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2016 年第 7 版)将公园定义为“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1988)称公园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风景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 T 91—2017)将公园阐述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科普宣教及防灾等作用的场所”。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 T 85—2017)将“公园绿地”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景观、文教和应急避险等功能,有一定游憩和服务设施的绿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将“公园”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较完善的设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的绿地”,与上述公园定义核心含义基本一致,只是语言表达更为精练。
从以上定义中可以得出公园的基本特征:①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最主要的一种形式;②公园的开放性体现在向全体公众开放,一般是免费使用;③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有生态功能、美化功能、休闲娱乐和旅游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防灾避险功能等,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
公园的作用或功能是广泛而多样的,如定义里提到的游览、观光、休憩、避灾、开展科学文化活动及体育健身等。除此之外,还有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纪念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功能,部分公园还有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人文遗迹的重要作用。
(1)游览观光
公园一般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的公园还具有历史古迹、文化建筑、地方风物等人文景观,因此,无论短假户外踏青,还是长假出门远游,综合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游乐园、森林公园、文化主题公园、农业生态公园等各种类型的公园常常成为人们游览观光的重要目的地(图 1.1)。
图 1.1 公园中的游览观光
(图片来源:互联网)
(2)休憩娱乐
公园到处绿色葱茏、鸟语花香。人们工作之余在公园里散步休息,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花鸟虫鱼,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身心健康。在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的大城市,一些中心商务区的街区公园,常常成为上班族短时间午休的良好户外场地。公园中也常常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包括儿童和成人娱乐设施),供游客在舒适的户外环境中开展各类娱乐活动,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社会文化活动如歌唱、健身、交谊等在城市公园中的开展,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
(3)科普教育
城市公园容纳着城市居民的大量户外活动。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城市公园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日益成为精神文明传播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4)体育健身
公园里各种绿色植物环绕,空气清新、景观优美。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无疑对身体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公园中常设置各种体育运动设施和健身场地,为人们开展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提供便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以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和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体育公园,越来越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5)纪念活动
公园也是纪念历史事件与人物,以及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理想场所。通过绿色植物可以营造宁静、庄重、肃穆的纪念氛围,在绿色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更好地平复心境,缅怀先人、追忆往事、铭记历史。如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中山公园就是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设立的纪念性公园。上海虹口公园因有鲁迅墓、鲁迅雕像、鲁迅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可开展瞻仰、纪念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故虹口公园也称鲁迅纪念公园(图 1.2)。
图 1.2 上海鲁迅公园纪念雕像
(图片来源:互联网)
(6)防灾、减灾
城市公园由于具有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平日的聚集活动场所,同时在城市的防火、防灾、避难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安保功能。城市公园可作为地震发生时的避难地,火灾时的隔火带。大公园还可作救援直升飞机的降落场地、救灾物资的集散地、救灾人员的驻扎地、临时医院所在地、灾民临时住所搭建地,以及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据北京园林局统计,1976 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北京近 200 万人进入各类公园绿地进行避震。另外,在 1994 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和 1995 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城市公园在灾中避难和灾后安置重建中起到至为重要的作用,把上面所列的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对于上海、北京这样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城市公园的防灾、减灾功能更是不容忽视。
(1)预留城市用地
公园在短期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在远期范围中,作为城市公共用地的公园又可以作为城市预留土地,为城市未来公共设施的发展建设提供空间。
(2)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公园作为城市的主要绿色空间,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城市公园最显著的作用是能使其周边地区的地价和不动产升值,吸引投资,从而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许多城市在新区建设中也经常先建设公园绿地,改善新区的环境品质,带动周边地区土地价格。如上海浦东开发之初,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建设改善了环境,使周边的土地得到大幅度的增值。
(1)净化空气
公园绿地的园林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能吸滞烟尘和粉尘、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①吸滞烟尘和粉尘。空气中的灰尘和工厂里散出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树木吸滞和过滤灰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林木枝冠茂密,能起到明显降低风速的作用,沉降气流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以及能够分泌油脂或汁液的特性,吸附空气中的大量灰尘及飘尘。
②吸收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指对人或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其感到不舒服、影响其舒适度的气体等。通常植物尤其是树木,有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如NH 3 、H 2 S、SO 2 、CO等)的能力。上海地区 1975 年对一些常见绿化植物进行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SO 2 能力强,并且吸收SO 2 的能力也很强。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栋、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作用明显。故林地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③吸收CO 2 ,释放O 2 。绿色植物是CO 2 的消耗者,也是O 2 的天然制造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CO 2 ,放出人们生存必需的O 2 。由此可见,城市中的公园绿地、行道树、草坪等对调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在草木茂密的地方感到空气更为新鲜的原因。
(2)调节气候
①提高空气湿度。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蒸腾水分,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树木形成 1 kg的干物质需要蒸腾 300 ~ 400 kg的水,因为树木根部吸进水分的 99.8%都要蒸发掉,只留 0.2%用于光合作用,所以森林中空气的湿度可比城市高出约 38%,公园的湿度也可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出约 27%。1 hm 2 阔叶树林在夏季能蒸腾 2500 t的水,相当于同等面积的水库蒸发量,比同等面积的土地蒸发量高 20 倍。据调查:每公顷油松每月蒸腾量为 43.6~50.2 t,加拿大白杨林的蒸腾量每日 51.2 t。树木强大的蒸腾作用能增多水汽,湿润空气,使绿化区内湿度比非绿化区大10%~20%,可为人们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②调节气温。绿化地区的气温常较建筑地区低,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还通过消耗热量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并制造养分。夏季城市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可低 3~5 ℃,较建筑物地区可低 10℃左右,森林公园或浓密成荫的行道树下更为显著。即使在没有树木遮阳的草地,其温度也要比无草皮的空地低些。据测定:7—8 月,当沥青路面的温度为 30~40 ℃时,草地只有 22~24 ℃ 。炎夏,城市中无草木覆盖的裸露地表温度极高,远远超过对应气温,当空旷的广场在其 1.5 m高度上方的最高气温为 31.2 ℃时,地面的最高地温可达43 ℃,而绿地中的地温要比空旷广场低得多,可低 10~17.8 ℃ 。
③降低风速、改善城市通风条件。树木防风的效果是显著的,在一些地区,冬季绿地能降低约 20%的风速,秋季绿地能降低 70%~ 80%的风速,且绿地静风时间较未绿化地区长。树木适当密植可以增强防风的效果。春季多风,绿地降低风速的效应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这是因为风速大,枝叶的摆动和摩擦也大,气流穿过绿地时受到树木的阻截、摩擦,消耗更多能量。通过在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上设置大规模楔形绿地,把城市外部的风引入城市内部,能改善城市通风条件,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3)减弱噪声
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 m宽的树林可降低噪声 10 ~ 15 dB(分贝);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 26~43 dB;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 8 ~ 10 dB。据实验,剧烈的爆炸声在森林中能传播出的距离,远短于在空旷地带传播的距离。这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或粗糙的绒毛能起到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的作用,从而把噪声吸收掉。
(4)净化水体
城市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水径流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城市中多通过管道排出,较易集中处理和净化。而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和带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许多则渗入土壤继续污染地下水。不少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作用。如在种有芦苇的水池中,水体中悬浮物可减少 30%,氯化物可减少 90%,有机氮可减少 60%,磷酸盐可减少 20%,氨可减少 66 %。另外,草地可以滞留许多有害金属元素,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细菌含量。目前许多城市纷纷建设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改善水质,美化环境。
公园作为生物栖息地,对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生活的每一座城市中,并非只有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城市中隐藏着不少“精灵”,与我们共享着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贫乏。城市中的公园就是生物多样性尤为丰富的区域。人可与动物“共享”整个城市的空间和资源,与自然共生。
除以上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功能外,城市公园在阻隔性质相互冲突土地的使用、降低人口密度、节制过度城市化发展、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改善交通、保护文物古迹、减少城市犯罪、增进社会交往、化解人情淡漠、提高市民意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