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总是体现着人类时代思想的精华,也是全体人民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儿女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形成的一种集体智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身。” 哲学有一种对时代精神的引领作用,在中国当代的现实下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它的本质内涵,这样才能体现人文关怀,人的解放与人的完满。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存在的多层次性、多维度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也决定了一个社会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多样性价值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价值体系,其有效引领和制约非核心价值体系意义的发挥。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一般价值观为特殊群体所有,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支配力、引导力和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其是社会成员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内在地蕴含于核心价值体系之中,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基本价值或价值内核;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前提,两者具有承递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其在整个社会价值序列中的基础性、核心性的地位,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精神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其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阐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和价值目标,是对当前公民教育困境的积极探索与回应,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优秀的思想道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现实的人”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追求的初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实质;“公民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人的塑造”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始终。因此,只有在哲学精神的引领下,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