出现的形式、在时间和对象范围上的特点等。
(3)语法部分:给出句型、格式的类型,在句中的作用,动词的特点,对前后词语的限制或要求,否定表达等。
(4)搭配扩展形式部分:从各种常用搭配入手,展示短语或句式的各种变式(肯定、否定、疑问、反问、离合用法)以及各种动词及前后词语的组合。必要时根据多义表达法的义项或多个句型分别给出相应的搭配扩展形式;如义项和句型各有两项以上的,则优先考虑义项。
(5)其他部分:在条目的最上方,给出短语或句式的注音、关键词在《等级标准》中的级别,超纲词也逐一标注。
2.关于条目相关问题的处理
(1)关于例证、释义、句型、搭配扩展形式之间的协调
词条以释义为中心,前面的例证、后面的句型以及搭配扩展形式部分的顺序基本与释义中用法出现的先后保持一致;如语法部分出现了几个句型,需要时后面的搭配扩展形式部分也与之对应。
(2)关于短语或句式的立目
a. 在动宾结构格式中,凡是常用的、典型的,且同类不多的单独立目;不很常用或不典型或同类较多的,则以空位或字母 A、 B出现,用以概括同类现象,并在例句中展示具体动宾搭配情况。
b. 有的表达法已被另一个表达法所概括,但因为不能展示其自身多样的个性用法,因此仍另立条目。如“从…说起 ”格式已被“从…V起” 格式概括,但因此有很多个性表达无法展示出来,如“从何说起”“从头说起”“从实验说起”“还得从30年前说起”“从公司刚成立说起”等等。考虑到外国学生遣词造句的需要,仍单独立目。
(3)关于同近义短语或句式的条目
a. 同近义短语或句式一般以一个为主,其他作为参见条。参见条不出细条,只在词头后加以说明(“见……条”)。主副条区分的基本原则是常用的做主条,不常用的做副条;如两个表达法没有明显的区别,则按音序先出现的做主条,后出现的做副条。如两者之间在色彩和语体等方面有差别时,则分别指出差别所在。
b. 有的同近义短语或句式不是完全同义,而是部分同义,为了避免外国学生产生错觉并出现互相替代的偏误,分别予以立目,不再作为同义参见格式处理。
c. 有些短语或句式意思相近,但句型或用法不同,也分别单独立目。
(4)关于短语或句式义项的确定及不同板块的处理
a. 某表达法的几个用法之间差别不大,按其用法出现的顺序排列,表述为“指……;也指……;(还指……)”;如短语或句式的几种用法差别明显,则以“①……②……③……”的形式建立义项,并分别加以解释。个别短语或句式的几种用法虽然互不相同,但用法较简单,且搭配有限,则不分别建立义项。
b. 语法部分有与义项对应句型的,则按义项分别给出句型和语法解释;如语法部分没有对应句型的,则语法部分不再分列。
c. 搭配扩展形式部分不直接安排在义项下,短语或句式分立义项或句型分列时,通常在条目最后部分分别予以列出。如:
【不 A 不 B 】 b< ù A b< ù B [一级]
① 例句 …… 解释 ……;② 例句 …… 解释 ……;③ 例句 …… 解释 ……。
★1)……;2)……。
扩展 用法1) ……;用法2)……;用法3)……。
(5)关于句型分合的问题
句型中如有前后成分,并且前后成分可随意选择时,多合为一个句型,中间成分多用省略号隔开;如前后成分不能随意选择时,则分别列出不同的句型。
(6)关于例证
例证呈现顺序大致为先出现本义,再出现转义。不分本义和转义的,先列简单的、容易理解的,再列复杂的,或与短语、句式的语法功能相对应。
(7)关于短语或句式中关键词的标级
短语或句式中关键词的标级是为了让学习者了解自己所掌握的汉语词汇量的情况和程度,也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设计自己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一个表达法通常包括好几个词,如果每个词都标级,标级的部分就会太多。因此,为简便起见,只把短语或句式中相对难的词作为关键词,标出它在《等级标准》中的级别。在同义关系的条目中,则把两个表达法中互相区别的词作为关键词加以标注。
(8)关于条目中省略号和 A、 B的使用
短语或句式中前后两个变量意义相同、相似、相反或是同类成分时,用 A或 A、 B代替,如:爱 A不 A、按由 A到 B 的顺序、避 A就 B;结构中有两个变量时,其中一处词性相同的变量用 A表示,如: 抱着…的A、不比 A…;还有个别无法用“…”表示的情况也用 A表示,如: A不了几 B、不由得 A一 B;其他均用“…”表示。此外,为使语法及意义关系更加清晰,个别情况用 V代表动词。
3.其他相关说明
(1)二稿完成后,我们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所用释词进行了初步统计。三稿修改后再一次采用语料库方法对所用释词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新 HSK词汇及其变体词(但是—但)对词典释词的覆盖率为89.88%,基本做到了使90%的释词限定在新 HSK范围之内;完全超纲词为632个,总释词量近2450个。
(2)在本词典编写期间,本专业2010级研究生滕沁芳、贲成程、邓忠群,2013级研究生唐玉兰等同学参加了一些工作。部分研究生协助我们完成了对外国留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薄一明、付明非、朴善姬三位老师在百忙中为“编者的话”“条目符号说明”“常用术语对照表”等部分做了英语、日语和韩语翻译。对上述同学和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我们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本词典编纂过程中,商务印书馆的前总编辑周洪波先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支持,李智初主任帮助协调相关事宜,责任编辑段濛濛女士逐字逐句审读条目、纠错校正,为本词典的出版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我们在此向上述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