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长久以来,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着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原始社会等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段时间里,直过民族群众发展条件落后,贫困问题突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针对11个人口较少和“直过民族”聚居区大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的实际,云南省先行攻坚,一族一策、一族一帮,创新实践“一个民族聚居区一个行动计划、一个集团帮扶”攻坚模式,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服务设施及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完善,人居住房条件及村容村貌明显改变,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云南省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双融合、双促进”,实施三轮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施行“地方主导、区域协作、央企结对、对口帮扶”的扶贫开发模式,帮助11个人口较少和“直过民族”迈上跨越发展的轨道;全面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形成了分别以县域、乡镇、村为发展对象的立体化政策体系,边境地区处处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幸福生活图景。同时,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筑牢发展基石,扎实推进民族地区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建设,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向民族地区布局,着力构建高水平沿边对外开放平台和窗口,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2016年至2020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11个“直过民族”和人少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域7个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6.88亿元,占云南省2020年生产总值的16.1%。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共计862.7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共计1047.7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共计2026.39亿元,在云南省一二三产中占比分别为24%、12.6%和16%。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2020年主要聚居地区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迪庆州3854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西双版纳州达15463元。
表1—2 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少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各产业生产值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
表1—3 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少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续表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
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是关键。加快农村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重视发展新型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近几年来,云南11个民族主要聚居区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植优势支柱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2017~2020年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逐年增长,由2017年984.69亿元增长至2020年1398.71亿元。主要农作物方面,2020年主要聚居区域粮食总产量422.70万吨,占云南省粮食总产量的22.3%。各类粮食作物中,稻谷产量123.73万吨,占云南省稻谷总产量的23.6%;小麦产量16.58万吨,占云南省小麦总产量为23.8%;玉米产量220.82万吨,占云南省玉米总产量的23.5%;豆类产量21.55万吨,占云南省豆类作物总产量为17.5%;薯类产量30.14万吨,占云南省薯类作物总产量达16.3%。除了粮食,主要聚居区域其他主要农作物中,油料总产量7.19万吨、甘蔗总产量1214.61万吨、烤烟总产量13.76万吨、茶叶总产量34.36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189.28万吨,在云南省相应农作物产量中占比分别为11.4%、76.0%、16.9%、74.2%、21.5%。畜牧业方面,2020年代表区域猪牛羊存栏数共计1126.66万头(只),出栏数共计936.18万头(只);家禽存栏数共计4164.20万只,出栏数5868.38万只。其中:主要聚居区域中猪存栏数最多的地区为临沧市,存栏数为225.03万头,占主要聚居区域猪存栏数的35.1%;牛存栏数最多的地区也是临沧市,存栏数为55.16万头,占主要聚居区域牛存栏数达28.4%;羊存栏数最多的地区则是丽江市106.26万只,占主要聚居区域羊存栏数的36.5%。
表1—4 2017—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续表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
表1—5 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农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
表1—6 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各类粮食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
表1—7 2020年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聚居区畜牧业情况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