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单元二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意义及作用

第一步 认识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对于一名体育教育者而言,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但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体育实践工作中,对提高自己的工作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 学习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作用

在学校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比赛、课余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育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体育教学质量、运动训练效果、竞技能力发挥、体育锻炼效应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体育心理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体育教师只有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把握和尊重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保证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挖掘体育的心理教育功能。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异质分组,培养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轮流安排小组长,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通过游戏(如定向运动、追逐跑等),使枯燥的中长跑项目变得有趣,在游戏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等。

二、体育心理学在课外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也涉及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训练水平;怎样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使运动员处于最佳比赛状态,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都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

(一)有助于课外运动训练选材的科学化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需要的本领,包括体能、技能、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等。其中,心理能力包括一般心理素质和专项心理素质两个方面。一般心理素质的常见指标有感受的敏锐性、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动作的协调性等。专项心理素质常用“球感”“水感”等反映各个运动项目特征的心理能力。体育教师掌握基本的心理素质量表的测试方法和程序,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学生运动潜力的水平。同时,体育教师掌握各类项目所要求的心理特征,还有利于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二)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和调节

如果忽视体育心理学中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可能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进而出现消极怠训等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采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运动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采用暗示和鼓励的方式,帮助低自尊的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信,通过归因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归因。

(三)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与消除心理障碍

运动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刚接触专业训练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受伤。一些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此,体育教师需掌握一些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如认知教育、归因强化训练等,帮助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预防并避免因心理因素引发的运动损伤,消除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心理学在学校体育比赛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体育比赛比拼的不只是运动员体能的强弱、专业技术的高低,更是心理素质稳定与否的较量。从心理学角度讲,赛场上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最佳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将竞技能力发挥到最好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过程中,需通过各种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接近或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完成比赛。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竞赛环境的心理适应能力

体育比赛中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然而这些突发状况会对队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运动员不能将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基于此,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可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帮助队员应对比赛中的突发事故,及时调整队员的心理状态。例如,组织各种友好邀请赛使运动员尽可能多地适应比赛环境和场面,积累比赛经验;正式比赛前,让队员亲临赛场,感受赛场环境,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预案。

(三)有助于避免学生在比赛中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应掌握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心理因素对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影响,并及时采用恰当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以保证技术、战术、水平和身体潜力的充分发挥。例如,当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失利,教师或教练员要高度重视比赛录像分析,通过看录像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动作,进而对自身的技术发挥、场地、气氛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失利的心理诱因,并提出应对措施,从而避免在下次竞赛中重蹈覆辙。

四、体育心理学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生理疲劳

课余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疲劳。通过了解大部分学生一天中心理疲劳程度最严重的时间点,可以帮助教师为学生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运动负荷;体育教师运用体育心理学中的情感沟通、放松法等知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消除心理疲劳,并获得较高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体育教师在组织课余体育活动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若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鼓励、赞扬,将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会获得更多的心理效应。另外,当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体育教师能够及时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之重新投入体育锻炼活动。

(三)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如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类型、特点及成因,遵循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其心理机能和自我控制能力,排除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的干扰和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外体育活动中,通过组织团体游戏,教师可任命一名性格比较孤僻、沉默的学生担任团队领导,将其置于团体互动的情境中,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领导角色,帮助其逐渐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lv1cYXiL8M86gHTwlMhoF6wtwKjfud3cQ0dzf97jjFN/P/yC6hcOsEQbX7PLD7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