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导论

产业集群模式通过追求集群经济效益,在带来整个区域产业规范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带来了集群的大量资源闲置和集群潜在环境污染。生态产业发展的集群化是传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方向。生态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在于形成集群内各类企业间完全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构成的生态产业链新模式。由于生态产业链共生企业间多为不同行业,所以生态产业群的创新链接需要经历更多、更难、更复杂的转移传递和整合。在实践中,政府主导投资的“拉郎配”共生项目的大面积瘫痪,局域废物交换网络的失灵等,很多都是因为缺乏深入、完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及服务方式、决策的执行机制,导致相关企业间知识、信息不对称,从而未能充分综合考虑企业资源集中协同利用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特点和内在根植性造成的。因此,要形成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共生关系,在努力保持集群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兼顾生态效应,集群组织间服务创新机制建立是关键之一。由于我国生态产业集群建设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传统产业集群的特殊性和高度复杂性,导致生态产业集群内开展企业间创新也与传统产业集群有所不同,需要密切结合生态产业集群战略这一特定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各种思考和理论研究。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综合服务创新研究在我国尚未形成规模,而且现阶段对产业集群服务创新大多集中在服务行业,对制造业的服务创新、生态企业的服务创新、对非营利性管理部门参与的公共服务创新的#究还很少。因此,本书拟在运用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基于生态持续保护的视角,探讨一种符合未来现代产业集群创新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服务创新机制,包含政府服务、智力机构服务、中介服务、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的服务等,为生态产业集群通过对该模式的有效运用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进而为推动云南省生态产业发展,推动滇中生态产业集群结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决策参考。 VDGbwsYCUQONUr62OSiCmfxEAxMfwtccWw56SgEIPCFbVji3OcxMWUR+DrV54N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