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价格理论研究前沿综述

(一)当代国际价格理论研究前沿

杨小凯(1948—2004年),曾经被两次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2002年和2003年),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提出超边际分析,被普遍认为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代表。2003年,其著作《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使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 1915—2009年),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成就是论证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发生国际贸易后,由于生产要素报酬(价格)是产品价格与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乘积,所以生产要素报酬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年),于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做出杰出贡献,其著作《价格理论》指出“产品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分配”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 。科斯定理的核心是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有了产权,人们自然会‘议出’合理的价格来。”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策梅洛、波莱尔及冯·诺依曼等最早开始研究,其代表性学者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其1950年发表的论文《 n人博弈的均衡点》和次年发表的论文《非合作博弈》中分别提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自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3位博弈论经济学家共享后,至今共有7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从事与博弈论相关研究的经济学家,博弈论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也是研究价格的重要理论基础。

随着现代数学、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开始发展起来,“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 其中应用计量经济学是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并且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如在探索艺术品价格时,国外学者建立了算术平均价格指数模型、梅·摩西价格指数模型和特征价格模型等价格模型,并在其他商品价格的探索上也有广泛的应用。总体来说,价格理论在国际理论界是以计量化、模型化趋势发展的。

(二)国内价格理论研究前沿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价格改革一直伴随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并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价格改革同样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也没有照抄照搬的范本。”1999年,白暴力的《价值与价格理论》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综合现代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系统的价值价格理论。白暴力认为:“完整统一的价值价格理论应该包括最抽象的价值本质到具体表象和运行机制,包括六个层次,即价值价格的本质、价值实体、交换价值、市场价格运行、价格总水平、价格制定与管制。” 其在价值价格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分析研究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演进,建立了更一般的价值价格理论。2008年,王振霞在《价格理论体系研究综述及其发展新趋势》一文中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价格运行机制的新趋势。王振霞认为:“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研究价格运行机制出现了新的趋势,建议把价格参与者分成不同的类型,找出关键参与群体,运用经济数学手段,分析不同群体在既定经济政策下的不同反映,找出价格稳定点,以确定价格水平的具体位置,为达到价格平稳运行提供政策建议。” 2005年,王俊燕与徐强应用要素市场理论的新观点阐述了自然资源价格理论的补充思考。他们认为:“按照现有自然资源价格理论,为了使自然资源价格上涨、消耗下降、效率提高,需要引入自然资源代际成本和外部成本;但事实于此理论相悖,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立要素市场价格模型,得出结论要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技术提高,进而使资源使用效率提高。” 2014年,范晓《我国价格预测方法文献研究》一文表明,“对能源价格预测进行评价为使用成熟价格模型进行预测;对农产品价格预测国内研究文献多于国外,有整体预测,也有单项预测;对金融工具的预测,由于其复杂性和多变性成为研究热点;对消费者物价指数预测是控制通货膨胀的必然选择,重视程度较高。从预测方法来看有单一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方法体系,其中单一预测法中数学模型预测方法成为当代预测方法的主流,包括层次分析模型、特征价格模型、马尔科夫链、 Logistic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每种预测方法都有其适用领域和局限性,要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接近实际,也不宜抛弃传统的预测方法,建立起多层次科学的预测方法”

2009年,蒋和胜认为在价格改革方面:“1979—1984年是我国价格改革的初始阶段,1985—1991年是展开与巩固阶段,1992—2000年是建立社会主义价格体制的阶段,2001—2009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阶段,并且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价格理论取得了突破,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体系,并且前瞻性地认识到只要坚持稳步前进的方针,我国价格改革会越来越完善,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价格理论会取得更大突破。” 2018年,王磊和伍业君认为:“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的基础上,2012年至今是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起更加完备合理的价格调控体制,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为主完善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成功实现国内外市场价格挂钩并轨,增强国际竞争力;采取渐进式的价格改革,逐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保障民生,为进一步改革发展奠定基础。” BjbvmtzK6+/uZB8nqNjUqRw13oXwNy1R7emGjE82S9e+YHcKKSlxfkmAQ4K0dgO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