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学术情况

云南虽地处我国的西南边疆,学术风气早已有之,崇文兴学之风日盛。20世纪,是云南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历史阶段,其呈现了与之前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术面貌。早在20世纪初期,以赵藩、袁嘉谷、秦光玉、由云龙、李根源、方树梅等人为代表的传统学术派,就根据传统治学方法——搜集、整理、考证、评注等,倾注一代乡贤之心力,把云南重要的文献搜罗殆尽,系统地总结了有史以来云南的地方历史文化,也为后任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献基础。这一时期搜集整理文献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都收入《云南丛书》之中,嘉惠后世,对于云南的研究,贡献卓著。再者,编成了《新纂云南通志》,这部志书是云南传统方志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云南当时史学研究的水准。

近代以来,国家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更多的学者将现实性与临时性结合,将研究目光集中在应对边疆危机的现实上。云南大学的成立为现代学术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必要支持,在熊庆来校长提出“延续我国学术之生命”,“树立我民族复兴之基础”的学术目标之下,云大的学术氛围更为浓厚。曾负笈在外的滇籍学人与内迁的学者,纷纷进入云大。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国立西南联大落地于昆明,更是带来了一批当时学贯中西的学术精英,他们对云南学术的转型起了巨大的作用,原来的传统治学方式逐渐转向现代学术体系,历史研究按照现代的学术范式进行运作,并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内迁学者和云南本土学者一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调查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为云南乃至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类是一般历史文化研究。云南学者根据现代研究范式,对云南本土问题进行研究。第三类是世界史研究。即对于云南周边国家的历史性考察以及对域外史料的搜集,初步研究已经开展,也有些许的成果出版。

总之,在20世纪上半叶,云南的学术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其中,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一道,促成了云南学术的成功转型,而云南大学深耕云南沃土,承担了巩固和发扬之使命,将云南的学术研究继续深化。战火纷飞,对云南学术发展虽有一定阻滞,但在此期间的学术研究为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学术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或者学术研究都要求与“资产阶级史学”决裂,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新的学术体系。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云南学术界,出现了“怕学术问题搞成政治问题,不敢以个人的名义发表文章”的情况,云南的学术界尤其是史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这一时期云南的史学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公之于众。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其作者多为方国瑜、江应樑、李埏、马曜等这些云南史学界已经成名的大家,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很难发表,这对中青年史学研究人员的培养明显不利,激发不了他们对于史学研究的热情和创新。

同时,从1951年开始,为了响应国家的民族政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就着手组织力量,对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名称、支系和社会历史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参与其中的有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调查组,云南民族研究所组织中央、省、地、县有关部门的干部,民族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及各界民主人士,他们有计划地陆续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社会历史状况调查,先后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有几百人,形成了一大批调查成果。这些民族调查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历史研究尤其是云南历史研究提供了史料支撑,在中国古代史、云南地方史、民族史等相关研究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春,周恩来总理亲临云南大学视察,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云大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云南大学要发挥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缘的优势。他特别指出:“历史系要根据云南的特点,着重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特别要研究少数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他们保卫了祖国边疆,巩固了祖国的版图。”这一指示,为云南大学的科研工作特别是文科教学科研工作确立了方向,尤其是为历史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以历史系为例,1956年暑假,民族史专业的师生到大理剑川白族地区调查并搜集资料;同年10月至次年5月,部分师生又到西盟佤族自治县调查并搜集资料;1958年下半年到德宏傣族、景颇族地区;1959年上半年到楚雄彝族自治州;1960年到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1960年春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调查并搜集资料。1959年,毕业班学生在张家麟等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写出了《个旧锡矿史》《东川铜矿史》等初步成果。其调查资料也为后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958年初,云南民族研究中心成立,由方国瑜主管,这个中心由历史系和中文系相关教研组组成,对搜集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梳理,以此研究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性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云南与邻省邻邦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

云南大学的文科优势主要集中于文史诸学科,特别是基于云南独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民族问题研究,不但有老一辈学者已经著书立说的学术积淀,一部分青年学者也成长于其中,为《学术研究》(云南版)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基础。 Yvp0LGuLSs+ZDvIzEh+vHB74KkMt1wYgvjEs3tHkVCChw+YZ1rSy94Mhdhghw+N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