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踏雪千狮山

下雪时上千狮山,是多年来的一个期盼。在滇西北剑川小城生活,常常生出一些与季节有关的盼望。春天的雨和叶芽,夏天的风和花朵,秋天的云和稻花,冬天的雪和梅竹。这些自然物象与大地事物的密切关系,常常会给人一些惊喜,把生活装点得异彩纷呈,把日子撩拨得有滋有味。

2015 年 1 月 10 日,星期六,是小寒第五日。早晨,雪正纷纷扬扬地在窗外飘落。从窗外往下看,那些院子里的菊花上已经披了一层薄裳。和先生整装下楼,地面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积雪,天空灰蒙蒙的,望不到边,雪鹅毛一般继续添加到黄色的小花朵上。

在雪中行走是件美妙的事情,雪花一片一片飘到雨伞上,脚下的声音随着雪的厚实由叽喳叽喳变成了咔嚓咔嚓。踏入景风公园大门,见到的是一个宁静清新的磅礴场景,雪花肆意而轻盈地飘飞在各种植物上,柳树、杨树、紫薇、合欢……洁白的花朵落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仅没让它们显得苍白,反而生机盎然。翠竹不愿意被压得东倒西歪,时不时抖落一些雪,扭动柔软的腰肢;松柏挺着坚硬的腰身,任雪花歇得再厚,也不肯弯一下腰;白蜡树盖着厚厚的雪被,露出头来的叶片沾着化了的水滴,油亮油亮的;石板和花盆被雪装扮成一个个方形或圆形的图案,在偌大的公园里,它们给了人视觉上独特的冲击和享受。

剑川古城西门外街的瓦楞上冒出一缕缕炊烟,三角梅、茶花、海棠、红梅和迎春花在一幅幅木刻楹联旁静静地开着,它们清新艳丽的色彩,引来无数目光和快门,频频闪动的亮光中,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气息。有两个穿红衣服的女孩在堆雪人,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她们的红帽子上,她们在寒冷中开心耍,笑容像雪中盛开的红梅,透露着春天的气息。

山上的雪比城里厚一些,从城区到千狮山门口,一个狭长的山谷里,四处都是白皑皑的景象。有少数人已经在我们之前踏上千台坡,石阶上的脚印被雪覆盖成一个个雪槽。我们一边踏出一个个崭新的脚印,一边用镜头捕捉路边的美景。雪赋予大自然很多形象,那些黄叶、枯枝、松球、树干,沾上了雪便生动起来,有的像棉花,有的像钉耙,有的似昆虫,有的像绵羊,各自摆着独有的造型,让我们饱览难得一见的雪景。那些枯干的草,点缀上白雪就彰显出了生命力。石阶两旁的松树像一对分别已久的恋人,在雪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相互靠近,人的声音稍大一点便像受了惊吓,迅速抖动身姿,待雪“唰唰唰”往下落一场,又恢复了它们原来的笔直刚挺。

雪大致下了六七寸厚,整齐规范地落在石桌石凳上。本来就让贤人雅士流连忘返的景观,铺盖上这么一层雪就有了北方的意境,辽阔,浑厚,层次分明。

“路入琅嬛”石碑坊前有一个大雪球,像是谁想要堆个雪人又放弃了。我们滚了两圈,滚不动,便撑起红雨伞,寻着贤人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向深幽小径。千狮山原名莽歇岭,后来称满贤林、买闲林。因山形如蟒蛇歇息状而得名,贤人雅士小住于此,千金难买一日闲。文人的笔墨一挥,一座山便换了大姓。到千狮山,已经是这座山第四次改名换姓。山中有青山流泉、幽林曲径、古柏松涛、峭壁悬崖、摩崖石刻、先人岩画、释道古刹、卧佛钟声、峰塔云楼等景观,加上有世界双绝的石狮群,是贤人雅士心中的绝佳胜地。我国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游记中,对满贤林早有记载。在徐霞客的描写中,满贤林石崖危壁,险而奇妙,流水潺潺,瀑布水帘、苍松翠柏随处可见。

一路往上,雪景不断闯入视野。雪上有雪,景上有景,让人目不暇接,一群石狮子身上盖满了如衣似帽的雪,让本来就很生动的石狮家族显出一种温暖亲切。延青塔身上满是白雪,巍然屹立在形如象鼻的巨石上,俨然一个镇守家园的将军。“象鼻”内,一边是清流涌出,一边是白雪悄然。穿过“象鼻”,石阶成了雪阶,右边是笔立的巨崖,左边是红瓦红柱的憩亭,一棵枝丫繁多的树,长在憩亭旁边,在雪中,它不是一棵干巴巴的树,而是一树洁白无瑕的花,脉络分明,像极了雾凇。憩亭红色的柱子和彩绘的飞檐在满山白雪中格外夺目,远远望着,像一幅国画。千狮壁落了雪,缩短了视觉上的距离,雄狮风采清晰可见。徐霞客雕像前有两棵梅花,白梅正打着花苞,正开着的是黄梅,一团团白雪下面,黄色的花瓣从褐红色的衣苞绽开,清丽,夺目,纯洁。

有叽叽喳喳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循声望去,三只麻雀在墙角跳来跳去寻找食物。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捕捉麻雀的情景。那时候一下雪,就有数不清的麻雀飞跑到父亲设下的圈套中去抢食,有一部分麻雀为了活命被困在圈套中成为美食,也有一大部分的麻雀在圈套中吃饱了活了下来。下雪了,很多食物被雪掩盖,没有人为了捕捉它们投放食物,它们反而活得更加艰难。在这个雪花飘飘的日子里,它们正焦急地在各个角落里上蹿下跳,寻找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

碧云坊内,一壶水在火苗上“哧哧”作响。雪正在下,上千狮山的人不多,加上管理人员,在火炉边坐下来烤火喝茶的共有六个人,在四周层层叠叠的白雪中,有种与世隔绝的味道。他们不断往杯子里添着热气腾腾的水,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说着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和小时候下雪的事情,脸颊红红的,仿佛喝的不是茶,而是自酿的大麦酒。小时候下雪,大人经常生一大堆柴火,在通红的火苗上烧一壶水,在火星四溅的炭灰中焖一堆洋芋,然后一家人围着火塘一边拉家常一边等洋芋熟。父母说的是春耕的事情,下雪了,他们一反往日忙碌焦急的样子,乐滋滋地烤火、聊天、吃烧洋芋。雪下得厚的年份,来年麦子会丰收,瓜豆会长得更精神,秧苗会如期移栽到稻田里。我们不关心农事,也不怕冷。我们头戴帽子,身穿棉衣,用小铲子在村外的草坪上堆一个大雪人,然后围着大雪人唱唱跳跳,仿佛做了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直到父母再三呼唤,我们也感到很饿的时候,才跑回家吃烧洋芋。那时候吃的烧洋芋,有现在餐桌上怎么寻找也找不到的味道。

煮雪泡茶,是以前在小说中看过的场景。看书是小时候就有的爱好,以前缺少书籍,小人书、科普书籍、生活百科、《增广贤文》……只要有机会,什么书都会拿来看看。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常常被文字中的那些豪情壮志和坚贞不渝吸引,浮想联翩,无限羡慕那些衣袂飘飘、来去自如的剑客,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跟一知己在山中煮雪泡茶,畅谈人生,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此刻围坐山中喝茶,炉中火苗通红,亭前雪花飘飘,两边楼台阁宇静立,尽管都是熟面孔,年龄也过了冲动易变阶段,但一起煮茶饮雪,竟也有了剑客的情怀。我们满怀激情高谈阔论,仿佛都具有能战胜一切的力量。

莲叶点地梅开在碧云坊前的花坛里。在冬天,遇见花常常让我激动不已,尤其是那些在艰苦环境中积极生长的小花小草,让我在心生敬意的同时,也改变我的心境。这些紫色的小花朵,遵循着生命的规律,在每一个属于它们的季节,淡然盛开,不争不抢,清雅夺目。喝了茶,看雪花飘得细碎起来,我们便告别紫色的小花朵、碧绿的叶片,告别工作人员,继续踏雪上行。

五云楼红褐色的瓦片和栏杆边的藤蔓叶片在雪中是美艳的色彩搭配,依着栏杆静观雪景,无形中就悄然获取了力量。是前人的付出,让我们在欣赏神奇神圣的自然景观的同时,又能在如此美好的人文景观中驻足品味。我想起千狮山的打造者陈永发老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珍惜,喜欢抱怨环境和挑剔生活,却常常忽略了我们自身应该肩负起的责任和义务。陈永发老师十四年的艰辛付出,不仅给剑川打造了一座“世界双绝”的千狮山,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与不足。

雪中的千狮山处处是美景,那一蓬竹子,雪花飘过来时,它们欢喜而享受;雪厚了,它们就一点点弯下腰去,承受不住了,便抖落一下身姿,重新恢复柔美优雅的精神风貌。我们喜欢着这样的自然变化,不顾气温冷凉,在栏杆边拍了很多雪落在黄叶、红瓦上的照片。从五云楼下来,我们踏上蜿蜒石阶,红色的围巾和我们一起,不时拥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

我们有雪大起来把石阶埋没的心理准备,但经龙王庙,一路爬到狮王处、八卦台,雪都飘得很轻,像是上天有意照拂我们,让我们顺利观赏了整座山磅礴的雪景。狮王身上落满了雪,显得更加威武庞大。八卦台上的雪很厚,大约一尺,像一大块洁白无瑕的棉被整齐地盖在八卦图上。尤其是那些石桌石凳,方的圆的,每一套都是一道景致,像一个童话世界,给人美妙的遐想。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寒梅傲雪、古塔凌峰、双绝石狮、奇石灵钟、古柏巨石、亭台楼阁……在雪中,每一个景点都呈现出一个奇妙世界,美轮美奂。站到文峰塔下,莽莽雪野,心境无比开阔。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无可推卸的责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数年前,曾担心两个孩子上大学时日子会很窘迫,现在,她们一个已经就业,一个很快就要毕业。过日子免不了劳心劳力,但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县城拥有了自己的一套单元房,我还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我们一直在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就在这一天,我们独上顶峰,欣赏了磅礴的雪景,在雪中探讨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做了很多快乐的事情,我们内心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走着,想着,下山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回到千台坡,那个大雪球已经不见了,石阶上的雪已经被蜂拥而上的人们踩成雪渣,踏上去不再显出脚印,滑滑的。

再往下,一大群大人、孩子和少年在石阶边那块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拍照……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了快乐和喜悦。 FibzLwqGc8LjnSZMB3XXWiVFZMV5WQlg7FHnk7sVgd+4CXwBrSMgEeTA9Jfk6T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