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自成面目阶段(2004—2011)

在南普喜剧自成面目阶段中,不但原先发展较好的南普小品继续壮大,而且在一些广西本土短视频和地方栏目剧中,南普语言也开始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引发关注。只可惜这些短视频以及栏目短剧的制作大多较为粗糙,所以虽盛极一时,但却缺乏发展后劲。总之,在这一阶段中,南普喜剧继续获得长足发展,从孕育形成阶段走向自成面目阶段。

一、南普短视频与栏目短剧一度流行

自 2006年以来,南宁本土网络短视频的创作形成了一个小风潮,各种DV大赛也层出不穷,南普视频短剧的创作数量逐渐增多。在这其中,“得闲睇南宁”便是以专门发布南宁本土短视频而闻名的平台。可惜的是,在现在看来,这些短视频的总体制作水平都较为粗糙,艺术水准也较为生涩,对南宁风物与南宁人的精神状态的开掘与反映也较为粗浅,因而很快便出现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2007年 7月,广西电视台推出了方言系列短剧栏目《南国故事会》。该栏目的创作方式是: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集剧本,每集 30分钟,一集讲一个故事,互不连贯。在取材上,该剧主要依托新闻人物与事件来创作故事,主要表现市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亲情、婚恋、道德等方面的矛盾冲突 。该栏目剧突出了“本土化、平民化、生活化”的特色,大量运用了南普、柳普、桂普、玉普等语言来展现桂风、桂地、桂人、桂韵 ,因而大受群众欢迎。不过,由于该栏目剧取材于新闻事件的定位,导致猎奇的性质较为浓重,而且在制作上也比较粗糙,所以虽盛极一时,但很快也就难以为继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得闲睇南宁”与《南国故事会》中,“南普”只是其中使用的语言之一,占据主导地位的表现语言其实是白话(粤语),因而它们尚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南普喜剧。2011年,广西电视台推出了《南国故事会》的新版——《新南国故事》,并且将南普打造为主导性语言。2019年,一群有地方文化情怀的南宁青年拍客们重启了“得闲睇南宁”这个短剧创作与发布的平台,并且有意识地增加了南普语言在短剧创作中的分量,使之成为主导性语言。虽然试图重新崛起的“得闲睇南宁”与《新南国故事》已经具有较为鲜明的南普喜剧的特点,但可惜的是它们已经难以重现以往的荣光,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了。

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中,南普语言被运用于一些短视频、栏目剧、广播剧的创作中,既突出了地方特色,适应了地方民众的需求,也起到了较好地制造喜剧效果的作用,这是先前未曾出现过的新情况。虽然这些视频短剧的创作在本阶段的发展中遭遇了挫折,但在下一阶段(大约在 2016年之后),南普视频短剧借助新的平台与新的形式,再次盛极一时。因此,这一阶段的短视频与栏目剧创作,至少有着类型拓展与实践探索这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从南普喜剧小品向视频短剧与栏目短剧拓展,在创作类型上变得更丰富了;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成败得失,为下一阶段南普喜剧短视频的勃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实践上起到了先行探路的作用。

二、南普小品再夺殊荣

如果说南普喜剧自成面目阶段的南普短视频与栏目短剧具有草根气、小众性、业余化的特点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南普小品则主要是由专业戏剧团队与职业演员来创作的,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因而能够斩获大奖,再创佳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普小品《旅店夜话》。在 2009年 12月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三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中,《旅店夜话》从 19个省、市专业院团所创作的 1380多件初赛作品以及 40多件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捧回了中国戏剧奖的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

该剧的原创编剧是来自浙江的施兴娟,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文艺院团排演过其他版本的《旅店夜话》。此次由来自广西的方宁、郝芸与施兴娟共同完成了南普版《旅店夜话》的剧本改编 。该小品在选送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同样的故事题材,广西方面准备了两个版本:一个是诙谐的南普版;另一个则是用严肃的手法,直接展示人物和主题的正剧版。经过对比选择,剧组最终敲定让诙谐的南普版参加大赛。在剧中,由潘春竹饰演的六十多岁的阿婆,以一口地道南普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潘春竹因此而获得大赛唯一的优秀表演奖

另外,据南宁市艺术剧院艺术总监雷务甲透露,因为小品《旅店夜话》参赛时并没有打上字幕,所以主创人员还有点担心观众听不懂南普,但演出的成功和观众的反应表明南普不仅能被观众听懂与接受,而且还能赢得观众与评委的喜欢 。对此,雷务甲还表示:“我们觉得‘南普小品’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那么受欢迎,当然跟我们南宁知名度的越来越提升,跟我们南宁与外界的开放交流越来越广泛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语言受欢迎,我们的小品受欢迎,证明我们南宁的文化氛围比较好,作品传达了艺术同感。” 郑天雄也指出,许多戏剧创作者抱怨戏剧没有市场,其实是没有发现南宁的本土优势和特色。郑天雄坚信,只要抓住广西周边以及东南亚地区 3亿多以壮泰语系为主的人群,南宁小戏小品肯定会挖掘出潜力巨大的市场。与赵本山的东北话小品一样,南普小品只要立足本土,同样会有老百姓爱看 。基于南普小品《旅店夜话》所获得的成功,雷务甲认为《旅店夜话》开创了“南普小品流派” 。他的论述表明:南普小品作为具有广西特色的喜剧类型,在风格上已经独具面目,在地位上已经获得广泛而权威的认可,确证了其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独立性地位。

总之,在这一阶段中,南宁市各大院团相继推出了一些南普小品,例如《形象代表》《阿强回家》《我要唱歌》《一袋玉米》《旅店夜话》《小白杨》等。通过这些南普小品的推出,培养了一批熟悉并擅长以广西地方语言来进行喜剧表演的知名演员,如杨建伟、潘春竹、吴迪、陈生乐、吴海洋等,他们逐渐成为南普喜剧表演的中坚力量。这是南普喜剧在这一阶段取得进步的重要体现。当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这一阶段存在的不足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此,陈生乐在接受采访时,曾做过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结合他的分析总结,我们大体可以将这一阶段南普喜剧各方面的不足归结为如下几点:其一,就数量与质量而言,剧目创作的数量还不够多,总体的艺术水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二,就剧目类型而言,大多数都是小品,类型比较单一,发展还不够全面;其三,就队伍建设而言,演员阵容“来来回回还是那些人”,团队发展不够壮大;其四,就传播影响力而言,相关演出的文字报道较少,可在线观看的播放资源不多,传播不够广,未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 LuV2Rmayc+ov8c2GCBzkUgX9qsaDReViuDA3+CefoXAkuyQlf39v46h2am8iyI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