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再次突出了思政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重要举措,开启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时代,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可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加强思政课建设精神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时代环境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客观需要,是针对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出现的偏差和困扰以及教学实效性提升等问题的必然选择。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为根本指导原则,以“八个相统一”为守正创新的指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2019 年 4 月,西南政法大学樊书记在《中国高等教育》期刊上发表《学思践悟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文,为学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思路和举措。
西南政法大学思政课的一线教师在认真学习领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西南政法大学的具体情况,深入调研学情,深入钻研现代教育理论,针对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抓住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模式。
西南政法大学坚持把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放在工作首位,推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方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论”为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丛书”,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丛书”的编写具有政治性、教育性与实践性三大特色。首先,本丛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本丛书编写始终把政治性与意识形态性放在首位,突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功能属性,把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为根本指导原则,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其次,本丛书强调教育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丛书”的编写把“八个相统一”作为守正创新的指针贯穿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始终,坚持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价值引领,通过恰当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来解答学生的困惑,回应学生的切实需求。再次,本丛书突出实践性。本丛书的编写是针对性解决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出现的偏差和困扰及教学实效性提升等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以实践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提升教学方法的实效性,通过对以往多年教学方法的提炼、教学经验的总结,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丛书”编写突出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维性。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开展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增加了思政课教学方法开展的难度。本丛书的编写强调从联系、发展的观点出发,突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维性,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具体来说,本丛书的编写坚持从学生与教师两大主体着手,将实践贯穿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始终,强调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进行,凸显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维性。在教师方面,强调启发式教学与因材施教法,增强教学的启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在学生方面,强调科研育人,在解决科研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动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思考,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实践方面,主要是突出社会实践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
十八大以来,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成绩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丛书”便是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在多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汇集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思政课教师承担的多个省部级和校级课题研究成果以及取得的多个省部级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而成。这批丛书是西南政法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成果的集中呈现。这些有益的探索,必将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