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案例教学设计

赵新国 陈江洪 白云鹏 朱 丹 [1]

摘 要: 本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对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深入阐释。一方面通过长津湖冰雕连战士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等特征,让学生真正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其他价值观的优势“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在认知上、情感上、价值上认识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将90后贪污干部与长津湖冰雕连战士的故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只有在行动上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绽放青春光彩。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一、案例材料概要

(一)长津湖战役

1950年冬,朝鲜半岛长津湖畔,白雪皑皑,人走在雪里只能露出上半身,气温更是出奇的冷,零下40℃。美军一支队伍在冰天雪地里搜索前进。突然,指挥官大喊一声:“Hold(停)!”随后,他取出望远镜,眼前的情景令他大惑不解:对面有一排排的志愿军战士举着枪,握着手榴弹,但他们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美军想把他们手里的枪拿走,却怎么也拿不下来,不得不掰断了他们的三根手指头……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同志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面对这样的敌人,美军指挥官不由得向“冰雕连”敬了一个军礼!

美军继续往前走,遇到了志愿军第二个“冰雕连”。不幸的是,他们这次遇到的,是会动的“冰人”。只听冲锋号一响,无数志愿军官兵从雪下面冒了出来,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冲杀声震天。很多战士冲锋时才发现,腿已冻得坏死了,但他们顾不了这么多,一条腿能动的就跳着往前冲,两条腿都不能动的就往前爬。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志愿军第9兵团的官兵在长津湖地区埋伏了整整六天六夜,穿着单薄的衣裳、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趴在零下40℃的雪地里一动不动,一直不敢合眼。没人敢睡,因为一旦睡着了,第二天就再也叫不醒了。长津湖战役中,一个名叫宋阿毛的烈士写下这样的遗书:“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二)迷失的90后干部

1995年3月23日出生的张雨杰,是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20年3月被留置。他的具体工作是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接待市民,收取买房托管资金、填写托管协议、开具银行存款凭证和资金托管凭证。经调查,他在2016年到2019年3年多的时间里,采取收款不入账、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陆续侵吞公款竟达6900多万元。

他之所以产生侵吞公款的念头,和玩网游有关。2016年的一天,一名买房人带着几万元现金来办理资金托管,由于按规定只能刷卡付款,张雨杰就先为他办理了手续,将现金存到自己的卡里,打算第二天帮他刷卡支付。当天晚上,由于张雨杰玩游戏充值买装备,控制不住把这几万元全花光了。让张雨杰欲罢不能的,是充值后完全不一样的游戏体验。在网游世界里,只要肯花钱,就能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者。张雨杰靠不断充值买顶级装备,登上了一款网游某赛区的排行榜榜首。由于错误的人生观,他沉醉于在虚拟世界里用金钱买到的成就感,继而发展到在现实世界里,也用金钱来满足各种欲望。

“一直就没人发现,这个时候就开始觉得,我再弄一点儿,应该也没事儿,后面就是真的跟雪崩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张雨杰说。调查发现,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张雨杰贪污的近7000万元到案发时几乎挥霍一空,花在游戏上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用在了各种高端消费上。他先后结交了三位女友,为她们购买各种奢侈品牌的服饰、手表、首饰,到各地旅游,一起体验各种奢华享受。海南一家酒店最贵的豪华海底套房10万元一晚,张雨杰和一名女友在这里连住了四晚。“一个就是玩游戏,这是一部分,更大的一部分,基本花在了自己跟女朋友消费上面。开始消费之后,我发现是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消费欲望。后面那个金额你都还不上了,这个时候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就又出来了,就觉得反正没被发现,那就先这样吧。”张雨杰说。很长一段时间,张雨杰白天在滁州上班,其实住在上海,每天下班之后从滁州坐高铁到上海,在上海租了一套房子,租金3.8万元一个月,早上再坐最早的一班高铁到滁州单位上班。

“经常梦见自己坐在警车上,前面几个人盯着你,一醒来,发现没什么事儿,就继续用消费麻痹自己。”张雨杰说。只要没钱花了,张雨杰就再次向公款伸手,3年中总计贪污公款400多次。他并非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暴露,但却无法自控。

二、蕴含的思政教育意义

以上两个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价值观对比,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和优势,其育人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显著特征,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价值层面读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当代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显著的先进性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其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正如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的价值选择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之所以中断并延续发展至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才有的,而是在充分继承和发展了一切中国精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谱系的基础上才有的,比如长津湖战役所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是以宽广的胸襟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广泛吸收借鉴了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萃取精华、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的价值观。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的灵魂。张雨杰贪腐案件充分说明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彻底的人民性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表现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为宗旨,竭尽全力为人民求福利、谋利益。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同一切反动敌对势力做斗争,坚决涤荡社会中的污泥浊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战士的价值选择同严肃处理张雨杰贪腐案件的社会效应形成自洽呼应,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客观的真实性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人民对长津湖战役的历史评价同及对张雨杰贪腐案件审判结果的口碑,充分展现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真实可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以往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其真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也验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可信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而且能够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在于强调并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普世价值”是一种极具迷惑性、欺骗性并且带有鲜明政治倾向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对此廓清思想迷雾,认清其实质和危害。“普世价值”在理论上是虚伪的,西方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并非指人类道德评价、审美评价的普遍性或共性,而是特指资本主义价值观,它推行的并不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而是特定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普世价值”在实践上也是虚伪的,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都未能真正“普适”,种族歧视、劳资对立、金钱政治、贫富分化、社会撕裂、人权无保障等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长期存在且愈演愈烈,与他们所标榜的“普世价值”形成鲜明对照。

综上,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典型案例为导入,有深度地挖掘教材,有温度地演绎理论,有锐度地批判现实,在有限的课堂中,让学生清楚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可敬、为什么可信以及为什么可行,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案例与课程教学结合

本文认为两个案例可以用于《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四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讲解,分别对应的知识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两个知识的讲授,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之所以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最本质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集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为一体的价值观。同时,让学生在案例中领悟当代大学生只有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一)将长津湖战役案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的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一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二是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三是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长津湖战役案例中冰雕连战士的价值观彰显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至上”立场的高度诠释。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性表现为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尊重;另一方面,人民性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冰雕连战士故事案例的分享,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正确理解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价值观的视角思考冰雕连战士的伟大之处,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性的情感认同。

(二)将90后贪腐6900多万元的案例融入“扣好人生扣子”的知识点讲解

要想引导学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前提就是要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90后贪腐6900多万元的案例很好地从反面论证了当代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一案例的分享,可以启发学生去认同课本讲述的一个知识点,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扣好人生扣子”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的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90后贪腐6900多万元的案例,由于主人公与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反思。同龄人的故事分享,能够更好地启发当代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此在价值层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三)将案例对比分析融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知识点讲解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第四章的落脚点就在于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反两个案例的对比,就是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的对比。但本文认为案例对比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价值是非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领会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此全方位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并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上是将案例分析与“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理论教学部分结合阐述。本文认为,案例分析法也可以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当中。具体来说,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将长津湖战役案例与VR技术有机结合,做成虚拟仿真课堂,利用VR技术给学生上一堂沉浸式、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以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正对行,引导学生在感同身受“冰雕连战士伟大”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正反两个案例作为教学背景,采用辩论、演讲、征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同时,引导当代大学生务必结合自己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将实践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四、教学实施安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与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在大学这一大学生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期系统有效地开展价值观教育,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现实问题与困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根本任务与内在要求之一。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大学生,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从教学实施安排的各个环节来讲,必须紧密围绕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这两个案例的核心问题,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分析解剖,抓住学生的疑问,用严密的逻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价值澄清和隐性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认同教师的观点,而不是被强加灌输;让学生能够学到方法,学到思路,举一反三,增强辨别能力。

(一)课程导入要对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的案例进行恰当的整体描述,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课程导入一般需要简要回顾上次课程的内容,引出本次课程的话题,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作为两节课(90分钟)的课程,导入部分控制在5~10分钟即可。本次课程导入可以分成资料展示和现场调查两个部分。资料展示部分可以借用视频、图像和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事件的整体情况。导入使用的资料要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严重和复杂程度,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现场调查部分可以列举几种对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的看法,如反对、赞同、不清楚等,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现场统计,也可以邀请学生自由发表对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的看法。无论统计还是提问,目的都在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活动产生切实的关联,提高学生关注度,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跟随教师进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尽量不要在导入部分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误评价,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展开要对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案例的实质层层剖析,引导学生的逻辑思路

课程展开是课程的主体内容,在两节课(90分钟)里占到70分钟左右。本课的两个案例要按照逻辑顺序用三个具体问题串起主体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会发生抗美援朝战争?今天我们观看了长达3个小时的电影《长津湖》后,为什么收获的是震撼与感动?长津湖战役发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90后贪腐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张雨杰从伸手到最后收不住手,对推进反腐倡廉有何警示?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张雨杰的贪腐行为?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也能把问题讲清讲透。

这一部分内容的难点在于如何把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两个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在的本质结合起来。譬如,“如果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打”,这是电影《长津湖》里面志愿军同志说的一句话。这让我们的学生深刻地知道,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富强,是许许多多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铸就的。

腐败问题不是朝夕形成的,激浊扬清也绝非一日之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才能渐渐培育养成。张雨杰的贪腐案件再一次充分说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要让清正廉洁的观念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扣好青少年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

(三)课程总结要升华观点,拓展内容,留有余地,发人深省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的教学案例,10分钟的课程总结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宝贵价值,因此,课程总结要落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指出公民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对国家政治生活具有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当前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部电影,也不能缺少精神。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惊人的意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此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因此,让学生认识到《长津湖》带来的观影热潮,并不是单纯依靠广告宣传力量,而是影片本身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了艺术作品的巨大精神感召力。

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律法规,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张雨杰没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理想,从伸手最终发展到收不住手,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需要注意的是,长津湖战役和90后贪腐这两个案例的选择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言既有必要性,又有一定的难度。要很好地驾驭这两个案例,一是教师必须详尽准确地了解这两个案例的信息,从中寻找出有教学价值的资料。二是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为目标,对资料进行研究性梳理分析和解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论据,以此来支撑教学内容。三是教师要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现实问题,比如中美关系问题、贪污腐败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等进行延伸教学,彻底吃透这两个案例,以确保课堂驾驭能力。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1] 赵新国,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陈江洪,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白云鹏,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朱丹,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dlLcyk6DeggNiBy8ODXelWHJK2Ys5H63JcHFJHxcVEhvsaFet5INGQPiGRmRuV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