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中国戏剧史叙录》原系记录稿、讲稿。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进修,受教于戏剧史家赵景深、陈古虞、陈多、叶长海等先生。80 年代中期,我在昆明受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导演姜家俊之托作讲座,即将此前作业、笔记编撰讲稿讲学。后由于在下以编辑为职业,遂将“笔记”置于案头多年,退休后于 2017 年始结合明清、现代主要学者的戏剧史观编著《中国戏剧史叙录》。

民国始以王国维、吴梅为代表的考据学派,与西方的治学思维结合,以中国戏剧研究为独立学科,开辟了中国戏剧史的研究。自此以吴梅、卢前、郑振铎等和日本青木正儿为代表的学者在占有大量文献的前提下,进行中国戏剧学史的研究;自此至 20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学者,如赵景深、叶德均、任二北、周贻白等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中国戏剧的历史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戏剧学在人文学科的发展中呈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尤其中国戏剧学的后起之秀,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辛勤地耕耘戏剧史学,硕果累累,著作丰厚。云南大学在 20 世纪的 40 年代,以徐嘉瑞、叶德均为代表的戏剧史学研究,曾雄踞云南戏剧学讲坛,在中国的戏剧学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多年以来笔者研读了有关戏剧学的著作,深得教益,故在整理当年中国戏剧史笔记的基础上著《中国戏剧史叙录》。

《中国戏剧史叙录》是在“史”的基础上的“叙录”。所谓“叙录”即在“录”戏剧史家论述的基础上,以中国戏剧的发展,结合戏剧论著和作品进行思辨的叙评。如,关于中国戏剧形态从云南原始时代的祭祀活动始叙“戏剧之源”;对《诗经》和屈原《离骚》中的戏剧因素,结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中国戏剧体系比较,叙评其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在现代以来的主要戏剧史专家不同学术观点的基础上综述,并结合明清有关戏剧论著评述再予叙评;宋代是中国戏剧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笔者在阅读宋代《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和《武林旧事》等五本笔记、随笔的记录中,对涉及“戏剧”的记录作了全面的评述;在对近代以来的有关学者阐述元明清时期戏剧观的基础上,以文献作进一步的辨析评述。

民国以来的戏剧学者研究在戏剧史研究的领域均“以史为纲”,即以古代的戏剧形态到宋元明清的戏剧形成为“编年史”的叙述。笔者则把“戏剧史”置于“戏剧学”的学术范畴“作文”。故拙作尚属首次从“开拓价值”“实用价值”“启示价值”来探讨中国戏剧史的编著。

1.开拓价值:笔者的拙作在“编年简史”的基础上,以“叙”作品、作家为线索;以“录”明清和近代戏剧史家的不同“戏剧观”的思辨为依据。从“研究”“比较”“分析”三个方面评“戏”、论“曲”,具有“戏剧史”理论研究的探索价值。

2.实用价值:笔者突破近代戏剧史专家“编年史”的“作文”框架,首次探索在“戏剧史”中,融入不同时代戏剧学者的评述,这种“两结合”的戏剧思辨,是戏剧史研究必需的实用价值。

3.启示价值:笔者对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与明清学者和民国以来主要戏剧史家的“评述”“思辨”相结合,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探索,尚属“戏剧学”研究的“处女地”,一方面弥补了“戏剧史”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扩大了“戏剧史”研究的思索空间,对从事戏剧学学习、研究的青年学子具有启示效果。不无“抛砖引玉”之功,将促进扩大“戏剧史”的理论研究空间。

笔者拙作将上述“三个价值”融入“戏剧史”的研究:一是为现代戏剧学理论研究提出新的实践课题;二是为戏剧院校的“戏剧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这正是拙作的学术价值所在。

此为笔者著《中国戏剧史叙录》的思路,是为序。

毛祥麟
2023 年 2 月 QWaVz+EKxs6u6gMe/ha7PSmV6Q3CX/T6Ixhfmi3CJaW6tdUeyK6OWoTgqCXkRh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