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逻辑理路

张秋月

摘 要: 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促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价值逻辑看,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的需要;从现实逻辑看,网络带来的认知偏差、学生的持续关注度低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实践逻辑看,提高思政课教师获得感、促进教学课程内容改革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课程获得感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改革创新;实践路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大学生从思政课中获得个体成长发展需求的满足,进而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价值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和规范,并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安排。办好思政课,必须着眼于培根铸魂、丰富教学素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砥砺奋进。

(一)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战胜传统的愚昧盲目,用科学的事实和真理粉碎散播各处的谣言,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思想抵制零和博弈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当今西方国家通过电影、歌舞表演、节日庆祝等日常生活形式,竭力推销自己的思想文化,企图削弱或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这些思想也影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现如今,面对此情此景,我国应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思政课的教学素材不应仅仅来自课本,还应将身边的实际问题、活生生的案例用于教学,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进而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伟大的“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强有为的领导力量,东西南北闻令而动的组织动员能力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思政课要有效运用其中蕴含的重要育人元素,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这堂社会“大思政课”。将“抗疫”的鲜活案例融入思政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思政教师只有信其道,学生才能践其行,思政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更要就地取材,用“抗疫”等鲜活的案例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以及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逻辑

获得感作为评价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包含着理论知识习得的满足感、良好行为习惯的成就感、情感体验的共鸣感。不容忽视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与学的矛盾、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课堂持久的关注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网络舆论带给学生认知偏差

网络打破了传统的“点线”传播模式,实现了自由、无限的传播交流,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来沟通和交流。网民随时随地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也包括转发虚假信息和谣言、发表情绪化的语言、以讹传讹等,不利于公众对事件本身的真实认识。高校学生作为网络空间的主力军,经常关注微博、微信、抖音等软件上的热议点,如果不能够有效辨别真伪,将极易受到负面舆论的影响,产生“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如果得不到有效纠正,就会影响到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学生的持续关注度有待提高

由于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传统刻板观念存在,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多是照本宣科的讲授,且与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易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于是课堂上学习不认真,将注意力转移到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上,这样的话,思政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和价值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疫情期间很多高校学生居家学习,大多学生能够紧跟专业课老师上课的步伐,能与老师即时互动,并进行课后观看视频复习、预习、打卡签到。但到了上思政课,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易被抖音、游戏转移了注意力,上课期间出现开小差、睡觉等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全程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愈加困难。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实践逻辑

要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进而提升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就感、获取新知的满足感、情感体验的共鸣感。

(一)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其一,加快教师自身职业成长。作为思政课的教师,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和树立科学信仰,是保证其树立职业信心的前提和关键。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思政课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做到“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适应新需求新变化,提高学生学习实效,增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其二,促进师生双方沟通交流。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倾听学生、亲近学生,让学生发现思政课老师不是只教知识,还可以轻松愉悦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能“乐其道,学其道”。不断消除学生心目中思政课只是“洗脑”“无用”的刻板印象,是实现改进思政课工作的一大进步。不可否认的是,要达到师生关系的这种理想状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二)促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其一,教学内容上坚持知识性与引导性的统一。虽然教师上好思政课实属不易,但还是要上好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和时代结合起来,不能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学生首先是获取基础知识,受到教师的启发式教育,才能够将书本中的知识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疫情大背景下展开的各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批鲜活的“抗疫”素材,正是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大课”的教学内容选取之处。引导学生关注“疫情防控思政元素”、重视生命健康、学习和传承伟大抗疫精神,把思政元素与各个具体学科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素养。

其二,教学过程中坚持流畅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思政课,都要有一个完整流畅的过程,有点名签到、课堂中师生深入互动、小组交流讨论、布置作业等环节。若能将网络教学资源有效融入到课堂中去,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将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的创新上,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问题探究法、议题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多听学生的声音,注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进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观念的转变。

提升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既是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要使高校思政课生动起来,真正走进学生心坎里,获得学生的认可,并给学生带来收获,对于思政课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锤炼,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aAEk2u/k8RJGNOWu9o/mSE0NYJeZ2o6etvOwDeAjTidLuaUmha8R5Lt5FecfOni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