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式现代化
——学思政课有感

邱婷

摘 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现代化的认识不断从表面到本质,从单一到全面,从静态到动态,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提升青少年的国家历史使命感提供了全新支撑。本文笔者从中国式现代化角度略谈学相关思政课程的感悟。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命运与共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表述,表明我国对于现代化道路认识的发展粗具模型。

一、现代化认知

对于现代化,最早的西方现代化论者认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或者“欧化”,或者现代化就是工业化或者仅仅是针对经济而言。美国学者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写道:“如果必须给‘现代化’下一个定义,那么可以这样说,它是历史形成的各种体制对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一个适应过程,这些功能因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控制环境的知识空前激增而处于迅速变化之中。”我们长期接触的现代化概念大多数是以西方话语为主,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却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不同,这是百年大党不断探索中国道路得出的历史结论与经验总结;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根本道路遵循;是可资借鉴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之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建设普遍规律的现代化新道路,是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科学论断的形成,就是来源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同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根本道路遵循。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在于其在提高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于其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在于其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

从发展目标来看,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动力源泉上来讲,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现代化的受益者。

从领导核心上讲,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出来的现代化新道路。

从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愿景来看,命运与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愿景,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而且秉持命运与共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学习感悟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曲折反复的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功;破解了近代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困境,找到了富强之道,推动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陷阱,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均有自己的独创性,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 9ejm9IwQ9P36I57Cyr6xzqiApX5/Wfyx9EfQTyjKvs56HuevGWdUloKpvGt1Bl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