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单元一
学习端正体育学习态度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基础

第一步 理解体育学习态度的内涵

一、体育学习态度的内涵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它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习得的,常常指向具体对象。它是一种内在的,处于个体与外界之间的中介因素,可从外显行为中加以推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

学习态度是学生态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态度,当针对具体某门学科、某门课程来讲学习态度时,指在整个学习态度体系中较具体、较狭窄的一种次一级的学习态度。如“英语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态度”“体育学习态度”等,它是一个学生对具体的一门课的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二)体育学习态度

体育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是学生对体育学习表现出的喜好、兴趣等,影响其对体育学习作出热爱或疏离等行为的选择。它不是学生实际的体育行为反应,而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种“内部状态”,是运动行为反应的倾向性或准备状态,它可增大学生体育参与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体育学习态度也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影响所形成的,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它指向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形成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培养和转变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内容、形式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生动活泼的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模仿的良好动力。

二、体育学习态度的构成

(一)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成分

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体育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它不仅包括对人或事的了解,还包括对它的评价、赞同或反对。如“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应经常坚持”,属于对体育的赞同态度;而“只要身体没有生病,参加体育锻炼太浪费时间和精力”,则是在认知上对体育持否定的态度。

(二)体育学习态度的情感成分

体育学习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体育学习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对体育学习的喜欢与厌恶、热爱与冷淡、愉快与不满等。有些人对参与体育活动是喜爱甚至迷恋,有的人可能对体育活动缺乏热情,这都是态度的情感反应。由于感情的作用,使态度扎根于情感之中,而且变得很持久。

(三)体育学习态度的意向成分

体育学习态度的意向成分是个体对体育学习的反应倾向,是由认知和情感成分所决定的,它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是态度与行为的联系部分。如在体育活动中是愿意采取积极主动行为还是被动消极完成动作,都是体育学习态度的意向表现。

一般来说,体育学习态度的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此时能够认识到体育在强身健体上的意义和价值,热爱体育并积极参与。但有时体育学习态度的三个要素并不协调一致。研究表明: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是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识与行为倾向或情感与认识的相关程度。例如,一个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评价很高,但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不会竭尽全力;而缺乏评价能力却对体育活动有好感的人,参加体育活动却全力以赴。这就说明,当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不一致时,一般来说,情感成分就决定了行为倾向。由此可见,情感在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态度的重要成分,态度的培养应该重视情感成分的感染和熏陶。

第二步 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基础

学习态度是根本,态度决定了一切。虽然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但它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它影响着体育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是个体对体育活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个体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态度。因此,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凯尼恩(Kenyon,1968)经过研究,提出了体育活动具有六个价值(图 4-1),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

图4-1 体育活动的六个价值

(一)社会交往的价值

有些个体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是因为他们认为体育活动可以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能够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要。

(二)健康和健身的价值

大多数个体参加体育活动是因为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和提高身体能力、保持体形和美化外貌。

(三)感官刺激的价值

基扬曾使用“使人眩晕”一词来解释具有快速变向或变速特点的冒险、危险或令人心颤的体育活动对人的感官刺激的价值。有些人喜欢从事新奇、独特、危险的体育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能够引起心理上的异常兴奋和紧张,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特殊的快感。

(四)美感体验的价值

体育活动存在着美,它可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当个体以优美的姿势完成体育动作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协调、舒展、优雅、流畅行为美的体验。

(五)情绪宣泄的价值

从事体育活动可以释放出由心理原因而积压起来的生理能量,排除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

(六)磨炼意志的价值

参加体育活动往往要克服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障碍,同时还要克服外部的各种困难。因此,在体育活动中,个体的意志品质将得到极大的锻炼。

信念和评价能力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方面。锻炼信念属于一种稳定性的心理动机,是推动个人体育运动行为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只有转化为信念时,才能构成态度的重要结构。由此可见,锻炼信念是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深化的结果。体育评价是应用已有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对体育运动行为和效果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行为经验。而且,评价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第三步 明确体育学习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

一、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

从态度的形成方式上来看,态度是在交往或者实践中习得的。态度可以以社会认同或者不认同的奖惩,按照一定条件学习形成。所以态度有时是可以按照教育者的某些要求,或言语暗示,经过有条件学习而形成的。因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必要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为增强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实际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和他人或者群体的交往而习得的。这一形成过程受到信息、强化、模仿、团体的期望与规定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形成受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或者知识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体育老师、同学、学校以及所从事的体育学习项目本身。在获得体育学习信息和知识的同时,学生同样学习到了和这些信息、知识相关的情感。把体育学习的历程运用到体育态度的形成上,就是“当两刺激同时出现时形成的一种联结过程,态度也是经过联结或联想而获得的”。

学生对体育学习也同样有这样一个过程,了解体育学习的特性并予以评价,作为一个刺激,再把体育学习本身这一对象作为一个刺激。通过这两个刺激相联结的过程,学生就获得了认知成分与情感成分,由此就形成了对体育学习这一对象的一种态度。我们可以通过依据刺激、反应与强化方式之间的关系,安排或者选择适当的刺激来引起相应的反应,并使用强化的方式来增强相应的反应去形成某一种态度。

二、体育学习态度的转变

有些学生对体育活动存在偏见,其中包括对体育课的地位、作用、内容、形式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认为体育课没有其他课程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体育活动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等。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体育态度。体育学习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从消极转向积极,这是方向上的转变;从较积极转向很积极,这是强度上的转变。方向上的转变与强度上的转变密切相关。从一个极端转变到另一个极端,既是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转变。

根据凯尔曼(Kelman,1958)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下述阶段。

1.顺从阶段

顺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表面上符合他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个体虽然表面上顺从了,但是这并不是其愿意的,在个人的意向上是拒绝的,只是暂时迫于外在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的强制力量而采取的妥协之策。在这一阶段,体育教师、学生的家长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行为,并且要让他们都知道体育学习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多了解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

2.同化阶段

同化阶段是指个体自愿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言行举止使其与个体所认可的态度和思想言行相统一。我们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按照周围其他角色的态度指引形成我们自己的行动与思想。在态度形成的这一个阶段里,应该多安排一些使学生从体育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育学习内容,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认同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并非完全取决于外部因素,在此阶段,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情感上的转变以及体育学习内容本身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3.内化阶段

内化阶段是将个体自己所了解的新观点和原有的旧态度与旧思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进而成为个体自己态度的一部分。众所周知,人类社会是由很多集体构成的,每个集体为了自己的生存与正常的活动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活动法则,但是并不是每个集体都有这些规则或从一开始都有完备的法则,这就要求集体成员在很多时候都要自觉地遵照其他社会集体态度来行动从而使整个社会有序发展。基于此,学生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地转变体育学习的态度,它也是个体对体育活动行为价值认识的提高,即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倾向协调一致的过程。

根据态度转变的三阶段理论:体育学习态度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在态度转变的初期,个体的掩饰行为较多,教师和家长需加以识别。然后对符合目标的行为给予及时鼓励,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其体育学习态度。

第四步 探讨终身体育学习态度的意义与作用

体育认知是指体育参与者对体育的了解程度。它是体育意识的源泉和基础。因此,掌握足够多的体育知识,对其形成体育学习态度、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同样具有身心健康的价值,其中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更指向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注重的是心理效益。因此,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的内容时,若只单纯考虑运动技术的传授和“体质教育”,而忽略体育活动的其他功能和价值,这种教学指导方针将成为学生继续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最大障碍。

目前,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是增强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方式。然而,对于运动技术的学习、加强体能的锻炼是需要毅力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个体的兴趣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第五步 学习体育学习态度有关的测量工具

体育学习态度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分析的方法,如《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中有关体育态度的题目有 20 个,其中反映体育认知、体育情感的题目各 7 个,反映体育行为意向的题目有 6 个。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采用 5 级评分法计分。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得分幅度分别为 7 ~ 35 分、7 ~ 35 分、6 ~ 30 分,体育态度总得分幅度为 20 ~ 100 分。总分≥ 85:积极态度;84 ~ 75 分:良好态度;74 ~ 60 分:一般态度;< 60 分:消极态度。

另一个《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大学生体育态度进行调查。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的结构和方向,我们将这 22 个条目分为 3 类,即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倾向 3 个维度,在这 22 个条目中,每个条目有 5 个备选选项,每个选项分别代表着 1 ~ 5 分。体育态度满分为 110 分,及格分为 66 分,当所得分值大于或等于及格分则判定该学生在体育态度上趋向积极肯定的方向。体育态度各个维度分值标准分别为:体育认知满分为 50 分,及格为 30 分;体育情感与体育行为倾向满分均为 30 分,及格均为 18 分。 8YXwvGEhslrGapxG44/YlXkMswYwSmSgoBQFMTxg0KtfDGUGDKgk+SdGsTJX16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