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青春期
——男孩渴望家长的理解

所谓青春期,是指从 13 岁到 16 岁这一阶段。

对于家长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是令他们十分恐惧的一件事情。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一时期的男孩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他们会穿奇装异服、说他们认为很酷的“鸟语”,甚至还会突然把头发染成艳艳的红色或绿色;

他们突然变得愤世嫉俗,动不动就会批判周围的人或者事;

他们的脾气会突然变得很大,并且还常常会埋怨家长不理解他们;

……

在男孩青春期这一特殊的时期,到底是家长看待男孩的眼光有误,还是男孩真的变得如此奇怪呢?

其实,从发展的角度来讲,男孩的这些行为和变化并不奇怪。

进入青春期,男孩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舞台——他们拥有了抽象思维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在飞速发展;

另外,青春期男孩的情感也在飞速发展,他们总是喜欢批判,因为他们正在向世人证明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青春期的男孩正在努力追求个性,他们不停地尝试着把头发染成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他们想看看自己究竟适合哪种类型;

……

当然,很多家长对青春期男孩的这些变化很不能理解,他们曾耐心地对男孩进行说服教育,也经常对男孩进行严厉的批评,但男孩仍然我行我素。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命的是,家长越是不喜欢什么,男孩越是做什么,好像总是故意与家长对着干。因此,很多专家常常把青春期看做是亲子关系的“危险期”。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自己和男孩渡过这个亲子关系的“危险期”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他的经验:

对待青春期的男孩子,我们应该既忽视又引导。

儿子 15 岁那年,忽然把头发染成了绿色。看着他每天顶着一头绿色的头发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我就会控制不住地心烦。我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了儿子,并建议他把头发染回黑色,没想到却被儿子一口回绝了,他甚至还嘲笑我说:“现在只有‘土老帽’的头发才是黑色的。”

我被儿子气得胃疼,但凭我平时与儿子相处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我继续跟他理论下去,我们父子之间的一场冲突又会不可避免。因此,尽管我很生气,但我没再说话。当然,后来想想,这也是我成功的教育方式之一——忽视。

第二天,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对付他:我知道儿子对电脑很感兴趣,而我正好有一位朋友是电脑专家,他不仅精通电脑,而且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电脑城,儿子很佩服这个人。于是我答应儿子带他去见这个人,但在这个承诺实现之前,我对儿子提了一个条件:在见电脑专家的时候,一定要戴上帽子。

但在我们出发的前一刻,一件令我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儿子竟然把头发染回了黑色。当我问他原因时,儿子很轻松地对我说:“既然你看到我绿色的头发就心烦,我想电脑专家也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就染回来了。不过,爸爸,我还留着一管绿色的染发膏,说不定哪一天,我又会把头发染成绿色。”

看,如果家长掌握了教育青春期男孩的方法,这些男孩也会变得很可爱。其实,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 青春期,如果家长对男孩的着装、造型等太过在意,那亲子之间的关系 只能是不断恶化。 当然,如果家长能够抓住男孩的兴趣点对其进行引导,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讲的,让男孩意识到电脑专家不喜欢他头发的颜色,男孩就会主动把头发变回原来的颜色。

其实,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挖掘就会发现,男孩之所以总是追求个性,如热衷于穿袋袋裤和带洞的牛仔服;喜欢留奇怪的发型、把头发染成奇怪的颜色,等等,这些是为了满足他们归属感的需求。

一个男孩就曾这样表露自己的心声:

我并不是为了惹家长生气才会不停地改变头发的颜色,我仅仅是为了证明我也是“潮流一族”。如果我的头发总是保持在一个颜色上,我的伙伴们会嘲笑我是“土老帽”。

事实上,13~16 岁的男孩总是希望自己属于某一同龄人的团体,只有在这些团体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时常会焦虑,总是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团体成员的喜欢,自己是否会突然被喜欢的团体抛弃。因此,为了弥补自己心灵上的这种担心,他们只得通过外表和造型来保持与这个团体的一致,并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所以,了解了这些之后,家长就会明白,为什么即使自己坚决反对,这些青春期的男孩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和造型了。

当然,除此之外,在青春期,男孩还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这一时期男孩的思想比较混乱。

虽然青春期的男孩一直在追逐个性、时尚和潮流,但自己究竟适合哪种个性,他们自己也弄不明白。

不光外表如此,他们内心也是混乱的:

有时,他们很自信,总是毫不留情地批判别人,而有时,他们又很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有时,他们对一部恐怖片喜欢得不得了,但也许就在第二天,他们又会把这部恐怖片贬得一文不值;

……

其实,男孩之所以会表现出如此多前后不一的行为,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男孩正处于思想的混乱期。在这个时期,男孩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但家长不要惊慌,这一时期的男孩需要尝试,只有尝试过,他才知道自己更适合哪种个性。

此时,如果家长或他人对男孩的评价大多数都是积极正面的,那男孩的个性就会顺利发展;但如果家长或他人对男孩的评价大多数是负面的,例如,如果家长常常这样指责男孩的缺点:“你不能这样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后悔的”、“等你长大后,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对你了”……听到家长类似的教育,男孩会很愤怒,甚至会怨恨,因为这会使男孩产生这样的感觉:他们都不理解我!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在自尊心的驱使下,男孩会故意与家长作对,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到底对不对?如此,男孩的个性就会表现出前后不一、来回变化的特点。

因此,对待思想混乱期的青春期男孩,为了促使他们的个性顺利形成,家长应该多肯定、多引导。

2.开始对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进行探索。

虽然在大多数家长眼中,青春期男孩总是表现得躁动不安,但由于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他们也在不断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尽管此时大多数男孩关于未来的想法都不太成熟,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例如,这些男孩子经常会狂妄地说:“我将来一定要进入世界富翁排行榜!”但具体如何进入、凭什么能力进入,这些男孩们似乎都没有想过。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我们可以把这看做是男孩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却常常过早地把男孩从这种憧憬中拉出来。

一位 40 岁的男子这样讲述他在青春期的“梦想”: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场主,我也想成为父亲那样自由悠闲的农场主。然而,父亲却要求我去读大学,并希望我将来能成为工程师。我按着父亲给我安排的路去走了,后来顺利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可是,即使我已经成为了有名的工程师,在我的内心深处,仍然向往种种庄稼、养养小动物的那种悠然自在的生活。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中总有一种隐隐的遗憾……

作为家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孩子按照我们给他设计好的路去走,我们的心是好的,但对孩子来讲,这未必是好事。就像上述事例中那个曾经的小男孩所说的,这可能是建立在他放弃自己内心“梦想”的基础上的。

3.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到惊奇,对“性”的态度有所转变。

在青春期,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会像洪水一样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男孩的成长。虽然每个男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不一样,但他们对自己身体变化的态度,以及对“性”的态度往往是相同的:面对生殖器的增大、声音的变化,以及阴毛、胸毛的生长,男孩会感到惊奇和羞耻。

在这时,面对儿子身体的变化,家长与他们讨论“性”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家长总是最后一个与儿子谈论“性”的人。也就是说,当家长第一次对儿子谈到有关“性”的话题时,他已经不知道跟他的伙伴们谈论过多少次了。

渴望了解“性”是每个青春期男孩的正常欲望,如果他们的性知识不是从家长的口中得到,而是从黄色网站,或者性犯罪者的身上学到的,那男孩将来性犯罪的几率就会大为提高。

当然,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讲,与青春期的孩子谈“性”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不好意思开口,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为男孩选一本青春期读物。

一位聪明的爸爸就是这样做的:

当他发现自己 14 岁儿子的眼睛总是在女孩子的胸部和臀部游离时,他暗自发笑:真是个坏小子!当然,与此同时,他也为儿子的行为感到有些紧张。

随后,他买了一本青春期读物放在儿子床头。

第二天,当儿子遇到爸爸时,他表现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仍然对爸爸说了一句:“谢谢你,爸爸!”

其实,家长如果摸透了青春期男孩的特点,就不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古怪,当然,教育他们就不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如果家长们一时间还没有找到教育青春期男孩的门路,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想办法让青春期男孩享受一下安静

谁都知道,“安静”这个词语一般不容易与男孩沾上边,当然,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更是如此。

进入青春期,男孩的身体在迅速地发生变化,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变化都让他感到迷惑,并会产生一种孤立感。

有时,男孩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奇怪。例如,一个 13 岁的男孩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我觉得我好像是得病了,有时候,看到电视中男女亲热的画面,或者听到他们所说的一些话,我的下体就会不由自主地勃起,这令我很不自在、很尴尬。我想,我的同学们肯定不会有这种尴尬的经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身体私密处的变化是他们最大的隐私,他们一般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就更加重了他们在青春期特有的那种痛苦的孤独感。

也正是由于这种孤独感的存在,男孩不允许自己安静下来。于是,只要醒着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停地运动、大声地放音乐、与同伴们打闹,以此来驱赶那种孤独感。

对此,很多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应该引导青春期的男孩去独处,去体验安静。因为定期地使身体和大脑处于安静的状态,能够使男孩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当然,在这种思考的同时,男孩的理性思维、创造力、积极的心态等都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这些是一个成熟以及成功男性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鼓励这些容易孤独的男孩去享受安静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她的经验:

我和儿子经常会因为“是否需要安静”的问题闹矛盾。例如,只要儿子一回到家里,他肯定会把电脑音乐的音量调到最大,而且总是放一些让我听了很闹心的音乐。我提醒过他很多次,但他仍然我行我素。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我常常被他气得头痛。

后来我了解到,每一代人都有属于每一代人的音乐,因此,我不再干涉儿子去放哪种类型的音乐。相反,我开始试着去接受儿子的音乐,而且还会不时地与他探讨:“听说周杰伦的新歌变了一种风格,前后两种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

令我惊讶的是,自从我们母子俩有了这些共同语言之后,儿子开始接受我的话,把音乐的音量一点点减下来了。

青春期的男孩就是这么奇怪。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会视家长的教育为耳边风,但一旦家长接受了他们,理解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也会变得顺从起来。其实,根本原因还是青春期男孩所特有的那种孤独感在作怪。

他们之所以会把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是因为他们觉得家长不理解他们,这加重了他们的孤独感;之后他们之所以又变得顺从起来,是因为家长理解了他们,使他们不再那样强烈地感觉到孤独。

其实,青春期的男孩虽然到了十几岁,他们的身体已经高高大大了,但由于孤独,他们的情感仍然很脆弱。因此,他们总想用音乐和电脑游戏来淹没安静的空间、填补空虚的时间。所以,要想让男孩学会安静,家长就要用自己的理解去驱赶他们的孤独感。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 让青春期的男孩学会安静是全家人的任务。

仔细想想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它的内在涵义:如果你的儿子是一个不喜欢安静,而且有些躁动不安的男孩,家长鼓励他们花时间去独处,必将遭到他们的拒绝。当然,如果家长要求儿子关掉音乐,而自己却一直坐在电视机前,这必定会使男孩产生怨恨情绪,从而使他们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

因此,让青春期的男孩学会安静,是家长与男孩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如果我们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用于读书、思考、安静地休息,我们的儿子也必将愿意尝试这样去做。当然,在这些安静独处的活动中,男孩不仅可以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且可以自我减弱青春期所特有的那种孤独感,这两种能力将成为促使青春期男孩尽快成熟起来的伟大力量。

方法二:不要否定他的朋友,但也不允许他交坏朋友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每个做家长的都担心他们在外面会交上坏朋友。

其实,家长们的这种担心是有依据的。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会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需求。也就是说,由于孤独感的存在,他们希望自己真正属于某一个团体,并得到这个团体的认同。在这个时候,他们所加入的这个团体往往代表着他所信仰的价值观,并决定着他想努力成为怎样的人。

但由于这一时期男孩的是非分辨能力并不是很强,或者说,男孩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为了追求所谓的“酷”和“刺激”,男孩常常会加入一些“不良团伙”。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这些成人的看法,在这些男孩心目中,他绝不会认为,他所加入的那个集体是“不良团伙”。

一个 15 岁的男孩曾这样说过:

家长总是说我整天与那些“坏孩子”混在一起,其实,我的那些朋友根本不是“坏孩子”。他们对我很好,很讲义气,每次我受到别人欺负,他们总是二话不说地去给我“出气”。

青春期的男孩会整天把“义气”、“够哥们儿”等词挂在嘴边,但他们并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义气”。在他们眼中,只要是对方能够为你去打架,这就是“义气”和“够哥们儿”的表现。

作为成人我们知道,这种刻意地讲究“哥们儿义气”的做法,只会越来越快地把男孩拉入犯罪的深渊。因此,在青春期,家长告诫孩子不要去交坏朋友是十分必要的。

但如果一个男孩真的交上了“坏朋友”,家长也不要着急,而是要采用男孩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

那么,什么是男孩能够接受的方式呢?

在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现代的家长们发现男孩交到了“坏朋友”之后,他们往往会效仿古人的做法——搬家或让孩子转学。

然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孟母的这一做法似乎并不适用。一位苦恼的家长曾这样说过:

我的儿子已经上初二了,他的学习成绩本来很好,但自从与一些只会调皮捣乱的孩子交往之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大幅下降。

为了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为他转了学,并因此而搬了家。但由于儿子的性格有些内向,在新的环境里交到新的朋友比较困难,因此,他一直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之前的朋友保持联系。每到周末,他还是会和之前的那些朋友“腻”在一起。

在通讯如此快捷的现代社会,家长试图通过搬家来减少男孩与那些“坏孩子”接触的机会,似乎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相反,这还会使男孩与这些“坏孩子”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就像上述事例中所表现的,虽然男孩与那些“坏孩子”已经不在同一个学校了,但正是因为这种“距离”,促使他们每个周末都会“腻”在一起。

那么,有什么方式能够使男孩主动与那些“坏朋友”保持距离呢?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她的经验:

尽管儿子朋友的很多行为常常令我不能接受,例如,他们经常与别的孩子打架;来家里做客时,他们总会把客厅搞得一团糟……但在儿子面前,我从没有说过他朋友的坏话。

因此,我的儿子经常自豪地对我说:“妈妈,你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妈妈。”当然,后来当儿子和他的朋友来家里玩时,他们表现得总是特别乖,聚会结束之后,他们总是不忘把房间打扫干净。

青春期男孩的团体归属心理特别强,当家长在他们面前指责他们的朋友时,他们会非常反感,因为在他们心中,自己与朋友是一体的,家长指责朋友,就等于在指责他们自己。当然,如果家长尊重他们的朋友,他们会觉得很有面子,就像自己受到了尊重一般。

男孩的自尊心需要家长的维护,但当男孩真的交到“坏朋友”时,家长可以不否定他的朋友,但一定要为男孩规定具体的“交友规则”。

小伦是一个 15 岁的男孩,最近他的妈妈正在为他交上了“坏朋友”而担心。小伦的这个朋友在学校是有名的“捣乱鬼”,除了不喜欢上课之外,什么欺负女同学、给老师出难题、打架等这些事情,他都喜欢。

知道了小伦朋友的这些信息之后,妈妈给小伦下了“死命令”:不许再和这个孩子继续交往。

但自从小伦妈妈下了这条命令,小伦从此就不再理妈妈了。晚上放学回家后,他既不做作业,又不做家务,好像是故意与妈妈作对。

最后,小伦妈妈只好去请教一位心理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妈妈为小伦制定了一个交往规则。这个交往规则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小伦不可以在学校以外的任何场所与这位朋友见面;

第二,妈妈可以允许小伦的这位朋友来家里做客,但必须是在小伦和这位朋友都遵守这些条件的前提下:不抽烟、不喝酒、不大声地放音乐或吵闹、聚会结束后将房间打扫干净。

小伦接受了妈妈为他制定的“交友规则”,他也并没有像妈妈所担心的那样被那位朋友带“坏”,他与妈妈之间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朋友问题很容易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斗争焦点。其实,如果家长能够拿出足够的耐心来教育这些青春期的男孩,他们并不会像家长所想象的那样蛮不讲理。

当然,如果男孩真的是交到了“坏朋友”,家长试图通过暴力的方式,干涉男孩与他的那些朋友的正常交往,那男孩跟他的那些坏朋友学坏的几率就大为增加。因为家长暴力式的干预,只会加重亲子之间的矛盾,使男孩产生好奇和反抗的心理,这就等于把男孩推进了那些坏朋友的“怀抱”。

因此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为男孩制定“交往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这既不会使男孩感觉到家长是在过分干预他的人际关系,又没留给男孩学坏的机会。

方法三:父亲要用男人的角色来引导男孩

进入青春期,男孩开始用期望的眼光看世界,他们希望看到美丽和完美,但现实却让他们看到了丑陋、不公平以及人类的缺点。因此,自从男孩进入青春期之后,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男孩变了——他们突然间变得易怒、愤世嫉俗,而且动不动就想用暴力去解决问题。

有时,母亲常常会对儿子所表现出来的愤怒而感到恐惧,在她们眼中,儿子就像一只失控的野兽,随时都有伤人或受伤的可能。但一般情况下,儿子的愤怒会令母亲很烦躁,因此这常常会成为母亲与儿子之间发生冲突的导火线。因此,心理学家常常会劝告那些青春期男孩的母亲:当你看到你的儿子正在发火时,为了避免母子冲突的发生,请你尽快离开现场,让孩子的父亲来引导儿子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存在对青春期的男孩可能会起到两种作用:要么对儿子的愤怒起到镇静作用;要么进一步增强他的愤怒。当然,取得哪种效果,主要看平时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

如果在儿子心中,父亲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男人,那么,儿子就会以父亲为榜样,父亲的出现就会让他感觉到有安全感,他的愤怒也会慢慢地消失;但如果父亲在儿子心中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那父亲的出现只会继续增强儿子愤怒的感觉。

其实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父亲不仅是父亲,更是一个男人榜 样。他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跟父亲学习如何做男人之外,还需要父亲 的引导。 一个正在读初三的青春期男孩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

那段时间,我们学校很乱,很多男生常常打群架,因此警察常常光顾我们学校。我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爸爸妈妈在为我担心。

一个周末,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山,那是我最愉快的一次爬山经历,因为我和爸爸并没有沿着山路向上爬,而是自己探索出了一条不是很平坦,又富有冒险乐趣的小路。

爬到山顶之后,在休息的同时,爸爸开始与我闲聊,下山之后我觉得我看世界的态度都在发生改变。因为爸爸给我讲了他上初中时的经历,那时的他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因为觉得不公平就想动手打人……当然,他也告诉了我他是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

爸爸所讲的这些事让我豁然开朗,我把与爸爸的这次谈话称做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下山之后,我和爸爸约定:每当感到迷惑时,我都要和爸爸进行一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

从这个男孩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很科学。他了解青春期男孩的特点,他们易怒、愤世嫉俗、喜欢暴力,但他们需要一个男性榜样的引导,因此,他给儿子设计了一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因为父亲谈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男孩不会听出说教的意味。当然,这些内容正是男孩所关注的,所以肯定会对他有启发意义。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这说明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了一种独特的谈话方式,或者说是父子之间存在着他人不知的小秘密,这就表明这位父亲完全理解了青春期男孩的易怒与暴力。有了父亲的理解和榜样,男孩一般都能自如地将愤怒转变为积极行为,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时,这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不仅能够控制男孩的消极行为、引导男孩的积极行为,而且还将成为父子之间感情升温的催化剂。 lmUPJchhm9Md42cnzn4SdGDD6697j75i+Y7yCBsg7//q1LgGUQ7DeA15Y9NT+j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