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打渔

云南农村戏曲中,可以称为乐曲的标准和高峰的,要算《打渔》,可以看出花灯和南曲、昆曲的渊源。因为它的文词优美,音调完全,而歌唱极困难。故学唱的人,只须学会“打枣竿”的九板十三腔和“挂枝儿”“倒搬桨”,已经是成功大半。这一个剧本来源很远,据黄文旸《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七载:“渔家乐,近时人作。以相士万家春及邬渔翁女为关目。云家春相清河王,以渔家乐三字为识。其后清河王被梁冀遣校尉逼急,避入渔舟,校尉射杀渔翁。因此得脱,渔翁女邬飞霞,代马融女入冀宅,用神针刺杀冀,竟为清河之妃。……皆全无影响,凿空撰出。”按,黄文旸乃乾隆时人,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修改曲剧,黄为总校,凌廷堪为分校。后追忆其盛,撮其关目,力成一书,即是《曲海总目提要》。他说:“渔家乐,近时人作。”大约《渔家乐》作者是乾隆年间人。《集成曲谱》亦选其中数出。《六也曲谱》中曾选载其中的两出《赐针》《纳姻》。但云南农村戏曲中的《打渔》和《渔家乐》人物情节相同,而所用的曲牌不同。《渔家乐》中所用的曲尽是南曲;而《打渔》所用的曲牌尽是明代小曲。如开场旦唱“打枣竿”,渔翁唱“挂枝儿”,旦唱“倒搬桨”,渔翁唱“挂枝儿”“提水调”(即“挂枝儿”的“过板”),此曲中有一句云“十指尖尖倒搬桨”或者“倒搬桨”即是《渔家乐》的曲子。末尾渔翁父女同唱“倒搬桨”这一戏曲,或者还在“渔家乐”之先,因为“打渔”中所用曲牌,都是明代小曲,“打枣竿”“挂枝儿”“倒搬桨”等,而没有清代小曲,如“金纽丝”之类,所以我疑它是明代的曲本,比《曲海》所收的《渔家乐》,还早一百多年。《打渔》的曲文,非常典雅。其作风和明人刘效祖模仿民间的“挂枝儿”非常相似,现在比较于下:

挂枝儿

(刘效祖)

日初长,柳绿绽,黄金模样。雨才过,桃杏花,扑面清香。卖花人,一声声,唤起怀春情况,蝴蝶儿,争新绿,燕子儿,语雕梁。打点出那小扇轻罗,也还要去流水桥边赏。

挂枝儿
打渔

划轻掉,不觉离城远靠。才离了白苹根,又到芦山滩头。柳千条,花万朵,三春锦绣。忙向前村沽美酒,打得鱼儿上小舟。哥哥信口诌,贫穷许多有,弯弯顺水流,明月照沧州。

倒搬桨
打渔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天连水,水连天,月白风清慢摇橹,父女打渔似神仙。

这一种曲,既不是南曲,又不是民间小曲,而是明代文人模仿小曲之作,所以不脱南曲气味。郑振铎说:“明金銮刘效祖赵南星等,摹仿小曲,是一种破天荒的工作。想不到在很早的时候,挂枝儿已和文人学士们发生了姻缘了。”《打渔》想来也是明代文人所作,它已经把小曲组成戏曲,比刘效祖、赵南星等 片段之作,更进了一步。 6gcLezniNodH7ohXjCbsxSY5Wpr45aZCIVBHVKQHtItvmO3N8q/S1oKwygZy1wc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