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翡翠作为新兴玉种,传入我国已有600余年,但作为重要玉石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不过200余年。翡翠由于其产地的神秘性、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兼具玉石与宝石特性而备受喜爱,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珠宝玉石行业的第一大产业。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消费国,其原料100%需要进口,以腾冲、瑞丽、姐告等边境城市和口岸为主要原料集散地,在广东形成加工、批发产业集群,在云南形成集散、旅游零售主力消费市场,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重庆等城市形成高端消费、收藏市场,在香港、台湾形成主要拍卖市场。历史上,泰国清迈、缅甸仰光是国外翡翠原料的中转市场、“公盘”交易的主要集散地,是海外华人、欧美收藏家购买、收藏翡翠的主要市场。据《2021年翡翠行业消费白皮书》,翡翠已成功超过钻石成为中国第二大珠宝消费品类,市场份额占比14.8%,仅次于黄金。

翡翠出口是缅甸出口创汇的第二大产业。如今,在缅甸、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危地马拉、瑞士、日本和美国等国家都发现了翡翠原矿,但只有缅甸北部的帕岗地区出产的翡翠能达到宝石级,其产量占世界翡翠原料产量的95%。“缅甸出产的翡翠原料中,约92%出口至中国,是缅甸出口创汇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翡翠定价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和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因种、水、色、内含物、工艺等千差万别,每一件翡翠的价格都不相同,即使同一造型的产品定价差距都十分巨大。因此,翡翠被称为世界上最难鉴定和估价的宝石。关于翡翠与和田玉、岫玉、蓝田玉、独山玉等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翡翠的定价也因此被视为理论界和行业的难点。因此,翡翠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方面由于价格难以确定,翡翠代表的资本无法流动,直接导致企业评估、抵押、清算、融资难,资金积压,行业退出门槛极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定价难,翡翠产业税负贡献极低,国家调节分配的能力弱化,投入整顿市场的力量和资金难以保障,市场流通监管问题突出。

翡翠行业负能量问题开始凸显。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重需求,人们对以翡翠为代表的这一类凝结中华传统文化而又充满时代意义的商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由于在“赌石”暴富的赌徒心理而产生的商品拜物教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商家和企业盲目投资、扩大规模,造成其价格在短期内急剧抬升的局面,供需失衡,近几年价格达到历史最高位后市场迅速萧条,有形成局部泡沫经济的隐患。

翡翠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方向选择一直定位不明。至今,政府仅将珠宝玉石行业纳入政府宏观调控,由市场自主配置资源的消费性行业,因而我国翡翠市场一直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治性、自发性等市场经济的特征,其市场价格因供需两旺而一路飙升。若将翡翠划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个等级,低档翡翠40年来价格上涨了30~50倍,中档翡翠价格上涨了50~100倍,高档翡翠价格上涨了10~20倍,严重脱离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翡翠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选择,成为当前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目前关于翡翠价格的研究,有的仅从其使用价值,即自然属性方面论述;有的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供求均衡理论进行论述,或者博弈论的观点进行论述,但都无法全面地解释翡翠价格产生的根源,更无法论述翡翠价值的本质。本书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从翡翠的生产及生产关系入手,探求翡翠的价值,对比分析钻石、烟草等特殊商品的价格机制,探求翡翠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价格调控管理机制,促进翡翠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也能为和田玉、岫玉、黄龙玉等其他玉种的定价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还原翡翠作为商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应具有的理性价格和社会功能,对加强翡翠税赋监管,增强流通性、财富功能等具有重大意义。 PSjOip1va0JUL1ztLTa7f90JL3N73VFQ/9mPOxm+nnFKbYMpux4LSf6L23jnjA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