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类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同的价值理想统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当今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与价值取向。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其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状况如何,更是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思潮走向和价值取向。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重要,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有多重要。为此,党中央在 2013年 12月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并对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教育方法、低俗文化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还有一些差距。在新形势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深入把握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抓住重点,探索途径,扎实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社会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这无疑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纽带,是滋养灵魂的源泉。文化与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需求始终处于相互生成和互动发展的运行状态,推动着社会文明和人的发展进步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的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是扎根于一定的文化之中的,失去了文化的承载和附着,价值观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就是说,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之中的。对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言,系统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必然的要求和主要的途径,但要真正使青少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离不开其生存的文化土壤及其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在当代社会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如何用积极的、先进的文化,做好青少年群体健康、正确价值观的铸根和培育,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研究把文化作为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个视域,从低俗文化和价值观教育两方面入手,以低俗文化的有效治理为突破口,深入分析低俗文化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归纳和设计基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价值评价的依据和各种文化要素有效整合的一般原则,探索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路径,重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秩序,既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也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实效性,重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有效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

由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种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会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成为一个较新且永恒发展的课题。鉴于笔者的学识和能力,本书还有许多内容没有探讨,同时所做的工作在有些方面还比较浅薄,不够细致、深入,今后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充实、完善和提高。 nU2w/nAuQXfY0wpxgbiWoyHmu3cKtszeySOV81WoRE/I5pKed8SV5aclrJFnSkL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