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研究内容与创新

本书从低俗文化及价值观教育两方面入手,以低俗文化的改造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低俗文化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及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归纳和设计基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评价的依据和各种文化要素有效整合的一般原则,重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秩序,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一)研究内容

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外部环境与主体能动反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在青少年生活的所有外部环境中,文化是对其价值观产生建构效用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客观存在,能以温和的态度及鲜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价值渗透和影响。因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必然成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文化有先进与腐朽、高尚与低俗之分,低俗文化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无意识的消极影响,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规避和改造低俗文化,重构文化价值和文化秩序,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以增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这正是本书的核心思想和主旨所在。本书除导论部分分析了低俗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外,正文部分共有五章,它们分别是:

第一章:从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入手,分析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既包括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意义、个人和家庭层面的意义,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层面的意义。该部分的内容是本研究的起点,为本书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探讨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概念,梳理文化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逻辑关联及理论基础,寻找、论证文化具备影响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能性的理论根据,同时阐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唤起青少年主体的文化自觉。

第三章:分析低俗文化的逻辑呈现及价值异化与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力争夺。探讨文化的存在方式及实现自身力量的重要中介和手段向低俗化转变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文化与资本结合—转化—促进的内在机制,深入分析低俗文化的成因、表现、特点及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厘清低俗文化与青少年的价值观危机、信仰危机等的关系,揭示低俗文化的价值异化如何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危机和青少年如何将低俗文化内容认同为自我文化的内在机制,论证低俗文化泛滥、文化价值背离环境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正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是本书关注的问题。

第四章:基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评价依据及原则设计。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破除低俗文化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的宏观系统中寻找社会合理性和未来有效的发展路径?这需要解决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对各种文化的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因为人们在价值观上的错位和颠倒,说到底,就是文化判断标准的错位和颠倒。因此,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为指导,解释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属性功能,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设计文化评价的原则,解决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问题,从更高的价值层面出发对不同文化做出理解和评价,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低俗文化的改造和文化要素整合提供指导。

第五章:确定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文化秩序重构的路线图,为低俗文化改造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对策。低俗文化的价值背离使其不仅不能对人进行正面教化,还成为控制人的枷锁,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找到有效的破壁之路,是研究关注的要点。本书提出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汲取“文化低俗化”历史进程中的有益经验并规避潜在的风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牢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基础;第二,立足青少年生活的文化场域,整合文化力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和各种文化教育资源力量的协同效应;第三,提高青少年自身的文化力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从客观文化环境和主体文化责任方面进行建设,力求使文化成为国家最有力的教化工具。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本书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低俗文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阐述当前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挑战和影响,探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阐释低俗文化与青少年的价值观危机、信仰危机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价值评价的原则和依据,探寻改造低俗文化、以文化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有一定的创新性。

其一,研究视角的转换。价值观与文化紧密相连,从文化视角研究价值观教育较为普遍,成果也很多。但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多数研究都是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榜样文化等具有先进性和积极意义的文化,以及中性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为研究视角。从低俗文化视角进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成果虽已零星出现,但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还很少。本书采取逆向思维,从低俗文化视角研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前低俗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结合青少年价值观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突破常规去探寻重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秩序、破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低俗文化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等思想政治工作回应社会现实,摆脱现有困境提供一种理论参考,为今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提供策略支持,实现学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思维方式与研究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创新。

其二,研究内容的丰富。一是系统提出了文化价值评价遵循的原则和理论依据。本书认为人们在价值观上的错位和颠倒,说到底,是文化判断标准的不正确。要改造低俗文化以破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局,首先必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标准,才能使他们对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和区分,自觉抵制低俗落后的文化。科学的活动必须要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进行,因此,本书在对文化及其与价值观教育内在关联、低俗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确立正确文化价值评价标准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和理论依据,为低俗文化改造、破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困境提供了原则指导和理论支撑。二是提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系重建和文化秩序重构的具体路径。本书在借鉴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中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低俗文化困扰问题,从传统与当代、主体与客体等方面提出了破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困境、重构文化价值和文化秩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低俗文化的影响,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但由于针对低俗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参考文献相对较少,加之本人学术水平和能力有限,致使本书的研究相对粗浅,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低俗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现状的把握,认识不够充分,对文化价值评价原则的设计还有些笼统。再如,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文化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面临新的问题,对破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低俗文化困境,重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秩序具体措施的探索,书中也有不完善和没有涉及的方面,有待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深入研究。 6Gf9DgYdkpg7TIt9frXpaUv6aVp+4EpYsKvf9stmb7Il2bl6sLRhoDgI9JU1NS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