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近代白族商帮的道德规范

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滇西的交通枢纽;是历史上我国与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是唐代南诏和宋代大理国五百年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及优秀旅游城市。大理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是商贸交易的理想之地。东距省会昆明398公里,西离中缅边界580公里,近代修筑的320、214两条国道交汇于此,使大理成为连接滇西各州陆路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白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品贸易、民族企业及企业道德文化。

一、云南白族集市贸易的形成

在人类历史上简单的物物交换和货币流通是商品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规模便产生了集市。集市的出现,促进了商品贸易交往;商品贸易的发展,加快了白族商帮的形成和白族地区商业资本的繁荣及贸易道德的形成。

(一)白族地区集市的出现

集市,就是专门用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商人们往返于集市中,贱买贵卖,从中追求价值的增值和促进商品的流通。故汉代开通的博南古道,是一条从四川经云南到印度的古老商道,被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另外,洱海区域从剑川海门口和祥云大波那出土的文物,证明白族先民有与中原地区初期的商品交换的痕迹。方国瑜先生曾指出:“开发蜀道、天竺道,从建立在沿途各地之驿站、集市可知,是时西南各部族社会,已发展到与邻近部族发生物质交换,相与贸易往返,开通道路。即甲部族与乙部族之间有通道,乙部族与丙部族之间有通道,丙与丁、丁与戍……之间亦通道路。递相联络,而成为长距离之通线。” 通道的建立为各民族的集市提供了方便。元初李京的《云南志略》记当时白族地区“市井谓之街子,午前聚集、抵暮而罢”。而当时仅在大理县内的集市,据《大理县志稿》卷三载,即有13个:

内市:自双鹤门至安远门大街,逐日集市,贸易率以为常。

月集市:每月初二、十六两日集。旧在演武场,嗣移大街鼓楼左右,南门外西北城墙隅,历无定所,今定为初二日在五华楼左右,十六日在城西北隅。

上关市:在关内丑未二日集。

下关市:在关北巳亥二日集。

喜洲市:在县北四十里辰戌二日集。

草帽街:在城南十五里六日一集。

龙街:在作邑、向阳溪西村之间,辰日集,每街销售洋纱、土布各百余驮。

狗街:在喜洲弘圭寺山脚下,戌日集,销售品以洋纱土布为大宗,与龙街同。

菜市:旧在大街五华楼以北,逐日小市,自开办巡警新辟地,设场于文庙后空地以集之。

潘溪街:丑巳日集,民国六年设。

头铺街:寅申日集,宣统二年设。

五官庄街:朔望日集。

观音塘街:子午日集。

此外,大理境内还有小西城街、弯桥街、仁里邑街、狗街、龙街、周城街、上关街、沙坪街、江尾街、右所街、双朗街和挖色街。这些街子,都是根据十二地支来安排街集的日期。喜洲街是子、卯、午、酉日(即空二赶三,中间空两天,第三天为街期,即十二天中赶街四次);狗街是戌日,龙街是辰日,各隔十一天为一街;仁里邑和周城,每天下午都赶街;右所街和小西城街是卯、酉日;沙坪街是丑、未日;江尾街是子、午日;挖色街是子、卯、午、酉日;弯桥街是寅、申日;双朗街是寅、巳、申、亥日。大理街每月初二、十六为大街,初九、二十三为小街;下关是四天一大街,两天一小街。而在这些集市中,又以大理、下关两处为总枢纽,其他各街的市场商品价格,主要以这两地为转移。集市的街子在一片空地上,无店铺,都是摆临时地摊。商品一般多为土杂、百货,以棉纱、土布为大宗。这里的集市,主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之必需品,受农业季节性影响大,每年春秋两季收获后,集市活跃,交易频繁,而在青黄不接时,则比较清淡。集市交易中,白族人都遵循纯朴的道德原则,讲良心、公平买卖、不掺假、不抬价、一是一、二是二、直来直去。至今,白族地区这些古老的集市还一直沿袭下来,白族人民将自己的土特产品送到街子上叫卖,然后又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工业品,集市贸易更为活跃。

(二)白族地区的贸易交换

古代洱海区域,集市除按“十二属相”循环,定期举行外,还有一些大型的商品贸易会,如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渔潭会、松桂会,这些商品贸易交流会规模大,其中尤以大理三月街规模最大,是云南闻名遐迩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传统街期及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逻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传授佛经。因此,每年会期,信徒们搭棚礼拜诵经,并“以蔬食祭之”,故三月街又称祭观音街。后来又由于大理是贯通中土和天竺的要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逐渐演变而成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节日盛会。据文献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明清时期已具规模。早在明代中叶,每年三月十五日,就在“苍山下贸易各省货”。公元1636年,徐霞客在游记中记有“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无不至”。清《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易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骡马、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亦值数万。”至今街期不变,届时白族与当地各民族和国内外客商云集于此,各种贸易布棚鳞次栉比,人山人海,各种农具、骡马、山货、药材、日用品、白族木雕、大理石制品,应有尽有。尤其是从1992年开始三月街又被定为白族民族节,届时除贸易交流外,还有民族文艺体育表演,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赛马活动。

如果说三月街是白族春季商品贸易会,则渔潭会便是秋季物资交流会,其规模略次于三月街。会址在洱源县邓川的沙坪渔潭坡,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始,会期5~7天。这里是苍山洱海的尽头,山垂海错,有水运码头,又在滇藏公路沿线,是水陆交通要冲。会上以驰名远近的邓川奶牛以及各种农具为大宗交易物资。此外,出售嫁妆用具,故渔潭会又被称之为白族嫁妆会。准备秋后嫁娶的人家,都要来这里备办嫁妆,有来自剑川的木雕家具、腾冲的玉器、金银首饰,以及白族民间剪纸、刺绣等。会上还进行赛马、游泳竞赛、对歌等。

松桂会则是白族地区闻名的牲畜贸易交流会,同时也是白族传统的节日。会上以骡马交易为主,因此,又称松桂骡马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鹤庆县松桂区团山举行。

正是由于商品交换市场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而市场的繁荣,又带来了交易的扩大。现将19世纪末洱海区域大型集市贸易辑录如下:

19世纪末洱海区域大型物资交易集市一览表

大量的商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白族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定期将自给有余产品投放市场,商人们看准市场,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循回交易;或坐定市场开店长期经营,从事转手贸易。因此,白族贸易集市的发展,促进了白族商品经济的繁荣。

(三)白族商帮的兴起

洱海区域集市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白族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发展。故从明清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是白族地区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也是白族社会从封闭日益走向开放,面向国内及东南亚地区的时代。在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中,洱海区域商业的繁荣,导致了经济贸易中心的形成。各地商人纷纷在下关开设堆店和商号,从事转手贸易。从1723年至1850年,下关已有堆店七八家,商号三四十家,成为滇西北的贸易中心。也就在这一时期,专门从事商品贸易交换的白族商帮应运而生。据《白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辑载,下关先后有鹤庆、腾冲、喜洲、四川、临安等五大帮。其中四川、腾冲、临安三大商帮都是外来汉商,惟有鹤庆,喜洲两大帮是洱海区域白族商帮。

鹤庆帮是白族地区最早形成的一个商帮。在清代以后,人们将鹤庆帮与腾冲帮一起,合称迤西帮。此后商号增多,才细分鹤庆、喜洲、腾冲三帮。可各帮的发展与经营状况亦不同,各自成体系。鹤庆帮在1875年以后得到发展,新的商号不断出现,仅1875—1908年间,新起的大商号就有月心德、鸿兴昌、宝兴祥、宝天元、文华号、德兴隆、怡和兴、义盛公、德庆兴、盖通祥等十余家;中等商号发展到二十余家,在清末成为下关第一大商帮。到1921—1931年间由于负债,有所衰。1945年以后,仅鹤庆帮就有“恒盛会”等四五十家大商号,现将李东红先生统计的鹤庆帮经营状况一览表辑录如下:

鹤庆帮1940—1950年间发展情况一览表

续表

喜洲帮发展最快,这个商帮起于鹤庆商帮,约在光绪末年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帮虽有发展,却不如鹤庆帮和腾冲帮。自1921至1929年间,鹤庆、腾冲两帮许多商号因负债而垮台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喜洲帮得到迅速发展,帮内形成了严、董、杨、尹四大家;1937年前后又出现了“八中家”和“十二小家”,共二十四家,其中以“四大家”为首,而“四大家”中又是严、董两家最大。

喜洲商帮的兴起,是白族商品贸易兴盛的反映,他们的商品贸易活动,促进了洱海区域白族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时期,由于商业贸易的高速发展,产业资本也得到长足发展。洱海区域三大商帮中的大、中商号都开办了企业,仅喜洲商帮就在四川、昆明、个旧、下关、喜洲等地创办工矿企业和加工业。可以说喜洲商帮的兴起,是云南企业的前生之一。

喜洲商帮有四大家企业,当时的经营情况如下:主要企业有裕利丝厂,号永昌祥,于1919年在四川乐山开办,1924年扩办为五个厂;钨锑公司,号锡庆祥,与省财政厅合办,1933年成立于昆明向外输送钨锑矿;火柴肥皂厂,号锡庆祥,1937年在昆明开办,生产“双飞牌”火柴,“花石”牌肥皂;复春和下关茶叶加工厂,号复春和,于1937年在下关开办,雇佣工人400~500人,运销茶叶至宜宾、成都、拉萨;振华织布厂,号永昌祥、锡庆祥,于1938年在五台中学开办,工厂有铁织布机十架,花线机四架,工人40多人;大成实业公司,号锡庆祥,于1938年在昆明成立,工人300余名,生产面粉、味精、电石等;昆明茶厂,号永昌祥,1943年,在昆明成立;喜洲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属永昌祥、锡庆祥合资,1944年,于喜洲下辖喜洲万花溪水电厂、碾米厂,共有工人13名;丽华猪鬓厂,号永昌祥,1944年开办于喜洲,产品主销印度市场;玉龙电力公司,属永昌祥、锡庆祥及官僚合资1946年建成水电厂,有两部机组,装机容量各为200瓦,线路全长20公里,工人50多名,主要供下关、大理两地照明和生产用电;缅甸黄丝厂,号永昌祥,1947年因受日丝抵制,1949年卖厂结束。

除开办企业以外,各商帮还投资于金融业,或开办银行,或向金融企业投资。洱海区域三大帮中的大、中商号都与金融业有联系,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经营方式,产销有机地结合,即商业的繁荣促成了产业资本的诞生,而产业资本的发展,又需要商业贸易流通来完成。喜洲商帮的兴起正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宗旨,“工厂生产,商号销售”,又由商号购进原料、工厂加工生产,然后再由商号在市场上销售。形成垄断“原料—生产—销售” 三大环节。因此,白族商帮在促进白族商品贸易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守信用、重承诺、视品牌如命根子的商业贸易道德,并且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征。

二、白族商帮传统贸易道德文化及特点

白族在长期的集市贸易交往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贸易道德,并具体表现在传统贸易习俗、行规行话、商幌商联、商谚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传统贸易习俗中的规范及行规行话中的准则

白族在商品贸易中,遵循着特有的商品贸易习俗,这些商品习俗久而久之,成为白族传统集市贸易中约定俗成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和特征。这些行为规范和特征大都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而消亡。而有些商俗中的道德规范和特征至今还在白族民间传承。

白族人一旦进入集市贸易,都祈盼财源茂盛,生意兴隆。可那时人们又无力控制市场行情,只好祈求神灵保佑,故白族中很早就有财神传说。传说中的财神又有文武之分,文财神为先贤子贡(孔子的弟子)善于经商;武财神为赵公元帅。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和七月二十三日为两财神诞辰日,商界要举办财神会,祭祀财神。在这时要把各商店的度量衡器集中起来,校正准确,以免差错坑害顾客,损害顾客的利益,从而使店铺和商号不失信于民。而且在每年除夕之夜要祭祀财神,感谢财神一年之中给予的恩赐。大年初一早上,选择家中的童子,扮成“送财童子”,手端盘子,盘里要放红烛(象征红火)、韭菜(象征长久)、糖(象征甜美)、鱼(有余)的盘子到堂屋,堂屋里的大人便高声喊到:“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滚进不滚出,滚得满堂屋”。以示新的一年里财源开始,祈求财神赐给生意兴隆。初二以后店铺商号开张营业,要燃放鞭炮,悬挂彩灯,以图利市。而且要对第一位进店购货的买主以烟茶招待,商品给予优惠,称之为开张大吉。每个月的初二、十六日商号、店铺对店员、徒工给予改善伙食,招待肉食,称之为“打牙祭”,这一习俗逐渐演变,后来发展成为商界的交际宴俗。

白族地区除了按十二属相有各种集市外,还有庙会,通常也称为庙市。从南诏时起,白族地区佛教盛行,各处大兴庙宇,各种庙会应运而生,香客、游人纷至沓来,商人见有利可图,前来摆摊售货,遂成庙市,如大理三月街便是由观音会演变成的典型庙市,还有正月初五崇圣寺(大理三塔寺)葛根会、正月初九中和寺的松花会、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塘会、感通寺会、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的绕三灵会、四月十五的蝴蝶泉会、八月初八材村的耍海会、八月十五的将军洞庙会等。伴随着宗教信仰盛会还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贸易交流,人们在对宗教虔诚信奉的同时,很注重经商道德,认为经商是一种高尚的事业,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贩运销售。同时强调在商品贸易中,一定要讲良心、重信誉,不能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否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因果报应。

白族传统集市交易中,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尤以马帮业的行规最为突出。因为马帮长年累月在外奔波,时常遇上各种险情,易出事故,而延误时机,影响贸易,失信于买卖双方。因此在行路中有严格规矩:由于山道狭窄,上下坡弯太陡,马队在头骡和二骡中间有一人专敲锣,其敲法有一定的章法。在深山密林里,锣响了,有惊吓飞禽走兽的作用。在宽道上的马队要让从狭道上来的马队,上坡的马队要让下坡的马队。请人让路就敲“咚——咚——咚”;有事告急就敲“咚、咚、咚”,不照此办理,就算犯讳,重则械斗出人命,影响正常贸易交换。所以,马帮商业贸易有自己严密的组织和规律,谁违规,谁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白族传统贸易中,不仅有严格的行规,商人们在集市贸易交往中,常以手指比划十个数字,用暗语灵活而神秘地进行成交,形成了自有特点的经商局话、行话。如屠宰业、牛马行用以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局话是从(小)、大、川、苏、妈、乱、此、靠、弯、从(大),其中“一”和“十”均叫“从”,区别是小从为一,大从为十,十大从为百,以此类推。 理发业的行话称老板“昭阴”,统称女子为“长草子”,男子为“短草子”,脸称为“盘子”,眼睛叫“招子”,嘴叫“吃口子”,鼻子叫“烟囱”,手叫“五抓龙”,推剪叫“老嘎”。顾客理好发,走时满意地说:“老本台!”意思是称赞理发手艺好。饮食业的行话独具风格,它是一种把一单词通过浓缩、提炼而形成顺口溜或带有一定韵尾的喊话。饮食业称“码前”——提前制作,“码后”——菜肴稍压后制作。把肉称为“姜片子”,鱼叫“摆尾子”,鸡叫“太子登”或“小冠子”,油叫“滑水”,舌头叫“口灵”。把烧烤的肉食品统称为“烤方”,抹布叫“随手”。此外,饮食业把制作菜肴切、配、烹调工序称为“红案”,制作面食工种称“白案”,等等。

喜洲商业不论行商或店铺的从业人员,都有成文或不成文的守则,现简介如下对信号货员的基本要求:

(1)店员(售货员)必须热情接待顾客,满足顾客的要求,回答顾客的询问,并主动向顾客展示商品、介绍商品,提供挑选。顾客选定货物后,要量尺寸、称分量、包装等,要做到顾客满意。遇有困难问题,必须为顾客尽量设法解决,不得简单甚至粗暴地回绝。

(2)向顾客介绍商品特点、使用价值,消除顾客顾虑,促使其下定决心购买。

(3)对甲顾客洽谈商品时,必须注意到其他顾客的情绪与要求,吸引其跟着购买货物。无论出现何情况,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冲突。

(4)积极协助本号铺改善经营管理,时刻牢记要保证满足各方面顾主的需要,使号铺的业务得到发展。

(5)尊重和热爱每位顾客,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气氛,使他们在与本号铺接触中心情舒畅。

(6)安心本职工作,钻研本职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此外,喜洲商帮还对从业人员,尤其是售货员也有职业规定,如从业人员(售货员)职业修养规则:

(1)对于来到本号铺的所有顾客都要热情接待,讲究礼貌,态度和蔼。

(2)服务周到。虚心听取顾客的意见和要求,努力改正和解决;出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3)顾客的要求虽因人而异,但对之态度则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偏爱某些而厌恶另一些顾客,切忌看麻衣相的市侩作风。

(4)售货员应该工作熟练。

(5)售货员应该熟悉商品的用途和价格。

(6)售货员应该熟悉量尺寸、称分量、计算价格,做到迅速准确,分毫不差。

(7)要赢得顾客和同事的尊重和信任。

(8)切忌对顾客讽剌、戏弄或吵嘴、打架,或发生此类情况,按情节轻重以违反号规处理,情节严重的报请有关机关法办,或令其“出号”(开除)。

(9)谨记商业四句箴言:“涵养怒中气,谨防顺口言,斟酌忙里错,爱惜有时钱。”

不仅如此,在白族传统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商帮商号在经营贸易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制定了一些行则、号规。现将喜洲商帮永昌祥商号的重要号规辑录如下:

(1)凡是本号经理及各职事、从业人员必须遵守号规,如违反号规,情节严重者,开除出号;轻者酌情处理。尽职好的,分别予以奖励。

(2)本号人员严禁营私舞弊、假公济私、帐外经营等行为。

(3)不许有不道德行为,如抛妻娶妾、吸鸦片、赌、嫖、游、违法乱纪等。

(4)不得泄露本号行情消息、密码、计划等机密事项。

(5)不许结交游杂、流氓等胡行乱为的人,与之称朋道友,并将其窝留号内。

(6)必须维护信用,礼貌待客。不许以假货充真货,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

(7)不得擅离职守,无故旷工,如遇特殊情况,说明后经同意才行。

(8)尽职尽责,在经营中有显著收益效果者,进行奖励,分享收益提成。

(9)经营踏实、行情消息准确者分别享受奖励。

(10)遵守信账财务制度。账务数据准确及时、方便经营结算者,从优受奖。

白族传统贸易道德便是通过各行各业的行规、号规、行话中折射人们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在什么行业、什么工种中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才不至于影响正常贸易,从而保持本民族贸易遵循的道德及特点。

(二)善于经商是白族的普遍特点

洱海区域是白族主要聚居区,这里自古以来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到了近代,白族与其他民族及邻近国家的经济贸易日益增多,商品交换也日趋繁荣,以致清末民初白族地区三大商帮形成。白族商帮的形成促使商业资本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白族固有的传统贸易道德特征。

众所周知,白族不仅以勤劳善良而闻名,而且又以商品经济发达与善于经商而著称。有人曾经把白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种商品经济观念上升为“民族精神”的高度,认为中国历史上由于长期受重农贱商思想的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在一些民族地区,正是由于这些民族善于经商营利的民族精神,促进了该地区与民族商品经济的发展, 白族正是这样。元代以来,领主经济在洱海区域确立,明初改土归流和大批中原汉族迁入,进一步促进了白族地区地主经济的发展,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转业经商。而即使以务农为本维持下去的农民,也因为农业生产资料对商品市场依赖的加深,而不得不自觉地卷入商品市场,接受商品经济的“洗礼”。如许多农民在稻作收割后,不得不将一部分粮食转化为商品出售,购买生产生活必需品;有的则是购买家庭手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作为商贩、小摊贩的资本。因此,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和扩大,说明白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巨大冲击,已逐渐向商品经济发展。故洱海区域经商的人多,他们承担了这一地区商业“货迁”有无,调节余缺的责任,并联系白族社会城乡经济、生产和消费、促进洱海区域贸易往来和白族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白族商人深入周围民族地区,直至印度、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大宗货物的长途贩运,而且精细盘算,积极经营,寻找货源和买主,靠贱买贵卖,低进高出的商品交换规律,从中营利。还有一部分白族人无本钱做大生意,他们只能向厂家或大货主赊销,故赊销也是白族人经商的一个特点。尤其在喜洲大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先做无本生意,即向货主赊销火柴、纸烟、棉线等小商品,用一个箩筛挂在胸前,街天在集市上叫卖,平日走街串巷叫卖。获一点余利后,先还清赊借的货价,再行赊销,称之为“赊新给旧”。

另外,白族城乡还有许多肩挑贸易的小商贩,最简单的是一个小筛中放几块毡子和几筒布筒,上面插满各个型号大小不一的缝衣针、缝鞋针、一面走一面叫唤,“头发换针!”用针换来的头发,自制成毡子出售。在货郎担中,最受欢迎的是“糖水豆腐脑”,尤其是老人、小孩最喜欢饮用,小孩没钱时,可以赊吃,待大人回来一次付清。还有糖沙林果串等。“货郎担”走村串寨,穿街过巷,肩上挑着一个小小“商店”,担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小食品,嘴里不断发出各种不同的吆喝声,招徕生意。而靠赊销的小商贩,要严格遵守如期如数归还货款的赊销道德,即诚实守信的经商特点。靠“苦心经营”“薄利多销”的经营管理,以“和气生财”“摸准行情涨跌,掌握货物盈缺”等规律经商,久而久之,世代相袭,形成了白族善经商的特点。故在洱海区域白族中,经过长期发展,有不少专门从事商业者,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有的由族人编成文载于家谱中,以传后人。现辑录大理喜洲上洪坪张姓珍藏的《敬告商业练习生金石良言》,简称《商业良言》如下:

(1)凡社会子弟自小学毕业后,有力、有人手者,供给升入中学;无力、无人手者,即从实业想办法,请亲友介绍到商号操习商业。子弟诚实,专心学习,三年后即有上进。号上发展,即委以重任,往远方设号,当经理矣。

(2)商业号规。凡子弟进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应对进退,出必告,返必面。尊亲敬长,不耻下问,号事问明,遵示办理。清清白白,有始有终。生意一言为定,当面斟酌看货,过后不许退还。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3)爱惜光阴。大禹惜光阴,陶侃惜寸阴。人生百岁,疾病老幼去其半,能为有用者时光几耶。古今来的伟人、大学问家、大英雄、大豪杰,多出于贫贱,他们爱惜光阴,努力造化而终有所成。富家子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日耶!月耶!少而壮,壮而老,老而衰。时乎!刻乎!青春不复见!南柯一梦,轮回再来。同志者,宜勉之。

(4)存良心秉至诚。仙佛良心功果满,圣贤良心留芳名。英雄豪杰良心造,富贵君子本良心。心思胸怀,得心应口。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做好人说好话,愚者智,贫者富。躬自薄,而厚待于人,博爱恻隐,排难解纷。真心、诚心、忠心、孝心,前途光明。

(5)负账目货物责任。凡号务执事者,各事其事,各负其责。司账务者必勤笔勉思。现款交易者,账上实出实入。未见款而拨账者,账上虚入虚出。照流水逐一誊底,勤笔登,良心销。按日扎结。一天手续一天清。每年账目必须告一段落,结束一度。有操伙者,必须注意,慎之于始,悔之于后。号内摆设,物须款制,爱心爱意。传家贵宝,必须留意。货仓堆货,必须注意。门必须关,自锁小心。倘若不慎,遗失人赔。各货次序,清点必明。收入付出,勤笔登记。莫使鼠咬,莫沾潮气。货存满仓,金财血本,随时经心,以免吃亏。

(6)谨慎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清白乃身,莫贪意外之财。财帛试人心,一芥不以取诸人。莫多言,多言多累。莫多事,多事多患。谦受益,满招损。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百闻不如一见。违禁莫做,越理不为,自由活动,圆满如意。敬号务,负责任。始终一致,前后一辙。洁己克己,忠心小心。拾金不昧,待旦还人,无愧我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吃亏人常在;不吃亏者,不能常在。

(7)宽宏大量。交道接礼,一团和气,近悦远来,四海春风。同事欺我、笑我、骂我、辱我,我忍他、让他,过后我又再看看他。韩信胯下之辱,张良敬履之谦,若要人服侍,先要侍奉人。娄师唾面自干,颜子忧道不忧贫。不奋不发,不刺不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尽心竭力,维持号务。能亏己,不亏人。财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量小非君子,宽宏感化人。

(8)勤苦俭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祖逖闻鸡起舞,越王卧薪尝胆。岳母背刺精忠,欧母画荻学书。孟母断机教子,郑母纺绩传家。诸葛一生惟谨慎,子贡货殖以兴家。陶朱致富,端木遗风。涵养怒中气,谨防顺口言。斟酌忙中错,爱惜有时钱。练习生必勤俭,衣服自洗,我敬衣服新,衣服敬我身。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使人望而畏之。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9)练习生学做饭。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惜物惜福,淡泊明志,众口难调,做时必问盐为味,调和百珍,酸、甜、苦、辣必须均。蔬素可口,肉食致病,薪炭必熄。浊水洗秽,清泉烹茶。火烛火星,必须留心。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清洁卫生,随时经心。

(10)授训圆满。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尽甘来。世事顺境少而逆境多,乐极生悲。昔日学徒布衣布鞋,俭约为本。蒙东家之信,三年学满,酬劳奖金。交则执事先生,可服毛呢矣。昔日正直无私,囊无半文,今则东家分给鸿彩,堆金积玉矣。昔日无商业常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立志专心,授训圆满,今则有眼光、有把握、战胜商场矣。昔日贫穷,今则买田置地,起盖新屋,光宗耀祖。孝敬双亲,和乡里,顾朋友,疏财仗义,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助公益,助国家,国史流芳。同人勉之。 诸如此类的商业良言,在白族传统社会的商帮、商号和大商业户中普遍流行,成为人们初步商海中必读之书和必须遵守的准则。

(三)视招牌如命信用第一的贸易特征

白族在长期的经商贸易中,无论是小商小贩,还是行商,或是坐商开店,都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视招牌如生命,信用第一,尤其是白族马帮要为商号驮运商品,不仅要为商品的数量负责,还要为商品的质量负责。如果不负责任,不守信用,这个马帮就没有生命力。如果没有商号信任,也就没有主顾。因此,马帮必须取信于商家,在与商家交往时,要来得明,去得清,有信义,重诺言,这样马帮才有生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族马帮在与藏族和其他民族进行商品贸易中,尤以忠厚朴实而著称。在交易上,以信为本,诚恳待人。因此,藏商来到白族聚居区大理、下关,他们首先确认商品,选择最好的主客关系,故他们常常只承认第一次与其业务成交的商号或个人。自此以后,一切交易均与其来往,买卖双方说定价格,有无现款支付都无关紧要,只要买方说明何时交付,即可将货物运走,但必须遵守诺言,到时一定付清,这种信誉建立之后,尽管成交的数额很大,他们不立合同,勿需证据,只以一言为定。在交易中一般都能信守诺言,较少出现欠债、诈骗等纠纷,买卖双方大都能建立起“信得过”的关系。

所以,白族在进行商品贸易中,特别重视招牌和信誉。“招牌”原是一种在商店门外表明所卖货物之标识物,又称商幌或望子,类似现在用广告宣传所卖的货物。其来源较早,战国时的《韩非子》中说:“宋人有沽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可见,商店悬挂招牌,是古老的商业风格。这一习俗在白族中被广泛运用,有的大商号为显示其资金雄厚,特用金箔贴字的招牌或黄铜招牌,俗称“金字招牌”。白族人视招牌为商家致富的命根子,把商店的招牌看得如同生命一样珍贵,因此有“招牌是命”之说。在白族人的传统观念里“招牌砸了”,是商界最严重的事,商店倒闭了,信誉没有了,致富也就无望了。所以,白族人在贸易交往中,把招牌视为命根子。如喜洲商帮复顺和从丽江买到10多斤名贵药材麝香,运到下关后才发现是假的。如果卖出去,就会影响商号招牌信誉,为了“信誉”二字,店主不得已只好在深夜悄悄把假麝香倒入河中, 以保证商品质量和商号的信誉,宁肯自己吃亏而不坑害顾客,保护自己的招牌,取信于民。因此,视招牌如命根子,不仅大商号是这样,就连做小本生意的饮食业,也十分注重招牌信誉和名声。如喜洲一家油粉(豌豆粉)店,店主叫沈定珍。她家做的油粉必须选择上好的白豌豆来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用蚕豆或别的豆类来代替,各种配料缺一不可,保质保量,决不克扣。以前在大理喜洲街上出现过六家脍灸人口的食品铺,那就是妇孺皆知的“孙定周油粉”“大苟破酥”“显杨腌菜”“张子惠酱油”“李士财牛肉”“喜财饵块”,这几家创出招牌是经历了艰苦的过程的,因而,在取得社会承认后,延续几代享盛名而不衰,直到现在。如“大苟破酥”,人称喜洲破酥,现行销云南省各地,昆明大街小巷有销售。因此,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白族不仅比较善于经商,而且也比较注重经商的道德,久而久之,形成了本民族固有的经商特征。今天仍有许多商业谚语在民间流传,如“酒好不怕巷道深”“一分钱一分货”“坚持质量,广招顾客” 等等,来保证商品质量,坚持信誉第一的商品贸易道德。

(四)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的贸易准则

白族在商品贸易中求信誉,视招牌为命根子一样,不仅表现在买卖中坚持商品质量,而且还表现在买卖中公平交易。无论是大宗商品交易,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油盐柴米、大葱白菜,都要遵守称平斗满,公平买卖的原则。白族俗话说:“大不过理,平不过秤。”就是要求人们在商品交易中,可以讨价还价,但一旦说好价格,就要称足称够,假如短斤缺两,被人们视为最缺德,干缺德事是会遭报应的。故白族人经商一般都遵循商德。因此,白族商谚说,“生意不成仁义在”“公平交易、秤平斗满、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就是告诫人们,即便生意做不成,也要讲德行。所以,喜洲商帮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通常一般都要遵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宗旨,还要遵守四句箴言:“涵养怒中气,谨防顺口言,斟酌忙里错,爱惜有时钱。”永昌祥商号在贸易交换中有三句名言,即:“为卖而买”“莫买当头涨,莫卖当头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些可以说是白族商人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根据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经商要诀,又称为生意经,也就是经商的准则。白族商人在遵循本民族传统商德公平交易的准则下,白族商业资本的发展几乎依靠商业贸迁起家的,在商业利润有一大幅度增长后,有的先后抽调一些商业资本,以独办或合营形式开办工矿企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例如大理喜洲商帮就曾开办电力、织布、碾米、制茶、制革、火柴、肥皂、酒精等小型工厂;锡庆祥等还在昆明开办了“大成实业公司”“玉龙电力公司”,并与官僚资本合伙开办了“个旧锡矿公司”,在四川曾建黄丝加工厂,在国外开办木材加工厂;永昌祥在缅甸开办黄丝厂等,使商业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诚然,不与相应的生产相结合的商业资本,虽然以货币流通为条件而单独地发展起来,但这种情况的价值取向仅仅只能通过贱买贵卖活动来增殖自身,是早期的较封闭的商业资本;而相对封闭于流通领域内的商业资本,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它不能为白族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将商业资本投资于工矿企业和原材料加工生产时,使商业和商品结合,商业直接参与生产,并且还能支配生产时,商品经济也就发展了。故白族传统手工业者或大商号一般均采取厂号结合,工厂生产,商号销售;小手工业者均承袭前院开店,后院生产的模式。生产中注重产品质量,销售中注重公平买卖,视招牌如命的经商特征。并一代代传承,形成白族传统经商道德。

此外,白族商人靠经商致富后,还将盈利中的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如修桥、修路、兴修水利;创办学校、医院;开办工厂等造福于人民。如大理白族人严子珍在20世纪40年代初经商致富后,在喜洲捐款办中学,建图书馆、教育馆,开办贫民工厂、染织厂,在大理创办医院、助产学校,等等。

三、现代市场经济下白族商帮的道德文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自主、平等、公正、公平、公开、开放、竞争等原则,让各民族从以往的那种人身依附关系以及相应的道德观念的精神束缚下解放出来,白族也不例外,从而为新的贸易道德和新的商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结合白族现代的商品贸易实际,市场经济下白族贸易道德可归结为如下原则。

(一)集体主义的原则

集体主义原则是现代道德的原则,也是现代社会贸易道德的核心内容。因为现代社会的市场,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避免两极分化。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商品贸易中,必须始终把国家、集体、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公司、团体利益的重要性,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相联的,两者互相依存,相得益彰,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没有集体利益也没有个人利益。白族传统社会或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靠资本家个人奋斗已过时,集体精神应运而生,人类整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义利并举的原则

白族传统社会贸易交往中,人们往往爱面子,重人情,讲义气而不顾经济效益;如今有的人在商品交易中则见利忘义,坑蒙拐骗,忘恩负义。这两种现象都严重地影响着白族商品贸易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白族贸易道德必须坚持现代社会的集体主义原则,遵循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重。同时,也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义利并举的原则,才能将白族地区市场经济推向一个新阶段。

(三)平等互利的原则

在白族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等级差别,导致商品贸易中很难做到平等互利,表现为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而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族人民都是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人们的地位和人格是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不承认门第和权势,故市场经济要求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原则。人们在交易中平等相待,互通有无,承认对方的利益,自己赚钱,也要使别人赚钱,提倡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反对那种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为。

(四)竞争的原则

竞争原则是白族在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贸易原则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因为,市场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促使市场主体尽可能地提高素质,优化经营,市场竞争是个体活力的基本保证;市场竞争必然造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市场竞争不断刺激需求多样化的增长,促进生产经营的优质高效,甚至引发出各种创造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由此而带来白族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和不断发展。

(五)照章纳税的原则

白族传统的商品贸易中,人们纳税的观念较弱。在计划经济转化市场经济不久的现在,照章纳税仍然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因而造成不少人纳税意识较差,更没有成为自觉行为,有的人甚至偷税漏税,钻国家流通领域的空子,给国家造成一定损失。近年经过广泛宣传、教育,白族经商者逐渐提高了纳税意识,认为商品贸易交换,照章纳税是贸易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应该自觉遵守,才能使白族贸易得到发展。

(六)诚实守信的原则

白族传统贸易道德重承诺、守信用、讲信誉,诚实买卖、公平交易等,曾被视为是经商的美德,并一直在白族社会中传承。近年来,在白族社区集市贸易中,不讲信誉、不遵守承诺、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事件时有发生。这既是对白族传统美德的践踏,也是对市场经济原则的违背和破坏。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贸易交换必须遵循和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因为,诚实守信、实践成约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诚招天下客”,“和气生财”,白族靠信誉创造财富和带来效益的传统告诉人们,允诺守信,顾客至上的言行既为社会赞许,又能得到回报;同时又反过来促使人们去改进服务质量,充实扩大承诺范围,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从而使人们保持诚实守信的原则,推进白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道德建设。

(七)依法签约的原则

在白族传统贸易中,尽管贸易双方成交数额极大,但彼此间不立合同契约、不需证据,只以一言为定,双方信守诺言,很少出现诈骗等纠纷,故一直被白族人视为美德加以传承。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经商、依法签约、订立合同、按合同经商是市场经济中贸易的基本原则。故白族经商者必须改变不立合同、不需证据的做法,而必须以法律为依托和准绳。因为在贸易交往中,法律和道德共同起着调整和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作用。法律靠外在的强制力量,道德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在的自觉和自律,二者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

(八)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的原则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的原则是白族现代贸易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白族贸易只能是与此相适应的粗放经营方式。而现代社会化产生集约化生产已在白族社区中发展,与集约生产相适应的集约经营应运而生。有种粮专业户、养鱼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等,必然也就有专营粮食、水产品、肉食等的商人,并将过去分散的个体经营者集中组织起来,兴办民族贸易公司,如大理周城镇就是这样,民族贸易公司下分设旅社、饭店、民贸商品经营等,既活跃了市场,又发展了民族经济。

总之,白族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靠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取胜,要讲信誉、重承诺、文明经商、礼貌待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以市场经济的这些企业道德原则来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使白族的商贸道德文化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yP8cVUY09Ucl+PEHvWog/OuUalWL1gMzEDktphCw/qDpa7gwGLt0H79Dy8fPAF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