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引文、文件名、文章名外,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这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围绕这一要求,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从理论探究、实践探索和方法探讨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探索,尤其在思政课方面进行了课堂革命、思政金课、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大思政课等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从多方面推进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诸多建设成果和改革创新经验。

云南大学在推进全国“三全育人”试点工作中,形成了从学校层面推进思政育人的全新格局,推进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工作。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单位,云南大学全面贯彻党中央有关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措施,在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有力推动下,云南大学党委、行政强化组织领导,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组织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创新、课堂革命与教学建设、保障措施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实践和多样化的校本探索。云南大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建设中,把“国家性政策”“地方性要求”落实在“校本性实践”中,系统地推进了思政课的“立体化”建设和“全域性”治理,取得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系列成果。

近年来,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践中,云南大学充分发挥和运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共建平台和机制,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和机制,云南省高校思政课课程分中心、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共建计划、全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云南省高校思政课建设智库、云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平台和机制,不断扩大了思政课建设的影响力和能见度,在全省思政课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在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中,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得到各方面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了近40余项直接涉及思政课教学建设和改革的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3项、教育部项目多项立项的支持。这些项目围绕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立体化”地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教学主体性建设、教学条件性建设、教学要素性建设、教学环节性建设等方面“立体化”建设的态势和格局,不断增强了学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为进一步把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体现在学生的获得感上,了解和把握学校学生思政课学习成效、课程学习获得感,以便促进教学相长、高质量地推进学校思政课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2021年10月,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有关思政课学习体会、感悟、成效的相关文章,共收到112篇,30余万字。这些成果主要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调查研究、体会文章、经验总结、实践反思等。经编写组甄选和评审,按照来稿与征文主题切合、概念准确、观点正确、事实确实、数据真实、体会真切、感悟得体、表达清晰等评审标准,共甄选出50余篇、20余万字的文稿结集出版。入选的征文,或反映学生学习思政课后心理发展、思想进步、认识提高、行为优化等方面的体验;或反映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等方面的积极变化;或反映学生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行为素质等方面的品质提升。这些成果或是学生的真切体验,或是学生认识性的思考,或是学生品质性的反映,总体反映了他们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

在征稿的同时,我们面向云南大学学生(在读的或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开展了有关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问卷调查,在回收到的6760份有效问卷中,有近98%的受调查者肯定自己上思政课是有较强获得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0年来云南大学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历时性成果。通过这一篇篇征文的反映、一份份调查问卷的反馈,我们既认识到思政课带给大学生的获得感是真实可靠的,也看到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努力永远在路上,更找准了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实路径。

是为序。 Lz3IossXMmugAi5Bk8lPcxSP/KOerPn//Sy7DT9CTMqvDRZRsDsXZ/fjJLYAqSD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