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ker DRX400( 1 H:400 MH Z , 13 C:100 MH Z )仪用于测定配体的核磁共振谱(TMS为内标物,溶剂为氘代DMSO)。Bruker SMART AXS APEXⅡ单晶衍射仪用于测试样品的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测试条件为Mo-Kα, λ =0.71073 。Thermo IRIS Intrepid XSP光谱仪用于测试样品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Rigaku Dmax2500用于收集粉末样品的粉末衍射(PXRD)数据,测试条件为Cu-Kα, λ =1.54056 ,2 θ 的范围为 5°~50°。红外(IR)测试结果由KBr压片,FT-IR Thermo Nicolet Avatar 360仪器测试得到。在N 2 的保护下以 10℃/min的升温速率用NETSCHZ STA-449C thermoanalyzer仪测试得到样品的热重(TGA)数据。Edinburgh Instrument F920 spectrometer用于测试样品的所有荧光数据。MPMS-XL SQUID magnetometer用于测试样品的磁性数据。
配体L 1 :3,5-dicarboxy-1-(4-carboxybenzyl)pyridin-1-ium chloride的合成步骤如 2.2.3中所述;其余实验中所需的化学试剂如未加说明均为市购的分析纯试剂,并且未经纯化直接使用,如TbCl 3 ·6H 2 O,EuCl 3 ·6H 2 O,GdCl 3 ·6H 2 O,DyCl 3 ·6H 2 O,SmCl 3 ·6H 2 O,ErCl 3 ·6H 2 O,PrCl 3 ,NdCl 3 ·6H 2 O,CeCl 3 ,乙腈,乙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DMF)等均为市购。
将 10 mmol的 4-(chloromethyl)benzoic acid(1.71 g)和 10 mmol的 3,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1.67 g)置于 150 mL圆底烧瓶中,并向其中加入 50 mL DMF溶液。将该混合物置于油浴中 100℃加热 72 h,停止加热,待反应体系自然降温到室温,过滤并得到白色固体。用 20 mL丙酮洗涤该固体 3次,自然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L 1 固体 3.14 g(产率为95%)。反应如图 2.1所示。
图 2.1 配体L 1 的合成路线
L 1 核磁数据: 1 H NMR(400 Hz,DMSO- d 6): δ =9.90(s,2H,ArH),9.12(s,1H,ArH),7.99(d,2H,ArH,J=8.4 Hz),7.70(d,2H,ArH,J=8.4 Hz),6.17(s,2H,CH 2 ); 13 C NMR(100 Hz,DMSO- d 6): δ =167.2,162.9,149.2,145.3,138.9,132.5,132.1,130.4,129.6,63.4。
L 1 的主要红外数据:(KBr,cm -1 ):3432,2359,1718,1631,1477,1403,1275,1171。
将TbCl 3 ·6H 2 O(0.3 mmol),L 1 (0.1 mmol),NaOH(0.3 mmol)和 10 mL H 2 O加入15 mL的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中,150℃密封反应 24小时,然后以 5℃/h的速率降温至室温。得到适合单晶衍射实验的无色块状晶体,产率为 42.1%(基于L 1 )。Main IR(KBr,cm -1 ):3435,1608,1402,1231,1169,770,726。
配合物 2的合成方法和配合物 1的一致,除了在反应中采用的金属盐是EuCl 3 ·6H 2 O(0.3 mmol),而不是TbCl 3 ·6H 2 O(0.3 mmol)外,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的无色块状晶体。产率为 37.5%(基于L 1 )。Main IR(KBr,cm -1 ):3438,1606,1401,1230,1169,770,724。
配合物 3的合成和配合物 1的合成方法一样,只是将TbCl 3 ·6H 2 O(0.3 mmol)替换为DyCl 3 ·6H 2 O(0.3 mmol)参与反应。经过多次尝试只得到配合物 3的无色粉晶,并没有得到适合单晶衍射测量的单晶。产率为 73.5%(基于L 1 )。通过对比其PXRD表征图谱以及配合物 1的单晶衍射数据模拟图谱,我们发现两者的衍射峰位置及形状一致,这证明了配合物 3和 1属于异核同晶,具有相同的结构。Main IR(KBr,cm -1 ):3438,1612,1452,1400,1169,772,724。
配合物 4的合成方法和配合物 1的一样,除了用GdCl 3 ·6H 2 O(0.3 mmol)替换TbCl 3 ·6H 2 O参与反应,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的无色块状晶体。产率 23.5%(基于L 1 )。Main IR(KBr,cm -1 ):3439,1613,1401,1170,1080,775,724。
配合物 5的合成方法和试剂用量和配合物 1的一样,只是其中的金属盐采用的是SmCl 3 ·6H 2 O而不是TbCl 3 ·6H 2 O,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的淡黄色块状晶体。产率为47.7%(基于L 1 )。Main IR(KBr,cm -1 ):3438,1610,1402,1230,1169,772,1531,724。
与前 1-5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相同,配合物 6采用了 0.3 mmol的CeCl 3 ,0.1 mmol的L 1 与 0.3 mmol的NaOH在水热条件下反应,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测量的黄色块状晶体。产率为 51.3%(基于L 1 )。Main IR(KBr,cm -1 ):3439,1608,1401,1230,1170,772,725。
配合物 7的合成方法和配合物 1~6的一样,只是采用的是ErCl 3 ·6H 2 O(0.3 mmol)参与的反应。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测量的粉色块状晶体。产率为 27.6%(基于L 1 )。
配合物 8采用PrCl 3 (0.3 mmol)作为金属盐,按照配合物 1~7的合成方法,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测量的配合物 8绿色块状晶体。产率为 41.7%(基于L 1 )。
配合物 9采用的是NdCl 3 ·6H 2 O(0.3 mmol)作为金属盐参与反应,合成方法及其他试剂用量和配合物 1~8的一样,最终得到适合单晶衍射测量的淡紫色块状晶体。产率39.5%(基于L 1 )。
配合物 10 a-k采用合成方法与配合物 1的一样,只是采用的是TbCl 3 ·6H 2 O∶EuCl 3 ·6H 2 O摩尔比为(1- x )∶ x ,( x =0.05-0.8)的混合金属来代替单一的TbCl 3 ·6H 2 O来进行合成,最终得到配合物 10 a-k的无色粉晶,通过将它们的PXRD图谱与配合物 1的单晶衍射数据模拟图谱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它们的衍射峰位置及形状基本一致,这证明了配合物 10 a-k和 1属于异核同晶,具有相同的结构。同时也证明了配合物 10 a-k样品的纯度,可以进行后面的性质测试。Tb 3+ 与Eu 3+ 的实际摩尔比通过ICP测试得到,结果列于表 2.1中。
表 2.1 在配合物{[Tb 1- x Eu x (L 1 )·3H 2 O]·Cl·nH 2 O}(10 a-k)中通过计算和ICP实际测试得到的Tb/Eu摩尔比
配合物 11 A-C采用合成方法与配合物 1的一样,只是采用的是TbCl 3 ·6H 2 O∶GdCl 3 ·6H 2 O摩尔比为 x ∶(1- x ),( x =0.7,0.5,0.3)的混合金属来代替单一的TbCl 3 ·6H 2 O来进行合成,最终得到配合物 11 A-C的无色粉晶。我们同样将它们的PXRD图谱与配合物 1的单晶衍射数据模拟图谱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它们的衍射峰位置及形状基本一致,这不仅表明了配合物 11 A-C和 1属于异核同晶,同时也证明了 11 A-C的纯度较好,可以进行后面的性质测试。Tb 3+ 与Gd 3+ 的实际摩尔比通过ICP测试得到,结果列于表 2.2中。
表 2.2 在配合物{[Gd 1- x Tb x (L 1 )·3H 2 O]·Cl·nH 2 O}(11 A-C)中通过计算和ICP实际测试得到的Gd/Tb摩尔比
与上相同,配合物 12 A-C采用的合成方法与配合物 1的一样,采用的金属为EuCl 3 ·6H 2 O∶GdCl 3 ·6H 2 O摩尔比为 x ∶(1- x ),( x =0.7,0.5,0.3)的混合金属,最终得到配合物 12 A-C的无色粉晶。它们的PXRD图谱与配合物 1的单晶衍射数据模拟的衍射峰位置及形状基本一致,表明了配合物 12 A-C与前面所有的配合物均为异核同晶结构,同时也表明了 12 A-C具有较好的纯度,可以进行性质测试。Eu 3+ 与Gd 3+ 的实际摩尔比通过ICP测试得到,结果列于表 2.3中。
表 2.3 在配合物{[Gd 1- x Eu x (L 1 )·3H 2 O]·Cl·nH 2 O}(12 A-C)中通过计算和ICP实际测试得到的Gd/Eu摩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