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时代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构建

黄清林
陈 娟

摘 要: 目前全国教育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将美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凸显出国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建设的强烈愿望与要求。民族文化与体育舞蹈的结合是国际舞蹈中国化的实践,承载着更为多元的艺术特征,可成为易于推广的学校美育建设内容。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体育舞蹈实践进行研究,剖析民族体育舞蹈成功开展的“云南模式”,为全国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提供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助力学校美育建设工作。

关键词: 美育;民族体育舞蹈;模式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与教育部于 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指出,学校要实行“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方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的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与满足广大青少年的美育需求相适应的程度仍有待提高。站在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文化的美育路径,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一、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过程,也称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主要包括审美情感、审美形态、审美观念三个方面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育的实质在于全面地培养人。美育的任务是塑造完美人格、树立正确审美观、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和提高审美创造力 。我国实行的审美教育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道德美、心灵美、行为美、思想美的教育活动。鲁迅说:“首在立人,人立而务凡事举,若其道术,及必崇个性而张精神。” 这也是美育的最高价值所在。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融合发展,也可以让学生感知美的力量,以美来丰富自己。

(二)舞蹈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

纵览中西先贤,孔子提倡美育,“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兴”便是美育的外化表现。梁启超提出:“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他说道:“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 席勒认为,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的重要条件,是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的途径 。这无一不在强调审美教育对人的重要作用。《尚书·尧典》中记录“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一具有原始审美性的音乐舞蹈活动,清晰地说明了舞蹈自上古时期便在三位一体的诗乐舞中具有突出的意义。黑格尔说:“教育是绝对的东西的内在缓解,并具有无限的意义。” 现今,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根发芽离不开学校这块肥沃的土壤。

家庭、学校、社会、艺术和自然是实现美育的五大重要土壤,其中,学校是美育的基地,是公民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桥梁,一个人的成才,主要靠学校阶段的基础教育。舞蹈教育是学校美育建设的重要内容。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作为载体来表达自身情感的最为原始的方式,上面已经提到,在人类文明早期,人们就通过舞蹈来表达丰收的喜悦、祭祀的祈福、丧葬的悲痛之情,舞蹈传承了各个地区与民族最初的文化与文明。时至今日,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舞蹈更增添了艺术性与时尚性的特征,但舞蹈仍然传承了思想、文化、艺术、音乐、服饰、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民族元素。对学生开展舞蹈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培养,从而陶冶人的情操。所以,舞蹈是一种具有灵魂的艺术,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传递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因此,舞蹈教育是学校美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育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三)民族体育舞蹈融入美育教育中的价值

民族体育舞蹈是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团队以少数民族舞蹈为基础,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体育舞蹈元素创新融合而成的舞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调研时,为云南未来的发展和规划做出了“三个定位、五个着力” 的发展战略部署,其中就包括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作为少数民族大省,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学院教师团队以本院体育舞蹈优势学科为背景,结合舞蹈文化原生地的采风和理论研究,深度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瑰宝,萃取民族特色精髓,通过合理编排及多年的创新实践,创编出了傣族华尔兹舞、佤族恰恰恰舞、彝族牛仔舞三支民族元素与国际元素相融合的民族体育舞蹈,并面向全省推广。同时学院也借助本院音乐特色,根据本民族音乐与语言元素原创了三支民族体育舞蹈的伴奏歌曲,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国际流行的舞步中,更增添民族风情特色。

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从创编思想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导思想下诞生的,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之功能。②从编创形式来看,民族体育舞蹈是以民族的舞蹈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国外流行元素创编而成的,民族体育舞蹈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更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弘扬民族文化之功能。③从编创内容来看,民族体育舞蹈的舞蹈动作继承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与经典动作,如傣族华尔兹舞有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彝族牛仔舞中的彝族烟盒、佤族恰恰恰舞借鉴了佤族“甩头舞”,所以民族体育舞蹈具有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之功能。

二、民族体育舞蹈美育“云南模式”个案研究

(一)民族体育舞蹈在云南开展的背景

2019年,在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也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在《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中,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作为 665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之一,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授牌和表彰,这离不开学院对民族团结的贡献。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教师团队在注重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同时,将国际性的体育舞蹈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用国际性的舞蹈元素讲民族的故事。通过艰辛的研究与编排,推出了民族体育舞蹈系列——彝族牛仔舞、佤族恰恰恰舞、傣族华尔兹舞。

不仅如此,学院教师团队也致力于舞蹈推广与发展,通过在云南各州市积极开展体育舞蹈公益进校园帮扶活动,推出了“学生创新帮扶实习模式”,为各州市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民族体育舞蹈的规范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同时,学院联合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组织全省中小学体育舞蹈教师培训,总计培训 1500人次,推动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舞蹈实践方面,学院借助云南省政策,以“大课间”比赛的形式,让民族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的课间操,以此面向全省中小学生进行普及。在赛事平台建设方面,通过本校两大优质赛事资源——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与云南省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将民族体育舞蹈增设为体育舞蹈教师培训内容和比赛项目,为云南省大中小学与全国高校学生的舞蹈实践提供平台,以此展示学习成果,让民族体育舞蹈在学校中发挥出重要的美育功能。截至目前,云南省有将近 3万人次参与了民族体育舞蹈的比赛。

(二)对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在云南成功开展的分析

民族体育舞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展,采取“高校+中小学校园”的教育模式,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经过六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包括民族体育舞蹈编创、师资培训、实地授课、教学研究、“课程+比赛”的较为完整的民族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该模式取得如下成果。

一是结合本校优势学科与文化原生地美育资源进行理论研究。民族体育舞蹈理论研究以本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挖掘民族文化的美育元素,通过收集最新的资料,汇总、分析、设计路线图,编排时间表,编制研究方案,完成省级民族体育舞蹈科研项目 1项、教材 3部和相关论文 7篇。

二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参与创编、教学和科研。参与研究的教师从民族体育舞蹈创编、教学、竞赛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入手,创编的教材在北京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高校及全国多家中小学推广运用。

三是借助本地教育政策对成果进行推广。联合云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中小学的“大课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同时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了云南省民族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

四是发挥校本赛事的平台作用,对成果进行检验。昆明学院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分会主办单位和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比赛的承办单位,把民族体育舞蹈纳入比赛项目,借助优质的全国比赛和省级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美育的最终成果提供了检验的方式。

基于上述成果,昆明学院被授予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单位和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三、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原则

美国哲学家怀特说:“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继续” 。在顺应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还应正确看待其社会效应,应该从全面培养人的目的出发,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并全面发展教育。

1.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入新时代,美育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美丽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美育承载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全方位发展等责任与重大使命。美育蕴含了强大的育人功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是昆明学院教师团队的心愿。

2.坚持面向全体,促进教育公平,让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艺术教育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了学校美育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只有让中小学生成为学校美育的受益者,才能让美育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增添一块坚实的基石。在校学生作为年轻的后备力量,在国家今后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学生经过美育教育的影响和熏陶,能够净化心灵、健全人格,在今后能够以“美”来发展自己,以“美”来建设国家。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模式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来熏陶每一位即将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生。

3.坚持改革创新,让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艺术成为学校美育的资源。美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自然、艺术、人文底蕴,也蕴藏着丰富的中华美育精神。传承前人之美育精神,融入现今之教育,要以创新为衔接口,以中华美育的传承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同时,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一些优秀的国际文化也与中国文化发生了融合。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构建要坚持改革创新,让历史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优秀文化达到有机融合。

(二)对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研究

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具有一般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简单性、可操作性的特征。本文以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成功打造的民族体育舞蹈的“云南模式”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旨在找出一种创新型的美育教育模式,为我国美育教育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方法如下:

1.理论研究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基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艺术历史悠久,民族舞蹈繁荣昌盛,拥有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民族文化的理论研究就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通过理论研究,梳理民族文化里的美育因素,再结合民族体育舞蹈的创编,赋予民族体育舞蹈美育功能。

2.创新舞蹈编排、规范舞蹈教材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核心。在民族体育舞蹈的编排过程中,不仅要选取优秀的、能够代表本民族特色的美育资源作为美育教育的内容,也要注重民族舞和体育舞蹈的主次关系,要用“国际流行元素来讲民族的故事”,从而达到民族美育的功能。而教材是课程的主要支撑材料,是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舞蹈是一种“即演即逝”的表演形式,规范的教材建设能够让民族体育舞蹈以文字的方式继承和传播,同时也是美育理论结合舞蹈实践配合美育课程的重要材料。

3.培养优秀的民族体育舞蹈教师团队是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重要环节。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是在教学环节中实现的,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在舞蹈技艺上有所建树,而且更要将民族体育舞蹈美育课程知识与目标、过程、授课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互动、教学资源共享中,实现美育价值观和美育思想的传递,使学生能够更系统地遵循美育的规律,积极发挥美育作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意识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使命。

4.建设民族体育舞蹈实践平台,展示美育成果。美育是认识美、爱好美、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过程的统一,所有美育教育的结果都要以创造美来实现。通过打造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检验民族体育舞蹈的美育成果。学生可通过舞蹈比赛和表演,在实践所学知识的同时,向观众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民族体育舞蹈弘扬民族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和谐的美育作用。

结 语

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俱进,适当地结合当地民族资源,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民族体育舞蹈,才能培育出新时代具有创造能力与审美思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体育舞蹈作为国际舞蹈与地域特色舞蹈的结合,在学校美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能够了解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上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开阔视野,提升自我审美修养与品位,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同时还能够与时俱进,接触到更多的国际流行文化。民族体育舞蹈美育模式的构建应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将促进民族美育文化理论研究、创新舞蹈编排、规范舞蹈教材、培养优秀教师、建设实践平台一体化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美育路径。

参考文献

[1]胡智锋,樊小敏.从国家发展战略到人才培养模式——当代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论析[J].艺术百家,2019,35(03):40-45.

[2]郭建平.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7.

[3]史晓澜.打造北师大高校美育品牌化发展战略[J].大众文艺,2019(18):241-242.

[4]易姗姗.美育改革视域下民族地域性舞蹈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价值及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36-37.

[5]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教学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蒋冰海.美育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杨河.中国美育年鉴(2013)[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怀特.文化科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1]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2]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4]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qmmw0D5CnELJm7ng51E2M3A4ijCwYnT8GuFDRCEYGeuDM1M1DiTSBSI1n/ix4gp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