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玉米

2.1.1 基本概述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素有“杂粮之首,饲料之王”的美称。玉米浑身是宝,其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脂肪含量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且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造纸、医药等多个行业,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种植从北纬58º到南纬40º,从零海拔的里海到海拔3800多米的安第斯山脉。无论是降雨量多的地区还是干旱地区,无论是冷凉还是酷热的环境,都发现有玉米种植。全世界有165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玉米,但生产却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最适于种植玉米的主要有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和欧洲玉米带3个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官方统计数据,美国、中国和巴西的玉米种植面积之和占全球的40%以上,3个国家的玉米产量之和占全球玉米产量的30%以上;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球的20%左右,总产量占全球玉米产量的22%左右。

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列第一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东起沿海各省,西至青藏高原和新疆,南起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均有玉米种植,主产区为从东北到西南的玉米带,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山西、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临近热带海洋,水汽充足,复种指数高,可形成全年供应链条,且昼夜温差大,产出的鲜食玉米口味极佳。近年来云南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常年播种面积225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9位,总产量居全国第10位,是西南玉米主产区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玉米产业发展对西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云南省是中国双色甜玉米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近八成,是冬季甜玉米市场主要供应基地之一。2018年云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超过广东成为鲜食玉米第一大产区。自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粮改饲”行动计划后,青贮饲用玉米得到迅速发展。2018年云南省青贮饲用玉米种植面积140多万亩,青贮饲用玉米成为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饲料源。

2.1.2 品种与分布

2.1.2.1 籽粒玉米品种与适宜区域

1.红单6号

全生育期110~130天,株型半披散,整齐,生育性状好,种子顶土力、幼苗生长势强,生育后期持绿性好,绿叶活秆成熟。株高236~290厘米,穗位高20~98厘米,果穗圆柱形,单株有效穗1.0~1.5个,果穗长15.7~18.0厘米,穗粗5.0~5.3厘米,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0~33粒,千粒重323~377克,出籽率85%~ 86%,籽粒深黄色(橘红色)硬粒型。平均亩产596.2千克。籽粒品质检测:蛋白质11.7%,脂肪4.2%,淀粉68.2%,赖氨酸0.3%。抗性鉴定:高抗穗粒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青枯病。适宜区域:云南省南部海拔1000~2000米的区域适宜种植。

2.五谷1790

平均生育期122.4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69.4厘米,穗位高105.8厘米,穗长18.8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0.8厘米,穗行数17.2,行粒数34.8,千粒重267.2克,出籽率85.6%,单株有效穗1.076,单株生产力164.5克,单穗粒重152.9克,籽粒黄色中偏硬粒型。平均亩产652.4千克。籽粒品质检测:容重为751克/升,粗蛋白(干基)含量10.9%,粗脂肪(干基)含量4.0%,粗淀粉(干基)含量71.1%,赖氨基酸(干基)含量0.3%。抗性鉴定: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丝黑穗病,中感小斑病、弯苞霉叶斑病,感大斑病、锈病、穗腐病,高感纹枯病。适宜区域: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900米以下及相似生态区域适宜种植。

3.路单8号

平均生育期125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55厘米左右,穗位高95厘米左右。雄花绿紫色,花药黄色,雌花紫红色。果穗圆柱形,穗长18.1厘米左右,穗粗4.8厘米左右,秃尖1.3厘米左右,穗行数14行左右,每行粒数33.6粒,千粒重344.7克左右,出籽率82.5%,籽粒黄色中间偏硬粒型。平均亩产629.5千克。籽粒品质检测:粗蛋白8.8%,总淀粉64.0%,粗脂肪4.0%,容重799克/升,赖氨酸0.2%。抗性鉴定:抗大小斑病及锈病,中抗丝黑穗病、青枯病及穗粒腐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玉溪、楚雄、大理、保山、丽江、红河和文山等州市海拔900~2200米的地区适宜种植。

4.西抗18

平均生育期12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株型平展,雄穗颖壳紫红色,花丝红色,果穗穗柄短、筒形,穗轴白色,籽粒白色半马齿形,活秆成熟。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21厘米,穗长19.1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1.4厘米,穗行数16行,行粒数37粒,千粒重321.9克,单穗粒重215克,出籽率78.3%。平均亩产600.5千克。品质检测:容重788克/升,粗蛋白11.3%,粗脂肪4.3%,粗淀粉72.9%,赖氨酸0.3%。抗性鉴定:抗灰斑病、穗腐病、茎腐病、锈病,感大斑病、小斑病,中感纹枯病、丝黑穗病。适宜区域:临沧市海拔1300~1800米的玉米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

5.正大615

全生育期118天,株型平展,株高306.5厘米,穗位高133.0厘米,穗长19.0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1.8厘米,穗行数12~18行,行粒数36粒,出籽率80.0%,单株生产力154.6克,单穗粒重150.9克,千粒重313.1克,果穗锥型,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平均亩产575.5千克。品质检测:粗蛋白10.9%、粗脂肪4.2%、粗淀粉72.2%、赖氨酸0.3%、容重806克/升。抗性鉴定:高抗穗粒腐病,抗大斑病、小斑病,抗灰斑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文山、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等适宜生态区域适宜种植。

6.华兴单7号

平均生育期130天,株型紧凑,株高254.3厘米,穗位高115.7厘米,穗长20.2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3.1厘米,穗行数15.8,行粒数30.2,千粒重320.0克,出籽率81.9%,单穗粒重144.7克,籽粒黄色马齿形,穗轴白色。平均亩产588.7千克。品质检测:容重791克/升,水分10.4%,粗蛋白质11.0%,粗脂肪4.1%,粗淀粉72.5%。抗性鉴定:抗灰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感大斑病、锈病、穗腐病、纹枯病。适宜区域:玉溪市海拔1500~2200米玉米区及相似生态区域适宜种植。

7.云瑞8号

平均生育期125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8厘米,穗长17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粒数35,千粒重340克,出籽率84%,籽粒黄色中间型,穗轴红色,籽粒商品性好。品质检测:籽粒粗蛋白11.0%,粗脂肪9.2%,赖氨酸0.4%。抗性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抗灰斑病、穗腐病。适宜区域:适合在云南省昆明、昭通、曲靖、楚雄、大理、保山、临沧、文山、普洱等州(市)海拔600~1900米的适宜地区种植。

8.云瑞88

平均生育期为127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10克左右,出籽率83%。花丝粉色,雄穗分枝中,分枝平展,护颖淡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果穗筒型,苞叶覆盖好,籽粒黄色中间型,排列整齐,穗轴红色。平均亩产580.5千克。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71克/升,粗蛋白7.1%,粗淀粉66.6%,粗脂肪3.4%,赖氨酸0.2%。抗病鉴定:抗大、小斑病,中抗灰斑病、穗腐病,高抗矮花叶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400~1900米的适宜地区和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9.云瑞999

平均生育期为130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花药浅绿色,花丝绿色,穗长20厘米左右,穗粗5.0厘米左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350克左右,出籽率86%左右,果穗筒形,籽粒黄色中间偏马齿型。平均亩产634.1千克。品质检测:容重664克/升,水分10.4%,粗蛋白9.1%,粗脂肪2.8%,粗淀粉75.4%,赖氨酸0.3%,粗淀粉含量达国家高淀粉玉米标准。病害接种鉴定:抗弯孢霉叶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锈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000~2200米的适宜地区和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10.云瑞505

平均生育期为133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8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穗粗4.9厘米左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340克左右,出籽率84%左右,果穗柱形,籽粒黄色中间型。两年平均亩产595.8千克。品质检测:粗蛋白质11.4%,粗脂肪3.3%,粗淀粉72.3%,赖氨酸0.3%。抗性鉴定:抗小斑病、锈病、茎腐病、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弯孢霉叶斑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400米以上的适宜地区和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11.云瑞62

平均生育期为125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350克,出籽率85.0%,果穗柱形,籽粒黄色中间形。平均亩产534.5千克。品质分析:容重766克/升,粗蛋白10.5%,粗脂肪3.6%,粗淀粉73.5%,赖氨酸0.3%。抗性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弯孢霉叶斑病,抗灰斑病、锈病,感纹枯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000米以下玉米区种植,其他经试验示范后的适宜区域也可推广种植。

12.云瑞668

平均生育期125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7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7粒,千粒重340克,出籽率85%,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籽粒商品性好。平均亩产705.9千克。品质分析:容重800克/升,粗蛋白质10.0%,粗脂肪4.0%,粗淀粉74.0%,赖氨酸0.3%。抗性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丝黑穗病、弯孢霉叶斑病,抗茎腐病、锈病,中抗灰斑病。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的玉米区种植。该品种生物产量较高,可作为青贮玉米利用。

13.云瑞21

在云南南部平均生育期119天,株型披散,抗叶部病害,活秆成熟。平均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粒数36,千粒重330克,出籽率83.4%,果穗柱形,籽粒白色马齿形,商品性较好。籽粒亩产量可达600~800千克。品质鉴定:籽粒粗脂肪6.1%,粗淀粉72.3%,粗蛋白7.7%,赖氨酸0.31%。抗性鉴定:抗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穗腐病。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1800米的适宜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生物产量较高,可作为青贮玉米利用。

2.1.2.2 鲜食玉米品种与适宜区域

1.库普拉

库普拉为亚热带sh2类型超甜型甜玉米。从播种到采收需84天,幼苗、叶鞘均呈绿色;株高164厘米、穗位47.3厘米;单株有效穗数0.9个、空秆率6.7%;果穗长19.8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8行、秃尖4.8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白双色、饱满有光泽、粒深1.0厘米,千粒重(鲜)201.3克,出籽率60.1%;种子黄色,皱缩型,千粒重150克。鲜穗平均亩产715千克。品质检测:籽粒(干基)粗淀粉13.3%,粗脂肪6.3%,粗蛋白14.7%,总糖50.7%,还原糖11.6%,蔗糖37.2%。

2.双色先蜜

双色先蜜为温带sh2双色类型甜玉米,从播种至采收需80天左右。平均株高170厘米,穗位约40厘米,叶片颜色青绿,株形半直立。抗倒伏和倒折能力强,正常情况下着生3~4个长度40厘米左右的分蘖。中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普通锈病、矮花叶病和丝黑穗病;不抗玉米螟。苞叶鲜绿色,有长度为10厘米以上的剑叶4~6枚,苞叶重量占果穗总重量的27%;果穗近筒形,平均长度19厘米,平均穗粗4.8厘米,籽粒14~16行,排列整齐,顶部饱满度好,穗轴白色。黄白两种颜色,出现比例约为3︰1,鲜食成熟的籽粒饱满有光泽,粒深约10毫米。种子皱缩型,黄色,千粒重166克。平均亩产鲜果穗780千克左右。

3. SBS902

SBS902为早熟甜玉米品种。株高170~190厘米,穗位高45厘米,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自身花期协调。果穗近筒形,穗长22厘米,直径4.8厘米以上,籽粒均匀16行。籽粒黄白相间、有光泽,排列整齐美观,顶部着粒饱满,粒深11毫米。果穗较大,甜度高,含糖高峰持续期长,口感品质表现突出,风味好,生食汁多、鲜香,种皮薄脆、残渣少,适宜鲜穗上市和真空棒加工。

4.云甜玉8号

云甜玉8号为甜玉米单交种。出苗至收获的天数83~108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形、叶鞘花青苷无显色或极弱。叶片弯曲程度强、与茎秆夹角较大。植株矮,穗位低。散粉期中,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苷无显色或极弱,侧枝弯曲程度强、与主轴的夹角较大;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及侧枝长度适中,一级侧枝数目多。植株茎秆无“之”字形或程度极弱,果穗穗柄长,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甜质型,穗轴颖片花青苷无显色或极弱。品质检测:可溶性总糖含量36.8%、还原糖含量10.5%、干物质21.1%。

5.天紫23

天紫23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采收期83天,株高226厘米,穗位107厘米,果穗长筒形,整齐均匀,结实紧密饱满,行直。穗长19.1厘米,穗粗4.3厘米,秃尖1.7厘米,白轴,穗行数14行,每行约35粒;品质好,籽粒为紫、白色相间,经蒸煮食用,皮薄、糯甜、软黏、口感好、色香味形俱佳,商品性好。千粒重276克,出籽率85%,单果穗鲜重250克,亩产鲜果穗750千克,干籽粒约400千克/亩。田间表现抗大、小斑病、纹枯病和青枯病。品质检测:粗蛋白11.2%、粗脂肪3.7%、粗淀粉59.2%、支链淀粉100%。

6.石糯2号

石糯2号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天数85~110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形、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极强、与茎秆夹角大。植株极矮到矮,穗位极矮。散粉期中,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中、侧枝弯曲程度中、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短、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及侧枝长度适中、一级侧枝数目极少。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弱,果穗穗柄长,锥形穗,籽粒白色糯质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无显色或极弱。品质检测:总淀粉59.1%、直链淀粉0.4%、支链淀粉/总淀粉99.3%。

7.云糯3号

云糯3号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天数夏播88天、冬播120天左右。株型披散,叶鞘紫色,苞叶紫色,平均株高200厘米,穗位高70厘米,穗长17厘米,穗粗4.5厘米,穗行数14行。苞叶覆盖好,籽粒白色,排列整齐,外观品质优良,果皮薄,糯性好,食味品质佳。品质检测:籽粒干物质34.4%,蛋白质3.2%,总淀粉19.1%,其中支链淀粉18.6%,占总淀粉的97.6%。

8.彩糯3号

彩糯3号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天数夏播90天、冬播120天左右。株型半紧凑,株高1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果穗长锥形,穗长18厘米左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行,行粒数35粒左右。苞叶覆盖好,籽粒紫、白两色,穗轴白色,排列整齐,糯性好,食味佳。品质检测:总淀粉56.0%、直链淀粉2.4%、支链淀粉/总淀粉95.7%。

9.云糯4号

云糯4号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天数80~110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披散,株高230厘米,穗位9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柱形,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2~14行,鲜籽粒千粒重410克。籽粒白色,穗轴白色,糯性好,食味品质佳。品质检测:皮渣率10.8%~ 13.3%,支链淀粉/总淀粉97.1%~ 97.9%。

10.黑糯1号

黑糯1号为糯玉米品种。出苗至收获的天数,夏播为85天,冬播110天左右。株形半紧凑,生育期为110天左右,平均株高260厘米,穗位高8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6粒左右,果穗柱形,籽粒及穗轴黑紫色,排列整齐,外观品质优良,果皮薄,糯性好,食味品质佳。品质检测:总淀粉63.3%、直链淀粉14.6%、支链淀粉/总淀粉77.0%。

2.1.3 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2.1.3.1 籽粒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播种前准备

(1)选用良种。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一般选择覆盖所在区域的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注意品种区域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以及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的选择。购买种子应到正规种子营业网点购买经过药剂包衣的合格种子,注意查看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大田用种标准,即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应优先选择发芽势高的种子。

(2)确定播种期。玉米播种期主要受茬口、降水及温度的影响。种子在6~7℃时就可以发芽,但发芽缓慢,容易受病菌侵染和害虫危害,因此应根据当地最佳节令调节播种期。最早播种期以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最佳,最迟播种期以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为佳。季节性干旱、积温不足的地区可以选择应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技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当地露地玉米最佳播期提前5~7天。

(3)精细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的地块较易获得高产。云南玉米耕地以山地红壤为主,且土层较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需要采用机械深松耕地30~40厘米,打破犁底层。春旱比较严重的地区,应采取犁耙连续作业,冬翻后接着耙碎耙平,促进土壤熟化,保持土壤水分。为保证全苗,播种前必须再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或打塘播种。地势低洼的地块,应在犁耙后起墒,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苗期受涝,以利全苗。

(4)肥料准备。玉米一生需肥量受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土壤条件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需肥以氮最多,磷、钾次之。亩产玉米500千克以上的中高产田,一般需追施尿素40~52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氯化钾10~16千克。

(5)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使用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以上,加过磷酸钙30~50千克,尿素10~15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底肥主要在开沟、起墒或挖塘时集中深施。

2.播种技术

(1)合理密植。云南省大部分山区玉米为净种,种植密度应根据当地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种植方式、产量水平等实际情况而定,需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有效穗数、穗粒数、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优势。一般紧凑型玉米亩种植4800~5500株,半紧凑型亩种植4200~5000株,披散型亩种植3500~4000株;早熟玉米亩种植5000~5500株,晚熟玉米亩种植3500~4000株。在滇东北地区玉米多采用玉米—马铃薯、玉米—大豆等作物间套作的方式,一般玉米密度为3000~3500株/亩。

(2)播种方式。

1)露地直播:根据各地气候和土质不同,直播方式有开沟条播和打塘点播。直播关键技术:①播种深浅一致,种子不过深、不落干。②播种量应根据种子大小及密度而定。一般点播每塘2~4粒,每亩用种量1.5~2.5千克;条播每亩用种量2.0~3.0千克。③播种时应尽量播匀,且种、肥隔离防止烧根、烧苗。④播后覆土3~4厘米,覆土要均匀细碎,最好用腐熟的土杂肥盖种,以利出苗。⑤保证土壤墒情,应根据情况及时灌溉或浇透水,保证正常出苗。

2)育苗移栽技术:保温育苗不仅可以提早播种,避开前期冷害(倒春寒),缓解茬口问题,还可以节约生产用种0.5~1.0千克/亩。育苗移栽关键技术:①苗床准备。选择靠近本田、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作苗床。苗床整地要求达到细、净、平。②营养土配制。按30%~ 40%的腐熟有机渣料,60%~ 70%的肥沃细土为基本材料,每100千克料土加入磨细过筛的过磷酸钙1千克,尿素0.1千克配制营养土。③苗床管理。早春播种要严盖地膜,保持床土湿润和较高的温度,以利出苗。出苗后应及时揭膜炼苗,防止烧苗。④移栽技术。一般玉米苗长出1叶1心时开始移栽,不宜超过3叶1心。移栽时应分级移栽、规范种植,移栽后一定要盖土不少于3厘米厚,并浇施定根水,促进根系生长。⑤栽后管理。勤查苗、早追肥、早治虫,并结合中耕松土促其快返苗、早发苗。

3)地膜覆盖播种:地膜覆盖栽培是滇东北、滇西北和海拔1800米以上高海拔冷凉山区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有直播覆膜栽培、育苗覆盖栽培和膜侧覆盖栽培三种方式。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①选择耐拉强度较高的农用地膜,厚度在0.01毫米以上。②盖膜时适当放松盖膜,压实边膜,并使膜面成“W”形或“凹塘”形,以利集雨保湿。③直播覆膜栽培要求种子距膜边≤ 5厘米,种子播深4~5厘米,深浅一致,覆土严密。④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一般在2叶1心期放苗,挖小孔,放单株。放苗后,用土封严开口,防止膜孔跑气透风。⑤育苗覆盖栽培最好采用先覆膜后移栽的方式,地膜两边和出苗孔用细土压严实,提高保温增温效果。

4)机械播种:机械播种可选用简易型手工操作的点播机具、微耕机或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播种机等。机械播种作业时应考虑播种量、播种深度和播后覆盖压实程度等农艺要求,先试播,待确定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大田播种作业,以保证播种质量。机械作业播种量需要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 10%。

5)播种时地下害虫防治:对常发生地下害虫为害的地块可在播种时施用杀虫剂,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4~5千克/亩沟施或穴施,或用40%毒死蜱乳油150~180克/亩在浇水时一起浇入。

3.苗期管理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该期以营养生长为核心,地上部生长相对缓慢,根系生长迅速。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假茎扁平,植株矮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此期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查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缺苗应及时补种或补苗。补种应浸种催芽后播种,移苗补栽后需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种还是移苗补栽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

(2)间苗定苗。为防止幼苗相互拥挤,争光争肥,玉米长到3叶或4叶时必须及时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长到4叶或5叶定苗。

(3)追肥中耕除草。苗期中耕(地膜玉米除外)可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减少养分、水分消耗。中耕时苗旁宜浅,行间宜深(9~12厘米)。播种时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苗期可追施苗肥,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肥料养分含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追肥深度5~10厘米,追肥部位应在株行两侧10~20厘米,施肥后覆盖严密。使用中耕追肥作业机械施肥要注意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无明显伤根、伤苗问题。

(4)病虫害防治。玉米苗期植株幼小,根系不发达,抗病虫害的能力弱,若遭受病虫害侵袭,容易造成弱苗或死苗。因此,防治田间杂草促壮苗,防治地下害虫保全苗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苗期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可通过种子处理和播种时撒施杀虫剂或苗期喷施杀虫剂防治。

4.穗期管理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穗为穗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旺盛期,地上部茎秆和叶片以及地下部次生根生长迅速,同时雄穗和雌穗相继开始分化和形成,植株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转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秆壮、穗大、粒多,丰产长相是植株敦实粗壮,叶片生长挺拔有劲。此期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适时追施拔节肥与穗肥。根据玉米对氮素吸收的双峰曲线,第一次高峰出现在拔节期至小喇叭口期(一般在见展叶差为3或4时),拔节肥用量一般占总用量的30%左右。第二次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一般在见展叶差为5时),此时是玉米水肥临界期,需要猛攻穗肥,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穗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 60%。

(2)灌溉与排水。进入穗期,玉米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大,干旱会造成果穗有效花数和粒数减少,还会造成抽雄困难,形成“卡脖旱”。但若土壤水分过多,土壤缺氧,易造成雌、雄穗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或造成倒伏。因此,应加强田间水分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

(3)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有利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能力。一般进行两次中耕培土,一是在拔节前后至小喇叭口期,结合施拔节肥进行深中耕小培土;二是在大喇叭口期结合重施穗肥,再进行1次中耕高培土(培土高度为7~8厘米)。

(4)病虫害防治技术。许多病虫害在穗期发生,在花粒期表现严重。由于玉米生育中后期植株高、群体密,病害一旦流行蔓延,再用药剂防治不仅成本增加,防治效果也差。因此穗期是玉米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的重要时期。叶斑病的防治需从穗期开始;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拔节至抽雄期,此时“剥脚叶”和药剂防治效果好;发生玉米螟为害,可将药剂重点施于玉米喇叭口中,让在心叶取食的幼虫更好地接触,提高防治效果。

5.花粒期管理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至成熟,此期以开花、授粉、受精和籽粒灌浆为核心,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花粒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授粉、受精良好,防止茎秆早衰和倒伏,减少绿叶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持绿叶面积,维持较高的群体光合生产能力,促进籽粒灌浆,提高成熟度,争取粒多、粒饱,以实现高产。此期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巧追粒肥。应根据玉米长势、长相决定施用粒肥,如吐丝期叶色渐淡的可追施,若施用过多会造成植株贪青晚熟,降低肥料利用率。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施肥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可追尿素5千克,或用磷酸二氢钾200~500克加尿素500克对水50千克,叶面喷施1次或2次。粒肥施用的原则是“宜早勿迟”。

(2)加强水分管理。玉米抽雄到蜡熟的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5%左右,特别是抽穗开花期耗水强度大、对水分敏感,是玉米一生中的水分“临界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 80%,空气相对湿度为65%~ 90%,有利于开花受精。天气干旱,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会严重影响开花受精。干旱发生的时间距离吐丝期越近,减产幅度也越大。若土壤水分长时间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或田间积水,根的活力下降,叶片变黄,易引起倒伏,应注意做好排水工作。

(3)病虫害防治技术。花粒期是植株生殖生长旺盛和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是各种病虫害加重危害的时期。玉米病虫害需要提前预防,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通过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和土传的病害,对气流传播的叶斑病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对虫传病毒病需及时防虫。

6.适时收获

一般玉米授粉后60天左右,籽粒变硬,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降到30%以下,果穗苞叶变白并且包裹程度松散,此时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是最佳的收获时期。

2.1.3.2 鲜食玉米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1.选择适应性良种

应选择市场需求量大,成熟期适中,丰产性好,食味品质较好,果穗大小一致,种子发芽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2.隔离种植

为了保证鲜食玉米的特性和质量,同一品种应连片种植,防止与其他类型玉米的串粉杂交,使糯玉米的糯性和甜玉米的糖度发生变化,影响品质。鲜食玉米应与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隔离区保持在300米以上,或者采取时间隔离法,播种时间错开20天以上,使开花授粉时间错开,防止串粉。

3.分期分批播种

为了避免鲜玉米过于集中上市,延长鲜玉米的供应期,应分期分批播种。分期播种的时间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对市场的预测确定,可间隔5天或10天播种一期。鲜食糯玉米和甜玉米分别以5厘米地温超过10℃和12℃时为最早播种期,播种过早易造成烂种。

4.精细播种

甜玉米尤其是超甜玉米,种子颗粒秕,淀粉含量少,自身营养成分缺乏,发芽率较低,幼苗瘦弱,出土能力差,播种不可太深,与普通玉米相比要浅播,一般深3厘米左右即可。播后要及时浇水,保证全苗、齐苗、苗壮。

5.科学施肥

鲜食玉米的需肥量较大,整个生育期应保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以施足基肥为主,亩施入有机肥1000千克,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15千克或复合肥70~80千克,将几种肥料充分混合后在移栽前开沟深施。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开沟施入或灌根或叶面喷施,追肥时要结合浇水。

6.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亩种植3000~3500株为宜。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空秆率上升或果穗偏小、倒伏等现象发生,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益。

7.病虫害防治

由于鲜食型玉米在乳熟期收获,一般性的叶部病害对产量和品质不会产生影响。鲜食玉米含糖量高,品质好,玉米螟危害较重,应及时用生物农药对玉米虫害进行防治,严禁使用残效期在20天以上的剧毒农药。

8.适时采收

鲜食玉米适时采收才能保证甜度高、糯性好、风味佳。籽粒发育的乳熟期,含水量达50%左右时为最佳采收期。一般在授粉后20~30天,花丝变为黑褐色,剥开果穗苞叶,用手指掐穗中间有少量浆液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应在清晨进行,连同苞叶一起采下,及早上市销售或加工贮藏。

2.1.3.3 青贮玉米栽培关键技术

1.选好良种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农艺形状优良(株型理想、生育期适中、根系发达)、生物产量高、青贮品质优、持绿性好、耐密、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专用型青贮玉米或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

2.适时播种

根据养殖及市场需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耕作制度,科学制定种植计划,合理安排播种期。宜采用分期播种,以便实现适期分批收获。

3.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目标产量水平等选择合理的密度。青贮玉米种植密度约高于普通玉米,一般以4500~5500株为宜。

4.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产量目标及品种需肥特点,确定施肥量,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高,需肥量大。一般亩施复合肥(45%)35~40千克做基肥,4叶期或5叶期亩追尿素5.0~7.5千克做苗肥,8、9叶期或10叶期亩追尿素27.5~30.0千克做穗肥。

5.田间管理与病虫草害防治

同大田普通玉米。

6.适时收割

青贮玉米最适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籽粒乳线处于1/2,全株含水率65%~ 70%,全株干物质含量超过30%。 wfoPkmSWiuxPaib8zAZWdq9G45fe3ZGDETKP/rEGs07HYuVud2ahpioUHgQa5i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