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浅析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土地政策及其历史经验

胡丽萍

摘 要: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结合这一中心问题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深刻变化,党在延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效团结了各阶级阶层,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土地政策 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创性地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农村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的政策,有时不妨回顾一下昨天的政策。”回顾这一时期的土地政策,借鉴其历史经验,对于改革完善现有土地制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延安时期土地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1.延安时期的时间界定

延安时期,主要指 1935年 10月至 1948年 3月这一段时期。具体来说,就是指 1935年 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开始算起,一直到 1948年 3月,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情形下,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东渡过黄河前往华北的西柏坡。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长达 13年。这一时期,“跨越了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光辉时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2.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实行社会革命。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陆续提出“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限制私人地权在若干亩以内”等关于土地政策的主张。1928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党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土地的没收和分配制度。结合《井冈山土地法》的实践经验,《兴国县土地法》在其基础上修订颁布,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等。

新土地法的实施取得卓著成效。经过几年实践,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政策方面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有益实践,找到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这个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也是延安时期土地政策的基本依据。

3.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土地政策的转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华民族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认识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该阶段“一切阶级斗争的要求都应以民族利益的需要为出发点”,“必须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的政策……以动员全体民众加入抗日战线”。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农民战争”。如果不得到占全国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不放手发动群众,我们的抗战是不能取得胜利的。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如果一味地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土地政策,就会伤害一些有抗日热情的地主与开明绅士的抗日热情,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因此为争取和团结各个阶层一致抗战,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实现民族独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一方面可以调动根据地广大抗日地主阶级的抗日热情,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抗日活动中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根据地广大农民的生活负担,充分地调动他们的革命热情与生产主动性。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和有效地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彻底地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二、延安时期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

延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国民革命时期,那时国共两党就一致主张“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然而随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共紧急召开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八七会议”,认识到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政策。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随后在各个根据地兴起了“减租减息”的群众运动。1942年后,在总结各个根据地的土地运动的经验时,中共中央又提出“农民交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至此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正式完整确立。减租就是不论租地和租佃的形式,抗战前的农村土地均按照抗战前减少1/4,对于一些不同地区可以适当调整减租的标准。减息是针对在抗战之前确定的借贷关系,计息的标准以一分半为准,对于所付利息超过原本金一倍的停止还利息,只要还本金就可,而超过两倍的则直接停止付利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出来的,基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针对农民群众。农民阶级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阶级的革命热情,才能建立起最广泛、最可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生产重担,提高了他们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民阶级的各项基本权益。

二是针对地主阶级与开明绅士。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高涨,各个阶级无不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特别是一些开明地主和开明绅士,更是出钱出力为抗日贡献力量。因此党在这一时期实行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可以团结地主阶级,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是承认富农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是在这个时代在思想上比较进步和开明的。因此要对农村的富农进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抗日热情。

总而言之,延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联合全国各个阶级共同参与到救国图存的运动中来,协调各个阶级的基本利益,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延安时期土地政策的卓效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土地政策,使得世代受压迫的广大的苏区老百姓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随着国情、政治局势的改变,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充分保障了根据地各个阶级的利益,调动了各个阶层的抗日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1.充分调动社会各个阶级的抗日热情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面对特殊的历史环境所提出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前,农民的生活负担非常重,由于受到地主阶级的严重剥削和压迫,辛苦一年,只能甚至不能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一旦遇到青黄不接的年份,反而为了生计会欠下高额的债务。自从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的自觉性和抗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实行了相应的土地政策后,也保障了地主的基本地权与财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广大的开明地主和绅士自愿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来。

2.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中华民族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救国图存的危急时刻实行的,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也保障了地主、开明绅士的地权与财权,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积极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去。总的来讲,这个政策缓和了国内的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大义面前,使得各阶层同仇敌忾,进一步增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凝聚力。

3.促使乡村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调整和改良。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但是在减租减息的过程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使得广大农村的生活面貌与生活气息焕然一新,使得农民自己拥有土地的心情更加迫切,促使乡村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4.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积累下丰富的经验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让很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实惠,“减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以更大热情投入到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当中;“减息”减轻了他们的生产负担,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相信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有好日子,为后续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与经济基础。同时也让广大的开明地主与绅士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能力,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得到广大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奠定了基础。

四、延安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根据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为团结全国各个阶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值得我们总结和思考。

1.土地革命必须以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最终目的

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主阶级的影响力,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初期,一些反动地主通过采取武装叛乱、故意提高租金等方式阻碍“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实施,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地主阶级有一定的自私性,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其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方式阻碍政策推行。随着“减租减息”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主动出击,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使得“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土地革命必须以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最终目的,只有真正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剥削阶级,真正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土地政策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

延安时期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实行的,政治局势十分危急。在地主阶级中存在着拥护抗日的开明地主和绅士,但也存在着一些怀有私心的地主,企图破坏“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实行。而且国共两党经过协商虽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国民政府仍在各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以阻碍,再加上在不同的根据地、解放区社会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在推行“减租减息”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有区别地推行,不能搞“一刀切”。

3.土地政策的推行必须走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人民群众是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农村土地改革的大军中来,而不是采取干部命令式、直接分配式的工作方式,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明白广大农民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地推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4.土地政策必须有利于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

延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虽然对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与改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占少数的地主阶级仍然掌握着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党适时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让土地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让农民群众在土地的使用上享有真正的自主权,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张红宇.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赵素芬.党的农村改革政策研究与探索[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4]曲丰霞.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回顾与思考[J].兰州学刊,2004(3).

作者简介:

胡丽萍,女,汉族,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kSA82su3ppy/DhmI3e2gqb/LUPP7+kYpaCg9qEHXQvWq1g/1yQiQB/GnzFgZWKB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