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大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成为民俗风情的代名词,大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自然山水美和多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区。特别是大理州委、州政府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二次创业,让大理的多民族风情更加彰显其丰富内涵和价值。旅游需要深层次发展,乡村振兴需要乡风文明,在此背景下,充分展示和挖掘大理各民族的特色民俗,越来越成为大理旅游发展和大理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期望《大理民俗文化》的出版能服务好新时代大理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需要。

本书包括绪论、分论和附录三部分内容。绪论主要介绍大理民族概况及传统民俗文化。第1—13章为分论,分章节介绍了白族、汉族、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傣族、阿昌族、壮族、藏族、布朗族、拉祜族等大理13个世居民族的概况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和创新的民俗文化。附录主要对大理主要民俗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产、著名旅游景观进行梳理。

本书的编写,基于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和乡村文明培训的需要,在总体上力求理顺大理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区分布特点,兼顾实用性和资料性。力求构建相对完整的大理世居民族民俗文化知识概貌。首先,主要着眼于各民族的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家庭、族群、乡里、人际交往、人生礼仪、岁时节庆、禁忌、口承文学、民间歌舞、戏曲、体育竞技等方面的传统习俗。其次,主要突出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在大理地区的传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全书尽力采用第一手资料,充分展示和挖掘大理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推进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文化、旅游及其相关培训提供教材。

本书主要由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编写。李瑞品拟订全书提纲,编写绪论和附录,并负责统稿。何建安负责校对工作。杨艳菊编写第一章,高新华编写第二章,秦秀清编写第三章和第十二章,李润编写第四章和第十三章,何建安编写第五章和第九章,李悦编写第六章,李瑞品、胡静春编写第七章,张晓娇编写第八章,李兴旺编写第十章,赵天智编写第十一章。

本书能够出版,首先应归功于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从立项、答辩、组织编写到成书,领导们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其次得益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悉心指导以及有关组织工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向为本书做过相关工作与贡献的所有同志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和编者知识水平的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恳请各位专家和师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以后对本书进一步修订完善。

李瑞品
2021年6月于大理 XphJJq5s/ihsqv/Zo520HJQ2VMYSctPzzfq7mQDttRfuuNDsUn2Nvs8hnKZC3k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