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情感之心

古印度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公元前7世纪)讲述的罗摩故事(图4.1),将爱和奉献放在心中。

图4.1 罗摩和悉多出现在哈努曼的心上
来源:Karunakar Rayker/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罗摩流亡十四年后归来,杀死了邪恶的罗波那(多头魔王)及其属下。他被加冕为阿约提亚国王。为表庆祝,他向众人分发了珍贵的饰品和礼物。哈努曼是罗摩的手下强将和热切追随者,罗摩的妻子悉多送给他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哈努曼拿着项链,仔细检查了每颗珍珠,然后将珍珠扔掉。所有人对此都很惊讶。

有人问他为何扔掉这些珍珠,他回答说,他想从它们里面寻找罗摩但没找到,因此这些珍珠对他来说没有价值,凡是不含罗摩的东西都没有价值。

有人语带嘲笑地问他,罗摩王是否在他自己体内,哈努曼撕开自己的胸膛,露出心脏。旁观者看到他的心上有罗摩和悉多两人的形象,于是相信了他的忠信笃敬。

古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师认为,人其实有两个心脏:向身体输送营养的物理心脏,以及体验爱、欲望和悲伤的情感心脏。 (1)

载于四部吠陀经的《妙闻本集》指出,情感之心,或心的欲望,肇始于子宫:

在第四个月,(胎儿的)器官变得更加清晰,由于胎儿的心脏已经形成,生命机能开始表现出来,因为心脏是生命机能的所在地。因此,在母亲怀孕的第四个月,胎儿开始表现出对各种感官对象的渴望,我们可以注意到所谓“渴望”的现象。

因此,拥有两颗心脏的孕妇可以被称为“渴望的女人”,她的渴望应该得到满足。因为如果未被满足,孩子就很容易佝偻、没有手、瘸腿、痴呆、矮小、斜视、眼疼或完全失明。所以,凡是孕妇想要的,都应该给她。如果她的渴望得到满足,她就会生出一个英勇、强壮和长寿的儿子。

我曾问我母亲,她怀我的时候,渴望是不是都被满足了,她耸耸肩说:“儿子,我全心全意爱着你……不管怎么说吧。”

* * *

古希腊人,甚至诸多大脑中心论者,仍然相信情感包含在心里。 (2) 公元前8世纪,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写道:“有人把事情藏在心里,嘴里说另一件事情,在我看来像冥王的大门那样可恨。” 赫拉克利特在公元前500年写道:“人的心灵难与激情搏斗,因为它以灵魂购买所欲。” 心是爱、勇气和生命本身的核心,不仅对人类来说是如此,对诸神也是如此。

阿波罗看到厄洛斯(爱神,古罗马神话中称为丘比特)摆弄弓箭,就跟厄洛斯说,弓箭应该交给像他这样强大的战神来用。愤怒的厄洛斯爬上帕纳索斯山,放出两支箭。一支是锋利的金头箭,刺穿了阿波罗的心脏,他爱上了河神佩涅斯的女儿——水泽仙女达芙妮。另一支是滞钝的铅头箭,刺穿了达芙妮的心脏,使她心中对爱情产生强烈的厌恶。阿波罗执着地追求达芙妮。为了摆脱他,达芙妮向父亲求助。佩涅斯为了不让阿波罗抓住她,把她变成了一棵芳香的树,即月桂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的希腊人教导说,人体内有两个灵魂,试图以此来解决心脑二分的问题:一个是作为永生灵魂的精神(psyche),一个是控制情绪冲动和欲望的血气(thymos)。荷马认为精神位于头部,而血气位于心脏。除了产生愤怒和欲望,心脏还是勇气和胆量的源泉。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当埃阿斯责备阿喀琉斯时,阿喀琉斯回答道:“我的心充满愤怒。”

对早期希腊人来说,心与爱是相通的。诗人萨福在公元前7世纪生活在莱斯博斯岛。她被女弟子簇拥着,写下了这样一首充满激情的诗:“好似山风/摇撼一棵橡树/爱情摇撼我的心。”

* * *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与其说他是科学家,不如说是哲学家。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写道:“专心于求真者,方可称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类是由一位神圣的造物主创造的,他在每个人身上都安放了一个永生的灵魂和两个有生灭的灵魂。柏拉图认为头部支配身体,他是一个大脑中心论者。

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说永生的灵魂是人体的统治者,另外两个有生灭的较低等灵魂位于心脏和胃部。炽热、跳动的心脏主宰愤怒、骄傲及忧愁。它是情欲的源泉,而大脑则是真爱的源泉;凡人灵魂中主导饥饿和身体机能的部分位于胃部。神奇的是,公元前4世纪,就有这样一位古希腊人描述了今天许多人接受的事实:大脑负责人的逻辑思维和意识,而心脏是情感的储藏所。“科学家”柏拉图将心脏描述为“血管的总汇和血液的源泉”。他写道,肺给心脏降温,这样精神才能更好地遵循理性而非热烈的情感。

古罗马人采纳了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并以盖伦的理论为主要依据。 (3)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学说传播到其他社会文化群体之中,而心脏仍然是情感的家园。心脏即便不被视为永生灵魂的所在,也一直是人体内承载爱与欲望、愤怒与忧愁之地。此后,在整个东西方,这一信条保持了1500年不变。

老普林尼是古罗马军事指挥官,也是西方古代百科全书代表作《博物志》的作者,于公元79年去世。在维苏威火山爆发时,他试图乘船救援朋友和家人,却不幸遇难。他写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心所在处即是家。”和同时代人一样,他也认为心承载着一个人对家庭和亲人的爱,人总是把家安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在自己的心中。 cglhZuR10phDK+SMa14FXDbwP/OlLwJ0SNba6T6MUDijWRrQ+zRcxMzbuTgm0L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