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学习要善用工具书

清华大学 中文系 何清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要想学习好,一定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工具书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解疑答难,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因此,工具书可以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工具书起到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从初中开始,我就给自己准备了好几本工具书:英语词典,扩展英语单词量;汉语词典,帮助我深刻掌握字形、字义等基本知识;简化的二十四史帮助我积累古文知识;百科全书帮助我扩展知识面,发散思维。我想我能够顺利考入清华,工具书是功不可没的。

每年新的学期开始,我都不忘叮嘱学生,一定要为自己准备几本工具书。有的学生不明白,困惑地问我:“老师,工具书那么贵、那么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买,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吗?”

每当有学生这么问,我都会肯定地回答:“当然有帮助,而且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非常努力,各个科目的参考书更是买了不少,但是每次考试,他总是差一口气,始终排不进顶尖学生的行列。

这个学生很苦恼,向我抱怨说:“我付出的努力也不比前几名的同学少,为什么每次成绩都落在他们后面呢?”

经过对这个学生的一阵观察,我给他指出了问题所在:他不会利用工具书。

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工具书的作用,把学习的过程简化为听课、做题、复习。

一眼看过去,这三个过程似乎没错,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无论课堂上老师讲得多么清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对的,误解、模棱两可都可能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这种认识不尽快更正,那么错误的知识就会一直伴随,造成考试中的滑铁卢。而且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

而这也恰恰验证了工具书的作用。

首先,工具书因为其权威性、公正性,可以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的认识,甚至是判断知识正确与否的一个标准。

其次,工具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课外知识,让我们的知识积累得更多、更广、更深。

一位北大的高考状元就是工具书的受益者: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养成了善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平时学习中,只要遇到不会不懂的地方,我都会第一时间利用工具书来答疑解惑。比如做英语题的时候,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会圈出来。等做完题,我立即去查英汉词典,把这个单词的字义、读音等弄清楚,并且记在笔记本上。这个方法让我的词汇量丰富了很多,也因此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个学生的亲身经历就向我们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 工具书利用得当,可以起到第二个老师的作用。

对于学习来说,误解、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而工具书恰恰是在给我们树立一个标杆,让我们沿着这个标杆来把握自己的学习,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工具书并不一定会学习好,但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有工具书。

那么,在漫长的六年中学生活中,你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种工具书给学习保驾护航吗?看看下面的介绍,或许你就能找出答案。

(1)词典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说到工具书,就不得不提到英语词典、汉语词典等等,对于这些工具书,中学生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从一上初中开始,这些工具书就是老师要求必备的工具书。

但是必备也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利用它们。相反,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怎样使用词典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见到没见过的词或字,就要查词典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这一现象最为常见。很多学生一见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词组,就要去翻词典。

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种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正确。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知道英语试卷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阅读理解,分值占据的比重非常大。

基本上,每篇阅读理解的文章中都会出现一部分超出课本范围的单词或者词组,而且这些单词或者词组对理解全篇文章影响很大。

因此,有些学生一看到单词或者词组不认识,就翻开字典查看。殊不知,这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学习,反而会让我们养成过于依赖字典的习惯。

我的一个学生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这个学生一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词组就翻字典,结果平时做阅读理解的效果还不错,但是到了考场上,因为不能翻字典,他的成绩很不好。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阅读理解呢?

很简单,首先,见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词组,先不要忙着查字典,而是先顺着上下文的意思,大致猜测一下意思。这样也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

其次,做完题再查字典,并且要把重要的单词或者词组记在笔记本上,课外加以复习,这样可以增加单词量。

误区二:查完后不记录。

我见过不少学生查完字典,做完题,就把字典放在一边,不记录,也不反思。在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只能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记住一个单词、一个词组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而一个人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查一下字典,就不再复习,那么下一次遇到同样的字或词组,我们还是不认识,还需要查一下字典,循环往复下去,时间白白浪费,知识却还没有学到手。所以,查完字典之后,不能关顾着做题,还要把查到的知识记录在笔记本上,经常复习,这样一来,字典上的知识就成为你自己的,而你的知识也会一步步增多,学习成绩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误区三:只在做题的时候使用字典。

这种现象在平常的教学中并不少见。不少学生做题的时候,把字典或者词典放在手边,但是不做题的时候,工具书束之高阁。

这种行为其实是简化了工具书的作用。工具书确实可以用来帮助做题的,但是它们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善于利用工具书学习的人,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锻炼思维,开阔眼界。

一个顺利考入清华的学生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

翻看英汉大词典是我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当有人听到我这么说的时候,都表示惊讶。在他们看来,翻看词典怎么能当作娱乐休闲呢?其实,我翻看词典并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记住里面的知识,而是当作一种兴趣。比如:我喜欢翻看词典后面的注释,有世界地图,时区分布,人文风情等等,还有很多的语法分析。我在翻看的过程中,一方面满足了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词典或者字典蕴含数不清的知识,善于利用,这些知识就可能是我们的,不善于利用,白白看着那么多学习的机会从身边溜走,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2)百科全书,让你的知识更全面

在和同事交流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有一种学习状态是非常危险的,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

在教学中,我就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确实是这样的学习状态。比如我教过的一个学生,他信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整天埋头看书,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把看其他的书当作是浪费时间。尽管他学习认真,成绩却不好,还给别人留下了书呆子的印象。

这个学生很是不解,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学习,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呢?

其实,问题在于他学习太死板了,知识面局限于书本,成绩当然也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

众所周知,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考试的全部,只是一个引子,用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而且根据书本延伸的知识也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见到很多试题是从课本之外的事物入手发问的。比如,文科是根据一个社会热点引出问题,理科是由一种生活现象来引出问题。

要想把问题解决得完美无缺,不仅需要课本上的知识,还涉及对生活的观察和认知。

而那些死读书的学生没有那么宽的知识面,当然很容易掉进问题的陷阱里。

正是因为明白这些,在教学中,我始终不忘向学生强调: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适当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平常除了看课本,更是应该多看看其他书,比如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其涵盖的知识面之广,涉及内容之多是远远超过其他工具书的,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能从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所以,要想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而全面,走出课本的局限,不妨给自己备一本百科全书。比如,文科生可以看《高中政史地知识大全》,理科生可以看《高中生必备工具书数理化公式定律手册》等。

(3)善用古文工具书,知识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

每当有学生向我抱怨古文太难学的时候,我都会问他们这样一个问题:“你平时会看古文书吗?”

大部分学生会惊诧地反问道:“平常学习古文就很痛苦了,为什么课后还要看古文?”

每当听到这些话,我都要替这些学生感到惋惜,因为不管喜欢不喜欢,古文都是中考和高考的必考内容,而且古文比较晦涩难懂,也一直都是拉开分差的关键部分。

如果他们平常就注重积累古文知识,那么还用在考场上为一个古字词释义和一句古文翻译而头疼吗?当然不用,只有平常就注重古文知识的积累,多看古文类的工具书,才能在考场上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一位北大的高考状元就是这样做的:

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当时一下子被难住了,尤其是涉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时,我只能蒙混过关。后来,一位老师建议我最好买一本古文书籍,比如《史记》《汉书》等,通过阅读这样的书籍,逐渐培养起古汉语的语感,积累一些字词知识等。于是,我就买了简本的《二十四史》和《唐诗宋词》,里面汇集了很多历史人物传记、诗词等。每天早晨我都要抽出几分钟时间读一篇古文。等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古文水平在同学们中间已经很出色了。写作文的时候,我还能够运用很多历史题材、诗词歌赋等等,为我的作文增色不少。

看!只要注重积累,古文也是很好学的,而且对于语文来说,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学好古文对提高作文水平也很有帮助。

总之,要想学好古文,仅凭书本上的几篇古文是远远不够的,给自己配置一本古文工具书,让诗词歌赋、名人轶事都能够顺手拈来。 2EXLMdZG9GFY3vgZAwl9D7ku7KVzKF7Wp3UBtOmi1oqn4cgQ0+zJk0e6t6ukT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