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要时刻地体现着人的最本质的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就是要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实现人的解放。

一、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基本思想

首先,“现实的人”的自然性特征。“现实的人”的自然性,即“现实的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了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即是活生生的个人的存在。人的肉体组织决定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种自然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然,我们在这里既不能深入研究人们自身的生理特征,也不能深入研究人们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山岳水位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自然条件。” 这间接地说明了“现实的人”首先是自然的人,是活生生的个人,具备相应的生理特性,也需要各种适宜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地质条件等维系人的存在。也就是说,“现实的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其次,“现实的人”的实践性特征。“现实的人”的实践性,即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规定是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动物。离开物质生产实践抽象地谈论人,是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从事物质生产实践,且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维持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理解“现实的人”,批判和扬弃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的基本学说,提出“现实的人”的重要范畴,为唯物史观的阐发奠定了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说:“费尔巴哈从来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而是停留在抽象的‘人’上,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和友情,而且是理性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人的关系’。” 费尔巴哈将“人”理解为孤零零的单个的抽象的人,而马克思则认为人是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单个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现实的人”主要具有自然性、实践性、意识性和社会性四方面的特点。

再次,“现实的人”的意识性特征。人们最初因感知周围世界而形成意识,自然界是一种异己的、不可制服的力量,人关于自然界的最初认识如同动物一样,是狭隘的、神秘的和混沌的。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人的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也进一步深化。也正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人才可以成为现实世界的主体,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实践创造的主体,才能不断追求与塑造理想的世界。

最后,“现实的人”的社会性特征。“现实的人”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了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人类整体的进步,人不能脱离社会整体而抽象地存在,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的存在,否则就仅仅是抽象的人。因此,马克思认为,人自出生以来就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客观存在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是我们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逻辑起点,是我们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在根本上要从“现实的人”出发。“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念,一定的价值观念又对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的价值观,它对于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实践有着积极指导意义。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中的“现实的人”。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应同关注“现实的人”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思想价值观念复杂多样,人们的利益需要也各不相同,西方的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涌入,传统观念转型带来的价值迷茫和道德失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洞察隐藏在社会问题背后的人的因素,探究“现实的人”的基本需要,明晰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的新变化及其基本规律,明确各种思想问题背后的利益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因素,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将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现实的人”的关注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功能。 jkEUTv59XJKUkB3m0Wf0KqYVlEMdUxdpeArh1JCLNMfa+ln+9MkjyUJagNKnR3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