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省的学术刊物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的学术性刊物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史学研究刊物仅有《历史教学》《新史学通讯》《文史哲》等。这些刊物多由高校及史学研究机构创办,或带有地方特色,与一些学者的个人兴趣和努力相关。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占据史学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史学界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宣传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期刊屈指可数的局面,使得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的园地不广,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阐发新意、见解,进行学术讨论的平台。

1950年6月上旬,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学校会议,讨论了改造高等教育的方针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建设的方向,强调:“必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水平,以便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最新发现。”由此可见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这次会议就是在擘画一个未来。1953年,国家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云南大学是当时全国仅有的文理科兼备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此后,云南大学愈加重视学校的科研。1954年3月12日,学校举行了第一次科学论文讨论会,会议分文史、医理农两组,共交流了8篇论文,其中,文科以刘尧民的《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方国瑜的《汉晋时期云南的蒙族移民》、纳忠的《九世纪中叶伊朗的巴布农民起义》3篇文章,在大会作了交流。此次讨论会对大家启发很大,有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术研究成果的公布与学者之间交流需要发声的平台。学术期刊以高效、便捷的方式,使学者有机会将研究成果得以迅速发表,为学者间的交流、论辩提供了重要平台,是众多专家、学者选择刊登学术成果的首选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云南学术界,出版的刊物极为有限。当时的云南学术界仅有1956年复刊的《云南大学学报》以及创办于1957年的《人文科学杂志》两份学术刊物,两份学术刊物均为云南大学创办。在《云南大学志·科研志》中对《云南大学学报》的介绍极为简略,对《人文科学杂志》基本没有提及,仅在介绍云大学者成果时注明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并称其为《云南大学人文科学杂志》,人们对当时两份刊物的具体情况知之不详。

《云南大学学报》采用的是文理合版形式,在1957年仅发行1期,且其刊登的12篇论文中,仅有4篇是人文科学论文,其余的都是自然科学类。1957年后,《云南大学学报》改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刊发行,以季刊的形式出版,但刊行时间不稳定,每年仅出2~3期,如1957年《云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的第二期出版时间是在3月,但第三期则到了10月才出版,出刊的间隔时间太长。每期《云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仅刊登5~6篇学术论文,登载的史学论文每期多则3~4篇,少则1篇,尤其是1960年第一期的《云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仅有一篇关于唐天宝年间洱海区域战争的具体分析和学术讨论的介绍。1959年后,《云南大学学报》一直停办,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恢复发行。

而《人文科学杂志》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鼓舞下产生的,在1957年创刊后,以双月刊的形式发行,以云大文科教师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主要刊载云大文科教师们的论文,并与全国学术界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就现保存该刊物的情况看,云南大学图书馆现存1957年和1958年第1~6期,云南省图书馆仅存有1957年的第1~4期,1958年的第1~6期,1959年以后该刊物未见刊行。

由此可见,云南学术界当时出版的学术刊物较少,未能全面反映云南学术发展之概貌,尤其是未能反映云南社会各界的研究成果,所以出版一份新的刊物,显得尤为必要。 2cRBrS/Q5y+NqPKP/wJaDx8+aBjKaikZlXIVLH8xZ2a1nKHlEtFvowaILSAYDg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