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论文发表情况

《学术研究》(云南版)从1961年起创刊,到1965年停刊,共办了4年,发表论文400多篇。其在创刊初期,为内部免费赠阅的刊物,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合刊的月刊。1961年第1期到1962年第2期,都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合刊的状态,一共发表了论文49篇,其中自然科学论文23篇,社会科学性质的论文26篇,包含史学论文16篇,发布的学术动态一共27则。由此可以看出,在分刊前自然科学论文与人文科学论文的数量相差不大,但在人文科学的论文中,史学论文就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可见这一时期云南史学的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学术研究》(云南版)编辑部对此也较为重视。

创刊伊始,该刊物就刊登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得到了《云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的重视和介绍,引起学界重视,导致读者对其需求量大为增加。所以在1961年第6期,该刊物刊登启事:“本刊自1961年7月创刊以来,各期均为免费赠阅。但赠阅范围较狭,远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因此,决定从1962年1月起,改变原来的赠阅方法,实行内部订阅。” 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学术研究》(云南版)实现由一份内部刊物发展为全国性公开的学术刊物,扩大了云南学术界的影响。随着刊物的发展和受众人群的分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刊发行成为必然,1962年第2期的《学术研究》(云南版)就发布了云南《学术研究》编辑室刊登的重要启事:“云南《学术研究》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合刊出版。为了便于读者利用和更好地发挥刊物的作用,兹决定从1962年3月起分开出版,分别发行,单月出社会科学版,双月出自然科学版。单价每册仍为二角五分。”由此,该刊物将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版分开出版,使得刊物的受众更具有针对性。再者,从1963年1月起,编辑部废除了凭证订阅的办法,公开在全国范围内通过邮局订阅。为了适应读者及刊物的改版需要,刊物在版面设计上和对文章的数量上有了提高,尤其是更加突出了民族史研究方面的成果,凸显了本刊物的特色性。通过对论文发表数量的统计,从1961年创刊至1965年的时间里,《学术研究》(云南版)刊登的论文,史学论文达87篇,所占比例最大,占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的53%。而云南学者自新中国成立后至《学术研究》(云南版)创刊前的10余年的时间里,仅仅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19篇史学论文。由此可见,《学术研究》(云南版)宣传了云南的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云南地方历史和民族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成为云南学术界与全国学术界沟通、对话的重要平台。

而从投稿的情况上看,虽然在1961年7月的创刊号上,没有任何关于刊物创办的宗旨及过程的相关信息的介绍,这可能与当时最初创办时,给该刊的定义就是内部发行的交流刊物这一原因相关。但从改变期刊的订阅方式和发行方式之后,《学术研究》(云南版)的投稿信息就有明确的改变,之前对文章只是要求有学术性和文字简练,对来稿的字数、稿件的引文、注释等基本都没有明确要求,进而变成对来稿、用稿都有明确规范。

稿约(自1962年第3期起)

一、本刊(社科版)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的学术刊物,逢单月出版,欢迎下列稿件:

1.有关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历史、教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2.对上述学科中正在进行争论的或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的文章;

3.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和政策高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

4.有关本省各民族、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有价值的调查资料和考证;

5.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介绍和纪念论文;

6.各单位或个人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学术讨论会等情况的报道;7.新出版各种社会科学书籍的书评。

二、来稿中的引文,作者应负责认真核对原著,尽可能用最新的版本,并请注明详细出处;文中及注解中所引用的书名、篇名、杂志、报纸,请用书名号(《》)标出。

三、注解请以整篇文章为单位统一编号,另纸附于稿后。

四、文章力求简练,最好一万字左右,并请在来稿上注明字数。

五、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通讯处,以便联系。

六、来稿一经发表,即酌予稿酬;不用之稿,一般均退回,但不提意见。

七、来稿请寄昆明护国路三十一号学术研究编辑室。

从上面的约稿信息中可以看出,分刊(即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分刊发行)之后编辑部更加注重学术规范,对来稿的引文、注释、注解以及刊物的字数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和规范性。并且,刊物所刊登的学术论文更加重视“争鸣”,全力贯彻当时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学者以该刊物为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学术论辩创造了条件。从中可以看出,《学术研究》(云南版)对于学术研究的标准更加严格,其专业性质逐渐加强,刊物的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对推动云南学术研究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扩大了云南学术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力。 +4PN6Oy6lM7Z7c6cmsbV2JxFcAzdCdYA64Coff/F6Mcd2cMGxSWBTGYIOCGjOE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