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通过他周围的环境建立起精神世界,并用无意识的智慧对外界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本能,我们称之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孩子的诞生是一个伟大的自然奇迹!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神秘的本能,这种本能将指导他活动,形成自己鲜明的特性,并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就像我们在自然界中经常会看到的这样一些画面:
很多小动物所置身的外界环境,不仅能给它们提供生存的环境,还对它们个性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刺激。比如,小羊总是很安静、小老虎总是很暴躁、蚂蚁们总是忙忙碌碌、知了会没完没了地叫个不停……
很多小动物生下来就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性,小孩子也一样
一种动物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从它一出生就被确定了。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的生长环境,都有它与众不同的成长、完善方式。
对于新生的孩子来说,同样如此,他们也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见一斑。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年之后,他却什么都知道了。这一年当中,没有人特意去教他,也没有人特意给他指导。他所取得的进步,全都是在一种自动自发吸收的状态中获得的。这就好比一块海绵放在水里,不需要别人施加任何外力,海绵也会主动吸收水分。
当然,孩子的这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
猫在出生时就可以“喵喵”叫,刚孵出的小鸟和刚出生的牛犊也可以发出与它们成年个体一样的声音。人类却不行,刚出生的孩子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后才渐渐地学会了说话、走路,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奇妙之旅。
孩子的这个神奇的学习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
孩子的大脑中有一种与我们成年人不同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创造性非常巨大,不仅能帮助他完成语言的创造,同时也促进了其发音器官的发育成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伟大的工作却不是在孩子有意识的情况下完成的,而是源于其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知识的吸收。
这个吸收的过程,是如何开始的呢?
实践证明,这个吸收的过程是这样的——周围的事物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唤醒了他的热情,使他产生了对事物的特殊敏感性。孩子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就此产生了。凭借着他对外界的感知天赋,他快速地吸收着外界环境中的知识。
一个无意识的头脑可以具有非常的智慧。这从孩子说话时发生的变化可见一斑。在他的周围有数千种声音,孩子却独独听取和学习人类的声音,这不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吗?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
当我们参加音乐会的时候,会场上充斥着各种乐器的声音,但我们的耳朵往往最容易被音乐的主旋律吸引。我们成人对音乐的这种反应,其实也很好地佐证了孩子为何能在数以千计的声音之中选择学习人类语言。
人类的语言留给孩子的印象是深刻的,并且会跟他的大脑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牵动他本体的神经,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促使其自动地发出声音。
孩子对语言声音的这种反应,显然要比成人对音乐的反应强烈得多。我们几乎看不到他们舌头蠕动,也看不到他们的脸颊和发声器官在动,但他们却在每一个器官都静止的状态下,随时准备学习发声,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那么,最初这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声音,又是如何被赋予含义和思想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这样一些画面: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说话时,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按照单词的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不同结构,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我们说:“桌子上有一杯水。”那么,这句话就很好理解。如果我们说:“有上桌子一杯水。”这句话的意思就很难理解了。
我们通过大脑学习知识,用单词排列组合的顺序来了解句子的意思,而具备无意识智慧的孩子,则通过心理能力直接对句子进行理解,对这种表达方式和词语排列直接进行吸收。
与成人不同的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接受者,知识进入我们的大脑之后,我们只是单纯地把它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和我们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的联系。而对孩子而言,这些知识不仅仅是进入他们的大脑,而且能促使他们大脑机能的发育,促进大脑系统的形成。
孩子通过他周围的环境建立起精神世界,并用无意识的智慧对外界知识学习和吸收的本能,我们称之为“有吸收力的心灵”。
孩子这种本能不仅仅表现在学习语言上,在动作学习上,这种“有吸收力的心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动作学习上,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生婴儿要在襁褓中生活数月,但不久之后,他就能走动,能高兴地玩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他无忧无虑,一点点地学会动作。从蹒跚学步,到满地奔跑;从什么东西都需要成人帮助拿取,到自己能够双手捧起一件又一件东西。他的肢体动作变得越来越灵活。
当然,孩子对动作的学习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固定的规律的。在孩子开始学习动作之前,就已经有了无意识的心理发展。
如果观察一个3岁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总是在玩弄一些东西。其实,这就意味着,他对原本无意识的东西开始变得有意识起来。通过不断地玩弄研究这些东西,他慢慢变得完全有意识了,并且会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不仅如此,他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会许多其他东西。他学习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习惯、传统、宗教,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大脑里。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几乎从他们降生之后就开始了这一神秘的过程。他会逐渐建立起他的意识、思想,直到这些成为他智力的一部分,并渐渐具备理解力和思考力。直到他6 岁的时候,理解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也就能对其实施正规的教育,保证他学到更多、更有用的东西。
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影响他们心理和性格的形成。
如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不仅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还具备对周围环境超强的感知能力。
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一个例子:孩子对语言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孩子不是“记住”了语言如何发音,而是直接形成发音的能力,并学会了使用语言。他可能从来没有刻意对语言进行过记忆,语言却已经成了他本身的一部分。
和成人比起来,孩子具有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的学习方式。成年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加以思考,而孩子则是对环境进行吸收,这些事物不仅以直观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大脑,还会成为孩子心灵的一部分。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自我塑造。换句话说,周围的环境深深影响着婴儿早期的心理和性格形成。
在对孩子这种主动奇妙的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有这样一个发现:人类似乎有两个胚胎时期。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使得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了很大的区别。
这,就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个胚胎——精神胚胎。
儿童生命的第一阶段是一个适应的阶段。当然,孩子的“适应”有别于成年人的适应。对孩子来说,他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非常喜爱,对自己生长的环境有独特的感知,不管那里的生活环境多么艰难,他们也会感觉到从其他地方无法找到的快乐。
很久以前,意大利农村出生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出过远门。意大利形成国家之后,很多人因为工作、结婚等原因离开了他们的出生地。但他们在晚年经常会得一些怪病:面色苍白、压抑、虚弱、贫血等。许多治疗都不奏效,最后医生建议他们回到出生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建议效果非常好,许多人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之后,都恢复了健康。
很多人都说,家乡的空气是最好的治疗药方,虽然他们家乡的气候可能并不是那么好。但是,这些病人真正需要的,恰恰是从他们儿童时期就已经在潜意识里适应了的出生地的气氛。
婴儿时期形成的东西是无法完全剔除的,孩子生来所具备的一种“记忆基质”不但创造了他们的特性,而且还会让这些特性在他们体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儿童时期学习吸收的东西会永久地成为他们个性的一部分,影响他们心理和性格的形成。即使到了成年后,这些东西也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永久的烙印。
那么,这种促使孩子形成早期心理活动的特殊基质,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我们都知道,一个只有7个月大的早产婴儿可以健康地存活下来,这说明他在7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心理活动了。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定的心理,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力量和某种特定的心理。观察自然界的一些小动物,我们就会发现,就算是一些低等的生物,它们的天性里同样具有感知能力,会远离危险和寻找食物。
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更是如此。婴儿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这里的环境跟他以前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起初,婴儿必然会有一些恐惧的表现。比如说,当我们将婴儿放在水里洗澡,他会无意识地做出“抓”的动作,好像害怕自己被淹;比如说,当我们将婴儿独自放在某个房间里,他会表现出不安、吵闹。
这是儿童对外界环境恐惧的典型反应,也是婴儿心理活动最明显的例子。
对待婴儿的这些原始反应,我们成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母亲会本能地将婴儿抱到自己的胸口,以防止他受到阳光的直射;母亲紧紧抱住婴儿,让他感觉温暖、感觉安全,不让他受到伤害;大人们会为婴儿安排没有任何潜在危险的生活环境,让其能够轻松快乐地成长。
母亲的拥抱,会让孩子感觉温暖与安全
不管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其实,在我们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承认了出生不久的婴儿具有特定的心理活动。
◇孩子的心灵中,有某些部分总是未知的,但又是我们必须了解的。我们必须满怀激情地探究,就像那些人远涉异国他乡,翻山越岭去寻找隐藏的黄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