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以碳酸盐岩为主,总厚可达3000~10000m ,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中、下三叠系为主 。区域分布上,西南岩溶可分为四类岩溶区 :(1)滇、黔、桂新华夏系一级隆起带纯碳酸盐岩裸露型岩溶区。该区主要以峰丛洼地为主,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无隔水层,或碳酸盐与非可溶岩交替出现。岩溶水以地下河或泉为主,主要问题为地表水土漏失,人畜饮水困难,石漠化问题严重。(2)湘桂沉降带覆盖型岩溶区。该区的主要特点是以峰林平原为主,土地分布范围广,地下水埋藏一般较浅,但分布不均。(3)川南重庆沉降带埋藏型岩溶区。该区主要的岩溶地层出露在北东向的背斜轴部,岩溶水出露成“天池”,常有温泉,但存在岩溶水污染、煤矿开采和交通建设造成的岩溶泉干枯情况。(4)滇东断陷盆地及山地岩溶区。该区通常具有新生代沉积。土地分布在高原面上,周边岩溶发育,地下河深埋、水源漏失、盆地降水小于山地,形成干坝。

受地形地貌和岩溶条件的限制,西南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地下岩溶含水介质以管道和溶蚀孔隙为主,具有高度不均一性。含水岩组分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种类型 。根据岩溶地下水的出露条件,西南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和四个亚类 。第一大类为裸露型岩溶水系统。岩溶水基本分布在侵蚀基准面以上,并以泉和暗河的形式向外排泄。第一大类又可划分为两个亚类:(1)表层岩溶水系统。表层岩溶泉大部分属风化裂隙带下降泉,风化带的厚度一般为2~30m,其中2~10m最为发育。(2)浅层岩溶水系统主要是由溶隙、溶洞及管道等多介质所构成的暗河系统,在石山地区的埋藏深度一般为50~300m。第二大类覆盖—埋藏型岩溶水系统:(1)覆盖型浅层岩溶水系统,覆盖有10~30m厚和第四系潜水含水层,而且两者存在密切的水力系统。岩溶含水层一般岩溶化程度高,常构成网状溶隙系统,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是城镇供水的重要水源。(2)埋藏型深层岩溶水系统,常分布在中新生界断陷盆地内,岩溶含水层埋藏在相对隔水的第三系或白垩系之下,其厚度一般为100~500m。

由于气候湿热,降水充沛,岩溶水循环交替作用强烈,溶孔、溶隙、溶洞及暗河水系十分发育,大部分水资源储存在地下空间 ,成为岩溶区重要的饮用、灌溉、农业和工业水源,在有些地方甚至是唯一水源 。近年来,在自然资源部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岩溶地质调查项目,相继完成了1∶2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78×10 4 km 2 ,1∶5万水文地质调查30×10 4 km 2 ,1∶5万岩溶塌陷调查3×10 4 km 2 ,建立了10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调查了具有开发价值的岩溶洞穴和天坑3000多处,在有效服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构建了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和有效开发利用模式,成井30多眼,解决了5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下水总资源量达1620.57×10 8 m 3 /a,可开发利用量为534.40×10 8 m 3 /a,现开采量为65.65×10 8 m 3 /a,开采程度为12.28%。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达468.75×10 8 m 3 /a。西南各省(区、市)剩余可开发利用量分别为:云南46.9×10 8 m 3 /a,贵州96.66×10 8 m 3 /a,广西148.28×10 8 m 3 /a,湖南54.33×10 8 m 3 /a,湖北37.42×10 8 m 3 /a,重庆8.82×10 8 m 3 /a,四川61.47×10 8 m 3 /a,广东14.87×10 8 m 3 /a。岩溶地下河赋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电资源,但由于其埋藏于地下数百米,在地表仅能见到出水口和少数地下河天窗,受地层、构造、水文和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地下的分布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水流运动规律复杂,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难度。目前,已开发利用了270多条地下河,仅占地下河总数的10%。 pHKzm/bb2mr1dy7P0k2kNVd+v7qu0VWGcuwySYn+JCfxUbsKl5k9n4kAvUu4GjS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