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育离不开“乡土”,“乡愁”离不开美育
——写在柴雨青《美育中的乡土乡愁》一书出版之际

(代序一)

在我的印象中雨青一直是文静、羞怯、话不多的乖乖女生,真没想到她竟然要出书了,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美育中的乡土乡愁”!当她发微信告诉我这事时我着实为她感到惊喜。从她的硕士论文《乡土与校园——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到《美育中的乡土乡愁:云南省巍山县少数民族音乐的校园传承》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仅就题目而言都让我兴奋不已!

美育离不开“乡土”

当我们在大谈美育的时候,其实是离不开“乡土”这个中国的独特语境的。费孝通在《乡土中国》这么说:“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因此在中国无论城乡,都有着独特的“乡土”语境。践行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须臾离不开“乡土”这个根基的。

念着乡土,也就是念着美育中不可或缺的乡音乡情。20多年前我在呼和浩特召开的全国民族音乐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当时只是一种朴素的愿望,今天雨青把如何实现这个愿望的命题拿出来了!

“乡愁”离不开美育

如果说“乡土”蕴含着当代中国的文化根基,那么“乡愁”则不仅蕴含思乡之情,更揭示了中国急速现代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及其由此引发的反思与忧虑。因此,“乡愁”需要美育的关爱,不仅是那些老少边穷的乡村学校,还有那数千万的留守儿童。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我想这个文件把这两者都包含进去了。大概在 2018年前后,我曾经有一个疯狂的想法,想为全国乡村的留守儿童拍摄系列微视频,题目就叫《在你身边》,通过音乐化的故事,让最朴实的生存理念和成长智慧能够陪伴这些孩子们,然而由于筹措不到经费,这事也只好作罢了。所幸 2020年创办了“幸会音乐”公众号,虽然没能直接面向乡村的孩子们,但数据显示最受益、浏览最多的是三、四线城市及广大乡村的音乐教师,这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带来些许宽慰。

美育中的乡土与校园

乡土还有另一层含义,即民俗,包括那些体现在民间习俗中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育与乡土乡愁毫无疑问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张力,这种张力集中体现在乡土与校园的关系上,而这正是雨青这部著作讨论的重点,也是当下我国美育所需要面对的难点。毋庸讳言,在当代中国,乡土与校园所面临的巨大鸿沟是必须面对的,他们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要相辅相成、同步前行。雨青以云南省巍山县这样一个特定的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展开了该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民间传承与校园传承的双重叙事,直面了这一问题,并探讨了民间传承与学校传的承融合之道。应该说这一探索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然,雨青的思考也许还显得稚嫩,但有这个起点已经非常值得祝贺了,如果说“让每一个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还只是一种愿望,“美育中的乡土乡愁”已经直面实现这个愿望的问题,并拓宽了实现这个愿望的道路!

祝贺雨青!

谢嘉幸
2023年 2月 5日 IwVAgIrUYflEStPZPX5kigY+07osF4IQdYqh+/ciGZOZaRSS/ihOmzVa0D96zI3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