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之所悟,学之所思
——学习思政课体会

黄欢翎

摘 要: 让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有获得感是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是检验思政课是否有成效的重要方面。思政课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础。本文基于作者对本科思政课程的学习,阐述对思政课的认识、学习思政课的感悟以及对思政课存在问题的原因思考。

关键词: 思政课;感悟;思考

思政课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初中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到高中的“思想政治”,再到大学本科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我们一直都在被思政课引领着,思政课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对思政课的认识

思政课是一门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课程。高校思政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成为具有国家情怀、拥护党和国家的现代公民。

二、学习思政课的感悟

进入大学,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和心理不断成熟,我体会到了思政课的真谛。思政课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仿佛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程,指引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记得大一刚进入校园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学的第一门思政课。那时候的自己天真地以为考上大学就像进了“保险箱”,对所学的课程都不重视,课堂也只是另外一个进行自我娱乐的场所,导致我对思政课的感触不是很深,处于一种应付状态。直到开学后的两个月要进行期中考试,我才翻开崭新的书本。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要首先学习这门思政课程。它旨在引导我们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环境,如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修养、有内涵的优秀青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讲究修身养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要做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大一下学期,我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因为我学的是文科,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是有一定了解的。有人可能觉得“哲学是无用之用”,或者觉得哲学太高深奥妙了。的确,大部分哲学思想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可以引导我们全面分析问题的利弊,让我们自己去权衡得与失,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伟大之处。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后,我明白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认清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让我深刻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在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后,我了解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和艰苦,资本主义仍然有复辟的危险,认识到了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的领导下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大二,我们进行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思政课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讲述,我深刻领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句话的意义。在本科阶段对历史的学习与初高中不同,它更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时代价值。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而在学习先辈伟人们所创立的思想理论体系时,我从中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思想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近代屈辱的自救历史、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要勇于尝试和挑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来充实和锻炼自己。

思政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在我看来,思政课的魅力就在于:它潜移默化地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仰,指导我们用辩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的心态变得更为平和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致抗疫,在这期间,伟大抗疫英雄的出现,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都激励着我们与疫情作斗争。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人民,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思政课教育无形引导的一种折射。我们不是从出生就形成这样的思想道德的,而是在后天教育中逐渐养成的,而思政课无疑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三、对思政课存在问题原因的一点思考

在本科学习思政课的两年时间里,我也看到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一些学生们成为“低头党”,一些老师照着电脑上的课件干巴巴地念文字,学生和老师都处于一种应付状态,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也会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我有一些思考。

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一些学生别无选择,害怕老师点名而影响自己的成绩和学分,便用应付的心态来上课;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从知识技能本身来看,一些学生认为与自己以后的职业联系不大,因此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讲的都是一些大道理,内容空泛,时效性不强,因此缺乏学习兴趣;部分老师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使一些学生产生厌课情绪。那么怎样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进行思政课教授方法路径的选择和改革。

四、结语

思政课一直伴随着我们,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线上思政大课、思政讲座等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渠道。思政课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让我们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青年一代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政课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一方面,最终目的还是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于航.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21:115-117.

[2]王毅,陈淑丽.精准思政: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6:15-20. 23p6lznrh1paVcLDtXqD6g7T3gx2HgLjCFI6iFhbRch5Hk/K8Noywh16Q3EJxZ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