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基本规律与一般方法的科学,是一套以管理为对象,行之有效的追求管理知识与管理真理的方法和成果的统一体。尽管管理思想的发展和人们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事管理研究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和社会事务复杂性不断增强,管理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人们更加日益关注如何更好地管理,由此不断推动管理学发展,因应现实需要。对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我们将在随后的章节中加以介绍,这里主要对管理学的特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进行介绍。

(一)管理学的特征

1.一般性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学科。其他各类诸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等专门管理学或者管理学的分支学科都以管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原理为基础,对特定部门具有特殊性的管理问题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管理学是各类具体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共同基础和一般抽象。管理学与其他专门管理学的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 管理学关系图

(参考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第30页相关图表)

2.综合性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一综合性具体体现为:首先,就对象而言,管理学是通过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各方面以及各种类型组织的管理实践的抽象和概况,所形成的对各种具体管理活动或部门管理学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科学原理与知识体系;其次,从研究方法上而言,管理学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对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管理学广泛地利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广泛地移植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重复交叉” 。由于管理学要综合利用和借助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学科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开展对组织效率问题的研究,因此管理学具有了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特点。

3.发展性

任何社会科学都是对特定社会实践的科学概括和理论总结,实践的改变将引起理论与知识的变化与发展。管理学以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以探索管理规律,总结管理知识,提升管理成效为目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管理环境的改变,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人们的行为与组织方式也将随之改变,从而必将推动管理活动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总结与指导管理实践,发挥理论先导作用,管理学就必须超前因应管理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提升和进步,从而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发展特性。从现代管理学产生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管理学一直呈现出了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的发展路径,从诞生之初科学管理理论的“动作研究”到行为科学理论的“社会人假设”,再到从20世纪中叶的“管理学丛林”时代,直至今天的“治理理论”,管理学始终随时代发展,为解决新的管理问题而不断发展进步。

4.实践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决定了管理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管理实践的变化是推动管理学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推动管理实践向着更富效率的方向变化与发展是管理学的使命与任务,两者彼此相连,相互促进。管理学通过对管理实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科学概括,形成普遍的管理原理与方法,以指导现实管理活动,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与理论的修正与完善,从而推动管理学的发展。

(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尽管管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时间相较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而言还很短,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但由于人类管理活动的丰富化和管理问题多样化,在丰富的管理思想积累的基础上,管理学从诞生以来便顺应时代的需要而迅猛发展,加之对经济学、心理学、系统论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借重,管理学在不长的时间内,已经发展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多角度、多层面系统探讨了“管理是什么,如何更好管理”这一命题,管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管理原理

所谓原理,就是事物运动方式与规律的抽象表达。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管理的定义、管理目标、决策的制定、组织设计、过程控制等相关原则、要求与规定就是管理原理的典型表述。管理原理研究的重点在于能不断总结与提炼出真实反映管理运动方式与规律的管理原理,以指导管理实践。

2.管理职能

所谓职能,简单地说就是职责和功能的统一。管理职能研究主要从管理的功能、内容、过程等多角度探讨“管理做什么”的问题。

3.管理主体

管理是一项在组织中开展的活动,管理主体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实施这一活动的主体是谁,这一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这一主体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等问题。从理论上系统回答“谁来管理”这一问题。现实中,管理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同管理主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4.管理技术与方法

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管理目的,需要凭借一定的管理技术与方法,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履行来实现。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对“如何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管理技术与方法是连接管理目标与管理成效的重要桥梁,不断改进、引入和创新管理技术与方法是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是当前管理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5.管理环境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的,管理环境是管理活动开展的外部支撑或限制性力量。对管理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回答“在哪里管理”的问题,目的在于为现实中的管理营造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环境条件或者为改造不利的环境条件提供充足和必要的理论指导。

6.管理效果

效率与效益是衡量管理活动结果的主要指标。对于不同管理活动的效率与效益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准确、公正地对效率与效益进行衡量与评价是管理效果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效果的研究主要讨论“管理如何”的问题。

7.管理学学科史

管理学学科史主要研究中外管理思想的沿革以及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对管理思想及管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每一阶段上主要观点、理论和管理思想(学)的变化规律、管理思想(学)的时代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与总结,为管理实践与管理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三)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就是对管理活动的本质及其相关规律性进行探究的科学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的具体应用。科学史学家戴维·林德伯格(David C.Lindberg)认为,科学“指的是描述自然的语言,探索或研究自然的方法(包括做实验),由这些研究作出的事实断言和理论断言(尽可能作数学表述),以及用什么标准来判别这些断言正确或有效” 。因此,研究方法就是产生有序知识的具体技术和程序,是科学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一般由提出理论假设、收集研究数据与资料、进行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做出研究结论四个环节构成。进一步而言,所谓管理学研究方法就是经由以上四个步骤,产生关于管理活动有序知识的技术和途径。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当我们在提及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同目标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管理方法相区别。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有着不同的使用领域与使用目的,不能混淆待之。

目前通用的管理学教科书对管理学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伦。其中周三多教授认为,管理学研究方法由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三种,其中所谓归纳法是一种从对典型对象的典型特征、典型事例和典型行为等具有特殊代表性维度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经由对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探求,进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规律和原理的研究方法,“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实验法则是通过人为创设实验条件,以获得实验条件下的管理活动结果,并使之同非人为条件下的管理活动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和条件的研究方法。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霍桑实验”,正是通过实验法的使用得出了影响深远的“人际关系学说”。演绎法通常是一种用来对复杂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一般指以某种概念或统计规律或某种基于实证研究所形成的简化了的一般观点为前提,建立起某种能反映一定逻辑关系的数理模型,以反映研究对象相互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这种数理模型是研究对象的简化,不完全同研究对象相一致,但是符合推理逻辑。“它是从简化了的事实前提推广得来的,所以这种方法称为演绎法” 。除了归纳法、实验法和演绎法三种研究方法外,罗哲教授在其书中认为,管理学研究方法有唯物辩证法、归纳演绎法、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七种方法 。可见,学界当前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与认识。

本书认为,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量化研究法和质性研究法,管理学是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此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该由量化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和质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Methods)两类组成。

1.量化研究方法

量化研究方法是一种以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为哲学基础的研究方法。逻辑实证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一群经常在奥地利维也纳聚会,被称为“维也纳圈子”(Vienna Circle)的学者提出的。他们认为,只有“逻辑”和“实证”两类知识是可以对其真实性进行讨论与探求的“真知识”,其他诸如文学、艺术等知识只是一种用以表达人类情感和追求的行而上学,并不对事物的真实性进行讨论与探求。在这里所谓的“逻辑”,就是指按照数理逻辑或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结论,“实证”则是指可以客观地观察、测量和验证的知识。因此,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逻辑推导或经由客观观察验证得到的知识才是“科学”。

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量化研究方法,就是一种对研究对象可量化部分进行观察、测量和分析,以验证研究者关于该研究对象某种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依赖于对研究对象的测量和计算,强调共同的感官经验可以确保研究数据与资料的客观,理论必须依据经验与观察、测量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而且必须能够在无数次的反复检验中都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时,量化研究方法特别重视研究的规范化程序,用以验证研究假设。这一程序需要先设定研究假设,再根据研究假设提出操作化的概念,再以操作化的概念设计实验。实验最好如自然科学的控制实验一般,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分类,再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最终确定其因果关系,得出相应结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实验法(experiment)和内容分析等方式是量化研究常用的研究方式,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谈和结构式观察等则是量化研究数据与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

2.质性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凡是非量化、以诠释技术及语言符号来描述、解码或解释的研究方法,都可以被视为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也被称为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将逻辑实证主义作为自身哲学基础不同,质性研究方法则与一种人文主义哲学相契合,强调对研究对象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这种哲学突出强调社会现实的动态性、演化性和建构性,强调人类的信仰、价值观、文化传统和观念在认识与理解研究对象、形成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否认普适性真理和客观科学存在的可能性。从这一角度而言,质性研究者不同意有真正的“客观中立”存在,而认为研究材料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相互影响的结果和产物。因此,质性研究侧重于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发现与了解,而不同于量化研究常常注重于对一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此外,质性研究者认为,科学研究会受到研究实施时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条件与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质性研究所赖以开展的研究资料一般是以文字或符号表示,而非量化研究所使用的数量。与量化研究具体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具体研究方式不同,目前,中外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方式的具体分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标准,质性研究的“方式和类型多种多样,正是这种多样性特征,使得定性研究方法难以进行分类。” 风笑天教授在综合了德尔伯特·米勒等学者关于质性研究方法分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标准,按照从不同角度对质性研究进行不统一的、标准的分类,可以将质性研究的方式划分为以下类型

(1)按照以“深入实地”为基本特征这一标准,质性研究包括以收集和分析观察资料、访谈资料为主的实地研究(filed research)、民族志(ethnography)和参与观察(participantobservation)。这一类方式通常被认为是质性研究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式。

(2)按照以“专注于文本”为基本特征这一标准,质性研究主要包括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叙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谈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历史比较研究(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等各种形式的文本研究(textual research)。

(3)在上述两种分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研究对象数目,增加个案研究(case study)方式,也可以从研究目标角度增加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方式,从影响和干预现实的角度增加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方式。

因此,在质性研究中,实地研究、个案研究、扎根理论、文本分析、行动研究等,或许是最基本、最应该熟悉和掌握的研究方法,而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个人生活史等具体方法则是质性研究主要的资料收集方式。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量化研究方法还是质性研究方法,其最终是服务和服从于管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这一目的的,是为证伪或证实某种假设、观点而收集、整理与运用“证据材料”的科学过程。因此,在开展管理学研究的过程中,找到“管理问题”并使这一问题明确化,是我们确定使用何种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赋予研究方法以价值的根本所在,正如菲奥纳·迪瓦恩(Finea Devine)指出的“方法的选择通常是以其对解答特定的研究问题是否行之有效为基础” ,否则,管理学的研究将陷入“唯方法论”的窠臼而丧失自身在解决管理问题、总结管理规律、形成管理知识过程中的价值。

图1-3 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的比较 wLkiNjXS02eZcByIUyPmtaSx/GKSJLqVJtdTEcqnEz9o43hP+6PoNQ26oerflpu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