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大理白族传统民俗

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苍洱毓秀,文献名邦”之称,是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福地。如果说大理文化是一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藏智慧的书,那么,它是经过几千多年的文化交融和文明积淀而成的,生活在大理的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传统民俗充满传奇、浪漫、和谐与包容。“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玉洱银苍珍藏着大理人民共同的乡愁。

一、经济生活

白族是勤劳的民族,也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乐于接受外来的新生事物,所以白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形成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

大理白族是较早种植的水稻农耕民族,一些遗址及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在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所建造的沟渠痕迹。在剑川海门口铜石遗址中发现当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显现出“土地有稻田畜牧”的现象。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古老的农耕文化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大理白族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农民已不再是单一的种植户,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种植领域也从单一、分散的种植模式向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林业产业种植体系,辅之以梅子基地;经营方向上林下资源开发规模逐年扩大,呈果树苗木、苗圃、木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多样化发展;养殖业上,乳牛及生猪养殖已成规模化,禽蛋及牛奶产量都较高。

大理白族的商贸物流业发展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那时在今天祥云县的云南驿一带就设置了云南县。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商贸的兴起,横穿东西的南方古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已形成,随后形成的茶马古道纵贯南北。两条古道作为古代的国际大通道,在大理交汇、交融,人们互通有无,为物资交流、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千百年来,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僧侣客商的步履往来于此,成就了鹤庆商帮、喜洲商帮等历代商贾的辉煌。

古代辉煌的商贸铸就了今天的成就,今日商贸物流业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城乡市场、农家店、配送中心等网络已经建成,依靠特产网、农产品交易网等电商网络平台及火车、航空等物流方式,形成网状式向外扩散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覆盖了矿冶、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农产品深加工、烟草、建材、能源等重点产业,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开发出了自驾游、自助游及康体养生、民族文化体验、温泉度假等新项目,电子商务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交易。

二、日常礼仪

早在南诏初期,南诏王异牟寻就说境内“人知礼乐,本唐风化”,大理国时有“冠昏丧葬之礼”“略本于汉”的说法,南诏大理国时期先民白族的风俗由此可见一斑。

古时,各地白族先民就有祭天仪式。在稻谷抽穗时节,白族要到田头地角祭祀“田公地母”,以祈祷来年丰收。祭主采用的是白族普通的礼仪,平时,各家有大灾小难,或者生老病死、婚配嫁娶、毕业升学、出远门前或远行归来,都要到本主前敬祭,称“颂平安”。还要邀请亲朋好友聚餐。

先客后主是大理白族待客的礼节。白族人民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远近闻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尊敬长辈是大理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不洁。

三、文化艺术

白族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有不少成就,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许多民族民间艺术珍品。以扎染、刺绣、木雕、银铜器加工以及白族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述说着那些曾经的繁荣。大理石天然画和剑川木雕组合而成的石木工艺,演绎着石头的传奇。以《张胜温画卷》为代表的绘画艺术,创立了难以逾越的高峰。以《南诏奉圣乐》为代表的音乐艺术,放射着耀眼的光芒。白剧艺术以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代代传承和弘扬。大理的奇山秀水所造就的“风花雪月”自然景观,孕育了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苍山洱海之间的庙宇道观、城池村落、民风民俗、诗词歌赋、饮食服饰等,全都成为大理文化的载体,大理文化以苍山洱海为中心,辐射开去,供后人领悟,让世人景仰。

(一)历史文化标识

一千多年来,屹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崇圣寺三塔,就是其中最耀眼的历史存留。“一大、二小、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稳如泰山。大塔又叫千寻塔,塔前朝东的照壁上,有明人沐世阶所题“永镇山川”石刻大字,每字高1.7米,字和塔相互映衬,浑然一体,昭示着大理作为边疆地区的稳固和安宁。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寓意影响着大理乃至云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理文化的另一个标志物是大理古城南城楼,城楼上面高悬着“文献名邦”牌匾。不远处的文献楼和五华楼,与它遥相对望。这块由清康熙年间云南提督偏图所书的匾和那些古色古香的楼,是大理古城的灵魂。“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由此辐射开去,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伫立在太和金刚城下的德化碑,穿越唐朝天宝战争的硝烟而来,记述着南诏帝王的丰功伟业,是大理历史文化重要节点的标志物。这块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为南诏清平官(相当于宰相)郑回撰文,唐流寓使杜光庭书丹。碑文内容为南诏群臣歌颂南诏王阁逻凤的功绩,着重叙述南诏与唐友好以至失和的情节,表明南诏对唐的友好愿望。南诏德化碑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是一块象征民族团结友好的物证,表达了南诏在天宝战争有不得已的苦衷,表明了归附唐室的心迹,为研究唐、南诏、吐蕃(西藏)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2年3月4日,国务院将南诏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无数的诗人、作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和科学家,创造了大理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和精神财富。

1.《南诏图传》中的历史

《南诏图传》是一卷纸本彩绘的南诏时代的大理佛教名画,成画于899年,它是一部珍贵的官修古志书,全书由图卷和传卷两部分组成。画卷是把佛教故事和历史材料糅合在一起的连环画式巨幅画卷,文字卷是对图画的详细说明,所画内容故事情节生动、连贯,堪称是中国较早的佛教连环画。此卷曾珍藏于南诏大理国的宫廷中,后来流入北京,清代收藏于清朝宫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掠至国外。现藏于日本都泰井有邻馆。

2.《张胜温画卷》精美绝伦

《张胜温画卷》原件为纸本彩绘,总长1635.5厘米,高30.47厘米,共画人物774个,动物不计其数。卷首是大理国王段智兴像,后面多反映佛教内容。画卷将大理国时期王者至民间笃诚信奉佛教的盛况以及崇佛祀佛的内容描录、展现无遗。这卷有800多年历史的巨画几经辗转,被国民党政府带到台湾,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现在,在大理三塔文化展区看到的《张胜温画卷》只是复制的作品。

3.《南诏奉圣乐》恢宏大气

《南诏奉圣乐》是唐贞元年间南诏王异牟寻进献给唐王朝的一出乐舞剧,其规模堪比今天的春节晚会。以异牟寻归唐重大政治事件为主题,以宏大的乐章和富于变化的舞蹈来表现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作为南诏文化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是融时代特色与艺术创作为一身,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经典作品。

4.白剧艺术博采众长

大理白剧,又叫“白戏”,原名吹吹腔,是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以后,吸收了大理白族大本曲的曲调和白族音乐舞蹈,以及云南滇剧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剧种。它包括唱腔音乐和伴奏曲谱两大部分。传统的白族剧本有《窦仪下科》《柳荫记》《蟒蛇传》《火烧松明楼》《血汗衫》《杜朝选》等,目前搜集到的作品有400多个。在白剧这片沃土上,成长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白剧艺术家,诞生了一批好作品,如《苍山红梅》《望夫云》《蝶泉儿女》《苍山会盟》《将军调》等,剧目多次被选调进京表演并在国内巡回演出。其他反映大理白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如《五朵金花》等也成为世人了解大理白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手工艺历来是大理的骄傲和自豪,“银都水乡”的银铜器加工,中国“木雕之乡”的精湛工艺,喜洲周城的白族扎染,独具风格的白族民间刺绣,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队伍组成了大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国时期,剑川雕刻艺术家们就创造了剑川石钟山石窟的伟大奇迹。当木头遇上剑川艺人,经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精巧的手工,疏密得当的布局,普普通通的木头就成了艺术珍品。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屏风堪称艺术珍品,就出自白族木匠之手。

扎染是我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白族扎染品种多样,图案多为自然中的小纹样,分布均匀,题材寓意吉祥,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近年来,大理喜洲白族妇女在图案艺术、古代结扎技法和现代印染工艺结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彩色扎染这种新的手工印染技术。

石寨子的小锤敲过一千年,这是一个关于茶马古道上典型的白族人从事金、银、铜器手工加工工艺的传奇。石寨子是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这里“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产品包括佛事用品、生活用品、民族饰品、装饰工艺品,特别是九龙喷雾火锅、九龙壶酒具、九龙奖杯等九龙系列工艺品,远销国内外。

白族民间刺绣独具特色。白族刺绣是白族妇女的一种手工工艺,其刺绣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位少女才智聪颖与否的重要标志。白族刺绣被广泛应用于服饰、针线包、枕套、帐帘等日常生活用品中。每一件绣品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传统服饰

早在三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俗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显明,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具特色。

女子的衣饰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变化,主要是在色彩的选择和花边的运用及围腰的长短上的区别,包括女子领褂、围腰、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少女穿白色、水红、粉蓝的无领大襟衣或衬衣,外罩红色、浅蓝色领褂;领褂有金绒、灯芯绒、毛呢或化纤的。少女、少妇喜水红色,老年妇女喜黑、蓝色。用一条宽五寸左右,长几尺的绿色腰带,将腰部紧紧束起,再系上围腰。妇女从老到少都系四方围腰。一般少女喜穿短围腰,单层,白、绿色,镶花边,绣福寿花、万字花、石榴花、蝴蝶花等图案,连以绣花“鸭舌”和飘带。把围腰盖在膝盖以上,恰到好处地显示青春朝气和女性柔美的体态。中老年妇女围腰过膝,双层,色彩由暖色转向冷色,花色由繁变简。妇女围腰上还有一条绣花飘带,两端是两片双面绣花。白族服饰裤子,过去中青年妇女要穿绲边红、绿衣裤,绲衣、绲裤均为宽袖宽裤管。

男子的衣饰有“三滴水”(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五滴水”、对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钮普通衣。还有多层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长的白布腰带,短宽裤脚普通裤。中老年腰系的装草烟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凉草鞋,鞋尖鞋帮往往缀上缨花。老年人穿的有红缎万寿鞋,翅头鞋等。

五、传统婚俗

大理白族的婚俗因地域关系,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别。

古代大理白族婚俗中严禁同姓同宗结婚,与其他民族可以通婚。成婚以后儿子就与父母分灶,另组家庭,年老父母一般同幼子居住。过去,白族婚姻大多都由父母包办,即便是自由恋爱,也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按传统仪式完成,传统仪式依次为说媳妇、合八字(持男方的生辰“八字”和女方的“八字”帖请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五行的相生相克原理进行测算,推算出这桩婚事的吉凶祸福)、定亲、订婚、追节(男方每逢节日须送给女方家礼物)、求媒(请求媒人到女方家与女方父母议订结婚事宜)、开剪(男方可择日请裁缝师傅缝儿媳妇和双方老人儿媳妇和双方老人衣服)、红箱子(红柜子)(女方家陪嫁必须要准备一对红色油漆木柜和一对木箱用于成婚后装粮食和衣服)、赶街子(男方须为女方准备一只玉手镯、一只银钮丝手镯和一串胸前挂的银链子等首饰)、生吃饭、压床(压箱底、安喜床)、正喜日(迎亲待客日)、上马席、饰花红、掐新娘、镜镜筛、吃团圆饭、回门、出街。

六、饮食习俗

由于气候、环境、地理以及民族习俗的原因,白族大多喜好酸、冷、辣的食物。一直以来,居住在平坝的白族以稻米为主食,兼食小麦面粉;居住在山区的白族以玉米、荞麦为主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都以稻米为主食。一日三餐,中餐较简单,肉食以猪、羊、鱼为主。婚丧嫁娶待客用八仙桌,八人一桌;宴客用“土八碗”,有红烧大炖、酥肉、千张肉、粉蒸肉、干香、煮白扁豆、杂碎汤和煮竹笋。白族有“偷土碗”的习俗,在年届九旬以上老人丧葬宴席上,所用土碗都会被客人悄悄带走,主人也乐意客人这样做,因为这种场合的土碗被视为吉祥物。

特色饮食是乡愁的载体。远行的人们思念家乡的味道,这种味道就是家乡小吃的味道。大理的特色饮食留给人的是来自心底的诱惑,生皮、酸菜鱼、乳扇、喜洲粑粑、三道茶等让人吃了就忘不了。生皮不仅是大理的一道传统菜肴,还是白族饮食文化中的一道特色美食。生皮的做法是,首先选做生皮的猪必须是健康的,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做成半生不熟,然后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泥等调料,即可食用。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大理的酸菜鱼是云南大理传统美食之一。鱼是洱海的鲫鱼、草鱼、弓鱼等,酸菜是大理的酸木瓜,还有辣椒、干辣椒面、糟辣椒搭配而成的辣,合着酸味,加上活水煮活鱼的绝配,使酸菜鱼有无尽悠长的回味。乳扇是平时吃的一种奶酪,乳白色,片状,成卷,因状如折扇而得名。做法是用牛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大理有句民谣:“喜洲粑粑鹤庆酒,大理姑娘带不走。”喜洲粑粑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发面用古老的“老发面”发酵方式,加适量的土碱,反复揉透,分层撒上各种作料,用炭火烘烤而成。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成为一种至高的礼仪。三道茶既是一种饮茶的方式,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代表着三种人生境界。

七、住屋形式

白族有句俗话说:“地不平,天平;天不平,心平。”正因如此,即便再小的空间,白族人民都会用它来尽展心中的诗意,于是便有了与美丽的苍山洱海和谐交辉的青砖白墙的白族民居。

白族祖先因属水稻农耕民族,因而极为注重住房的牢固和舒适,平坝地区的居民建筑周正精巧,高寒山区的住房普遍以“垛木房”为主。居不在大,有庭院为佳,再狭窄的空间,也要建造出一方天井,天井中有水、有花、有草,即“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庭院具有采光、聚会、通风、绿化的作用,真实地反映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白族民居青瓦白墙是主色调,“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布局,其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如今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雕刻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多用于格子门、横披、吊柱等部分,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上沿袭了20世纪的工艺,但所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白族的建筑彩绘,用其独具特色的色彩、图案装饰房子的同时,还赋予它驱邪避灾、祈祥求福等寓意。

八、传统节日

千百年来,白族与其他世居民族和睦相处,在共同的追求中传承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富有地域特征和民族风情的节日。以“赛马、唱歌、做买卖”为主题的三月街,有“东方情人节”之誉的绕三灵和剑川石宝山歌会,有狂欢的火把节,有栽秧节、蝴蝶会、耍海节、祭祖节等。白族众多的节日,从年头到年尾,隔三岔五,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里。这些节日按时间轴有“大过年”(大年初一到十五)、朝山会(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青姑娘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白族接三公主(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清明节(每年农历三月清明日是白族祭祀祖先的日子)、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端午节、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农历十一月冬至)、辞年节(传统节日,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抢头水(大年三十)。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是大理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会期7~10天。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以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以骡马、山货、药材交易为大宗,农民也在会期购置耕畜、农具,以备春耕。今天的三月街,物质交流已不再重要,千古不变的是人们对三月街的那份情结。所以,三月街来临的时候,到月街上看赛马、听歌,买些中药材,吃顿永平黄焖鸡,感受一下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节日气氛。

绕三灵,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大理白族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举行的全民性节日盛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三灵”指的是三个具有神灵地位的宗教场所,第一天在大理古城崇圣寺附近绕“佛”,第二天在喜洲庆洞绕“神”,第三天在海边绕“仙”。

蝴蝶会,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传说中的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个民俗节日。“蝴蝶会”不但有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而且有一个美妙的奇观。苍山云弄峰下蝴蝶泉边时值百花盛开的季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蝴蝶来此聚会,首尾相连,从树上直垂到泉中,形成奇观,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的蝴蝶会。

火把节,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白族人民在秋收前夕预祝丰收和祈祷安康的祭祀活动。一进六月,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节日用的火把,以八尺许长的小松木或易燃杂木劈成细条捆扎成火把晒干备用。节日当天,白族民众大集会杀牲祭龙王,各户大家宰红、白大公鸡祭献雷神,以求风调雨顺,无病虫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晚上,家家户户门前点火把,村寨一片光亮。群众打起火把到田间游巡,以示烧灭虫害,庄稼茁壮成长秋来丰收。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会聚到此,唱曲对歌,观光游览。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中,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会尽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或者是平日里在家已向神灵许下心愿,为保清吉平安,会期便一定要上石宝山唱上百十个调子,于是在歌会唱调子便成了还愿之举;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怀感,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则多数以歌为媒介,寻找知音伴侣。曲调均为流行于大理州西北部地区的剑川白族调,以龙头三弦或吹树叶伴奏,唱词均为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传统格式。

九、娱乐活动

大理白族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多数娱乐活动都掺杂在各节日活动中,有赛马、荡秋千、耍麒麟、泼泥赐福、跳花盆、跳山羊等。 vCPUrN35liS1/PPaHxPfOkR/pZjps+h0SGIb5+nfeNxd/KPuJZcJH7zE3FLoX2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