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的民谣

民谣在中国,是各时代人民的声音。国风、九歌、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清商曲辞、西曲歌、梁鼓角曲,唐以后的七绝体民谣、佛曲、变文、大曲、杂剧、院本、诸宫调、九张机、调笑转踏、队舞曲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中,占重要地位。最初都不过是委巷歌谣,村夫俗子口头歌唱的东西,一经文人采用,就造成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可是当它在民间流行的时候,绅士们都看不上眼,若果还要去加以采集保存,那真正是笑话。例如元曲,在当时也不过是倡优隶卒的作品,士大夫所不齿的。焦循《易余龠录》云:“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欲自楚骚以下,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舕者。遂使一代文献,湮郁沉埋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宋元戏曲史》自序)我们把文学史看成一种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学是变化发展的,就从形式方面来说也是“变动不居”的,元曲早已成为历史上的东西,而元曲以后,又产生了许多民间的文学,活的文学,也同样是“托体稍卑”,也同样是“后世硕儒,皆鄙弃不复道”,也同样是“湮郁沉埋”没有人去理会。

我也想做一个“不学之徒”,把云南现在流行的农村戏曲做一番搜集整理的工作。因为这些戏曲,包含着许多真实的素朴的民间歌谣,反映着艰辛的纯朴的农民生活和真诚的洁白的农民的情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还生活流行在民间的东西和已经死了的不同:它正在发展,正在变化,正在风行。对于努力通俗化运动的朋友们,可以得到许多参考的资料,对于研究西南文化的朋友们,可以看出云南民间歌谣戏曲的来源和散布,可以考察出许多言语风俗的特质,因此可以看见中原戏曲文化在金元明时期流入云南的线索。这对于西南文化研究也可以说是一部门的工作罢。现在又由琵琶国手李廷松先生向乡下老人段义采访,将新旧农村戏剧的曲调写成工尺谱,以供音乐家的研究。 zHsu7cZIjdP7xtGq8qjRWKyIhyxDYBu38iuncvFrOSxOIbZaZbEBCCka6z8R3ht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