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图画前面:女童一直在哭闹,爸爸妈妈站在她旁边,没有任何举动。
(×:忽视女孩的心理需求)
(√:满足女孩的心理需求)
当婴儿在母体内时,由于有羊水包围,婴儿会感觉很温暖、很安全,但出生后,婴儿可能很久都不适应离开母体之后的这个环境。这时女婴经常会哭闹,这是因为她渴望那种温暖和安全的环境,而父母的拥抱恰恰能够满足她的这种需求。所以,当女婴哭泣时,家长应该立即抱起她,让她感觉到足够的安全和温暖。
写在图画前面:女孩从幼儿园回来后,跟妈妈说:“我讨厌幼儿园。”
(×:讲大道理)
(√:引导女孩说出原因并安慰)
7岁之前,由于女孩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形成,家长讲的那些大道理不但不会赢得她们的合作,还会使她们感觉很厌烦。当女孩说她讨厌幼儿园时,这往往是有一定原因的,例如,觉得幼儿园的环境很陌生,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者被小伙伴欺负了等等。这时,家长只有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安慰女孩,女孩才会与父母合作。
写在图画前面:一天,5岁的女孩正在玩剪刀。
(×:夸大危险,强化女孩的胆怯心理)
7岁前,女孩身上会表现出很多女性天生的弱点,如胆怯、软弱、不坚强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还经常吓唬或恐吓女孩,那女孩这些弱点就会越来越明显。但如果家长引导她们玩一些男孩玩的游戏,并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她们坚强、勇敢等特征,那女孩就会越来越出色。
(√:引导女孩变得坚强)
写在图画前面:女孩不小心把手擦破了一点皮,她哭着来到爸爸身边,委屈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的手好疼!”
(×:过度紧张,夸大疼痛)
(√:理性面对)
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女孩都是柔弱的,都是需要自己多加疼爱、多加保护的。因此,面对女孩的伤痛,父母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紧张和关心。殊不知,这恰恰会增加女孩的疼痛,并降低她对痛苦的承受能力。因此,为了提升女儿的“心理痛点”,父母不妨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神经,引导女儿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看待不可避免的伤痛。
写在图画前面:爸爸和女儿一起看电视,女儿手拿遥控器不停地换台。
(×:缺乏耐心)
(√:耐心地关爱女儿)
女孩是很注重关系的,在她3~7岁这个年龄段,因为父母不再像她小时候那样经常拥抱她了,她很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所以她经常会捕捉父母语言或行为中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来证明自己受到了伤害。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了使女孩的心理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给予女孩足够耐心的关爱。
写在图画前面:妈妈和女儿一同在外面散步,妈妈很想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女孩懂礼貌的好习惯。
(×:讲太多道理)
(√:做女儿良好行为的榜样)
在0~7岁阶段,女孩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时候家长所讲的大道理往往对她不会起到实质有效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女孩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进行学习的。因此,父母培养女孩好习惯的最佳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女孩,为女孩做出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