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践行、运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翡翠行业作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管理和引导的问题,目前出现了一些诸如税收、流通监管和行业负能量的问题,只有践行、运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提高治理能力,建立起现代化的翡翠行业治理体系,才能使翡翠行业获得健康良性发展,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石。

2.探索翡翠价格波动的理论根源

我国的拍卖市场,长期以来以珠宝、字画、瓷器为主力,在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翡翠在拍卖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常常有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的拍品出现。其中,美国传奇名媛芭芭拉·赫顿于1933年收藏的,由著名珠宝公司卡地亚定制的一件翡翠项链,在1988年香港拍卖会上以200万美元(折合港元约为1560万)成交,1994年再次在香港拍卖会上以420万美元(折合港元约为3300万)成交,2014年第三次在香港苏富比“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春季拍卖会上以2.14亿港元成交(含代理费),26年间涨幅达到了十倍有余,诸如此类的拍卖交易新闻时常见于各大媒体。然而,自2014年翡翠价格达到顶峰后,市场一直处于不景气的局面,2017年前后市场虽有小幅回暖的迹象,但至今仍无较大改观。

纵观翡翠市场近40年来的整体局面,其价格呈现长期上涨,短期剧烈抬升,到达高位后市场迅速萎缩,但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处于有价无市的困难局面。一方面,翡翠行业受到重创,大批门店关门歇业,商家改行退出;另一方面,大量翡翠商品囤积、资金积压,消费者和投资人利益受到损害。

要破解以上翡翠价格剧烈波动的困局,需要从翡翠价格的制定入手,分析翡翠价格大幅波动的理论根源,进而探究科学可行的定价机制理论和价格调控机制理论,使翡翠价格透明化、可控化。探究翡翠价格波动的理论根源,必须从翡翠原料的“赌性”入手,进而探究因其原料交易过程的“赌石”行为和高价格双重作用产生的商品拜物教,以及由翡翠商品拜物教思想引发的一系列盲目投资行为,最终探索出翡翠商品价格波动的理论根源。

3.在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视阈下探析中国翡翠价值与价格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翡翠的使用价值、机制及其价格的实现入手,分析翡翠价值的本质,探究中国翡翠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方向选择;分析劳动创造翡翠的价值过程,以及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尚需改进的方面,提出解决价格问题的根源,发挥价格的作用,促进翡翠产业健康良性发展,实现翡翠产业结构中分配结构的优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先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彰显战略支点的作用。

(二)实践意义

1.破解翡翠定价难题

在供给端,由于翡翠资源的有限性、缅甸国内政局的动荡等因素的影响,翡翠原料供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原料价格一涨再涨;在需求端,由于资本炒作、文化需求、炫耀性消费、商品拜物教及演变而来的拜金主义思想、替代乏力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需求旺盛、价格暴涨的状况。

由于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翡翠市场形成价格居高不下、有价无市的局面,但也有随时崩溃甩卖的危险。这种局面,基本符合经济泡沫发生的特征,具有危害局部经济的隐患。

通过对翡翠价格机制的深入分析,明确其作为资源稀缺型商品,建立起有效监管的价格机制,使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有助于防止经济泡沫,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

2.建立和完善中国翡翠的定价机制和体系

国家层面出台国家标准,云南省出台地方标准,对翡翠进行鉴定、分级已经有据可依,但形成翡翠价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翡翠价格可为和田玉、独山玉、岫玉、蓝田玉四种名玉以及黄龙玉、南红玛瑙等普通玉种的定价机制提供参考,增加翡翠等特殊商品的投资价值和商业价值。

翡翠玉石既是在区域旅游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核心商品,同时又是资源稀缺型商品,其价格理应由市场决定,政府将发挥引导和监管的作用。翡翠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反过来价格又会对生产和消费产生影响,若没有合理的价格调控机制,将产生严重的危害:一是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造成社会潜在不安定因素;二是价格虚高,容易造成泡沫经济;三是价格刺激消费,造成生产与销售一哄而上,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价格涨落幅度过大,易伤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等从业者,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鉴于上述状况,2009年11月云南省地方标准《翡翠饰品质量等级评价》颁布实施,2010年3月国家标准《翡翠分级》颁布实施,同时,还颁发了中国首批“高档天然翡翠饰品质量检验证书”,证书还标明了交易记录,对翡翠的定价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然而,由于翡翠玉石独特的文化背景,其交易价格的最终确定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翡翠玉石本身的内在因素,包括颜色、透明度、质地、净度、加工工艺、造型等;外部因素,包括稀缺性、炫耀性、消费地域收入效应, B货、 C货及相近玉石的替代效应,文化艺术品等因素均会影响其价格。

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价格机制亟待丰富和完善,对翡翠玉石这类具有较长产业链、影响广泛,对地方区域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商品,要分析其价格波动根源,找出其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利用价格对生产和消费的传导作用,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3.实现翡翠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表述的前提是经历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显著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改变了过去供给不足和经济短缺的现象,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而快速提高;社会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发生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新时代特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现行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之处,稀缺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定价科学性和透明度不足,尤其是翡翠玉石这种稀缺资源型产品的定价难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定价的科学性、透明度严重不足。而使万千人民群众手里的翡翠玉石凝聚的千万年来的人类劳动不能转化为财富,或有价无市,或待价而沽。杨自文调研得出“高端翡翠的流动率仅为1.28”。 没有流动性就不能发挥金融、财富属性,不能实现资产变现、抵押贷款、财产分割、遗产继承税评估、保险评估、收藏估价等财富功能,而制约翡翠流动性的根源就是翡翠定价和价格调控管理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这一局面的改变具有紧迫性,翡翠价格极具研究价值。

4.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本书提出以翡翠为旅游产业的先导产业,打造国际翡翠交易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一带一路”提供战略支点的建议,并从理论上分析其可行性。 +YoSstkuvwu9ZhJ9aHLi5u8vb1jnAYJgS3+4Je4+Dc5V1UGxE8E7wkMZyLsObB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