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特殊的风貌和风格的多样,铺展在中国西南边陲,这是它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环境所影响的结果。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全省有 26个民族,其中 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民族,如白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普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傈僳族等。据 2021年的统计数据,全省汉族人口大约为 3157.3万人,占总人口的 66.88%;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 1563.6万人,占总人口的 33.12%。由于云南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以及各民族居住的方式,少数民族有“小聚居、大杂居”的特点。这一生活方式,使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间形成“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这里的“和”指的是各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生活生产方式、共同的历史,在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而“不同”指的是杂居在同一地区的各民族在民族互融、文化互渗的过程中仍然保留了自身原始痕迹与个性印记,在语言、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保持自身文化特性,体现了“和”中的不同。这些是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事实。

云南各民族长期共处于一个生活环境中,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影响、频繁交流和融合,促使了同一地区中的不同少数民族虽保有自己的文化风俗和音乐风格,但又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这恰恰凸显了“和而不同”的音乐现象。那么,如果将此定义为本土音乐,是否忽略了当地汉族也是与各少数民族杂居的民族之一?如果将此定义为少数民族音乐,是否又忽略了各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的互融互渗?鉴于此,本书认为这两个概念可以共用与互换。从族别文化身份来看,少数民族音乐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只是族别不一而已。从地理文化身份来看,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少数民族,其音乐形态具有多重性、多层级特点,包括本土产生的各种音乐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之间是不同的概念。相对于外来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强调的是在本地文化中孕育而生的音乐形态,没有受过外来音乐影响的原生态音乐,但是,少数民族音乐不可能维持原本的形态,保持静态发展,每一种音乐形态都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在同一个地方,随着时间变化,不同民族的音乐互通互融,形成新的音乐形态,而这个新的音乐形态不仅融合了本地不同民族的音乐,也融合了外来的音乐。所以,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音乐,也具有多层意义,既包含土生土长的民族音乐,也包含了外来音乐。如那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作于 1954年,是电影《勐垅沙》的插曲。若说这首歌曲是少数民族音乐的话,似乎不太恰当,它是我国军旅词曲作家杨非创作的,而杨非是江西人,1954年,杨非到瑞丽采风时因景触发灵感而创作。但时至今日,《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被瑞丽各界广为传唱,那优美的旋律已经成为瑞丽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了。

鉴于此,笔者认为书中所说的少数民族音乐,或称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是具有多重意义的。一是它是融合了外来音乐文化的新的音乐形态;二是动态发展的新生态音乐,区别于维持静态、民间原始的、极具乡土气息的原生态形式;三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各民族文化互融的发展中,很难区分究竟是哪个民族的音乐,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音乐文化圈。这些共同构成该地区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音乐文化。因此,本书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本土音乐在书中可以共用、互换。

云南省巍山县是一个在音乐文化上“和而不同”最值得关注的对象,这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彝族和回族居多,部分傈僳族、汉族也居住在这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长期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音乐文化形式——打歌。有趣的是,这一共同的音乐形式因所属地区和民族构成的不同,形成了东山打歌,以五印为代表的西山打歌,以青云村为代表的马鞍山打歌及青华地区的弦子打歌。除此之外,该地区广为流传的山歌小调中的唱词均用汉语演唱,曲调和节拍保留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特点的现象,大抵是因巍山彝族是在唐朝时期统一六诏形成的,其文化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长期交流与融合下形成的音乐文化。因此,描述该地的音乐既可用少数民族音乐形容,也可用本土音乐形容,亦或称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

此外,云南省巍山县的学校构成以中小学为主,2013年巍山县教育局对全县学校的统计显示,全县有中小学 77所,没有大学。因此,本书接下来所说的学校不包括大学,而是特指在巍山县这一区域的中小学,考察的重心也是巍山县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本书从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问题入手,探究本地的中小学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土优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融入地域的、民族的、本地乡土的音乐教育资源,让不同文化身份、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从本地的音乐文化资源、优秀民族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和美的经验。然而,当我们聚焦少数民族音乐的校园美育时,也不得不关注本地少数民族音乐原来的生存空间及其特有的乡土传承方式。只有足够了解该地域的音乐文化,厘清本地音乐资源,才能将那些彰显民族特色的音乐纳入巍山县本地中小学音乐教育环节中,突出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美育教育。 Z9x+3yN810e6G5Cgofm6/pxo2yOxSH9ATiOqzqXWTS3VbkVtRz8CMo7nXvoDQ33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