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析延安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融合

谭 彬

摘 要: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其产生的深刻历史背景及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将延安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达到以学理打动学生、以情理感染学生的效果,可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培养能担历史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延安精神 思想政治 探析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1935年 10月,从江西出发的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百折不挠突破重重险阻,抵达陕北吴起镇。1937年 1月,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延安,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落脚点”,也成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13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活动,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3载可歌可泣的恢宏篇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2020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一般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13年(1935—1948年)的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正确的政治方向犹如指引航行方向的灯塔。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把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从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多次到抗大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抗日救国”的方向,并反复强调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有了这三样东西,我们便能够最后打败敌人”。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革命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坚定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政治方向,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平的新中国而奋斗。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我们党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曾存在“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严重教条主义错误,给党和人民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延安时期,党深刻认识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详细解读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正是因为延安时期我们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了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问题,从而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它明确提出于延安时期。1939年 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说孔子的理论是“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随后,他陆续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刊物中阐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蕴。1944年 9月 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在延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放区的军民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战胜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创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945年,毛泽东同志很自豪地说:“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延安精神的契合点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延安精神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加强人们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因库。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更好地围绕“四史”教育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贯穿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深刻了解延安精神中所包含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和具体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品质塑造,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实际生活的方式。人生观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实践自己的人生。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大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一部分人出现了价值观的困惑,产生信仰危机,道德下滑;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流入,使得一些人崇尚个性,集体主义价值观被打破,原有社会良性运行的价值观出现裂痕。大学生面对社会中的各种诱惑及错误价值观辨别能力弱,部分大学生轻义重利,互相攀比,出现网络贷款、奢靡之风、过度消费等现象,人生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出现走捷径、不思进取等各种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深层的内涵性,寓意摒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树立团结意识、团队思维、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以白求恩、张思德等典型的高尚人生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建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观念,为人诚实可信,做事做人认真负责。

弘扬延安精神,使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人生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将更有可能使人生取得成功。延安时期,人们物质生活十分匮乏,但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南泥湾》和《白毛女》等。再比如秧歌舞,它的热烈、优美和大众狂欢色彩,也许要让“迪斯科”“蹦迪”都自叹不如。1936年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第一次踏上“红色中国”的土地,碰到了一支红军队伍。他惊异地发现,这支队伍“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人们为什么那么爱唱歌?何其芳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我歌唱延安》,文中的话是最好的回答:“我想,延安的人们那样爱唱歌,大概由于生活太苦。然而我错了,刚刚相反地,是由于生活太快乐。”延安精神就在这苦与乐的强烈反差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

2.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延安精神的灵魂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即为科学而坚定的革命理想、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革命道路。延安时期,宝塔山像一座信仰的灯塔,吸引无数热血青年怀揣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到延安后,他们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南瓜、小米,穿的是补丁衣服,条件异常艰苦,但精神世界无比丰富。他们如饥似渴地学马列主义思想、学文化、练战术、练格斗,正是这种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自己胸怀崇高的革命理想,而且把对广大革命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了中央党校、陕北公学、马列学院、抗日军政大学,对广大干部、党员和革命者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真正从理论上明确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兴办了《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各种报刊和新华广播电台,不断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和革命理论知识,提高大家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政治觉悟。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正确指引下,无数爱国青年学生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学习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日寇、汉奸和国民党顽固派重重封锁,不远千里、万里奔赴延安,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3.中国精神教育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前进。”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它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4.法治教育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原则,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延安时期的法治建设,开创了新民主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也为现行法治建设提供了活水源头。如“三三制”的实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政权建设上的一个最主要特点就是广泛的人民性,而人民群众参政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进行普选,选举人民心中的代表。1937年,边区成立了各级人民政府,开始实施从乡、县到区的普选。1940年 3月 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规定: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

“三三制”的提出是边区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贯彻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三三制”的推行,密切了边区各级政府同人民大众的联系,人民敢于说话,并怀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满腔热情地参加选举,体现出了真正的民主原则。

党在延安时期的法治建设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建设中保障人民民主、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法治理念和原则,体现了民主、平等、为民的法治精神。在立法上,边区的法律主要是在经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后,对群众在生产生活和革命斗争中的宝贵经验作了科学分析和总结,将人民的意志融入到立法工作中来,立法机关通过完整的立法程序将法律最终确定下来。在司法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审判过程中来,为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手续尽量不要烦琐,力求简单轻便;并根据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创造出人民愿意接受的审判方式,比如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执法中,坚持依靠群众执行法律,使人民群众从中受到教育,从而知法、懂法、守法,使群众路线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的全过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中,根据革命根据地实际情况形成的符合根据地的法治思想,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三、延安精神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教育路径

1.立足课堂教学,加强理论研究

恩格斯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讲延安精神核心内容时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运用多种形式传播和渗透延安精神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不仅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要对其时代品质了然于心,强化价值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开展实践教学

组织开展有关延安精神的参观考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使延安精神教育融入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定期聘请老红军、“老延安”来学校作延安精神方面的专题报告,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或重大节日到革命老区、革命纪念地等参观访问,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延安精神的无穷魅力。拓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渠道,转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让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学校的走廊、橱窗展示,电子屏幕、广播等宣传媒介,加强延安精神教育及相关活动报道的力度,力争形式多样、效果鲜明,大力宣传和表彰在校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学生。

开展相关的演讲比赛、红歌文艺晚会、诗歌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延安精神本质内涵的认识,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延安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创建红色文化社团,引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延安精神,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发挥其精神指导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和熏陶大学生,将他们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王炳林.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7-11-28.

[4]戴焰军.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N].光明日报,2020-08-05.

作者简介:

谭彬,女,汉族,中共党员,云南旅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研究工作。 XKGpFU1ZSu7oqxvbWFmdAO26vqKaVqxwbsIB6OATKmVrqQGRtjxVHyoxgMMno1h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