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一直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双低菜籽油凭借其优良的品质、特殊的香味、适中的价格,受到消费者青睐,特别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居民有食用菜籽油的传统。油菜从播种出苗后,间苗、定苗中拔出来的油菜苗可以作为蔬菜和饲料;抽薹后,可采摘菜薹作为蔬菜;花期是油菜花观赏旅游和蜜蜂采集花蜜的时期;花谢后可直接翻耕作为肥料,也可收割生物体作为青饲料;成熟的油菜收籽榨油,秸秆可以粉碎还田作为肥料;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是优质的蛋白饲料。现在,油菜从传统油用作物向花用、菜用、饲用、肥用、蜜用等多用途、多产业发展;油菜生产从传统种植业向旅游业、畜牧业和食品行业延伸;油菜可以发展“花为媒”的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元素,培育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平古法榨油作坊),不断提高乡村的文化内涵,推动农村绿色生态文明发展。
双低菜籽油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脂肪酸组成合理,且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生育酚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国内外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双低菜籽油具有如下十大营养功能:可降低人体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保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风险;预防缺血性中风;抗脂质过氧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耐糖性;防治神经紊乱;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预防老年认知和脑功能障碍;降低纤维蛋白原;有助于减肥,保护肌肉;抑制DNA加合物形成,降低致癌风险。特别是双低高油酸、低亚麻酸菜籽油,无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易于人体吸收消化,味道和口感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煎炸、起酥、日常烹调等;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反式脂肪酸,不易氧化、耐贮藏;品质成分与橄榄油相当,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2010年法国营养协会推荐,若每天摄入能量2000卡路里,总脂质摄入量应为35%~40%,每天80~90克。因此,建议每天摄入1~3勺菜籽油,增加ω-3脂肪酸的摄入,以增加体内的α-亚麻酸和长链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保持身体健康。
目前,在中国食用油脂加工业,现代化油脂企业与农村小榨油作坊并存。国内研发机构致力于开发中小型油脂加工成套设备,改造农村小作坊,促进油菜产业“产地加工化、地方品牌化”建设。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发的浓香菜籽油产地绿色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高品质浓香菜籽油7D工艺技术设备),加工的浓香菜籽油营养安全,色、香、味、形俱佳,富含维生素E、植物甾醇、油菜多酚等多种活性营养成分,成为农村小作坊榨油的替代设备。高油酸油脂热稳定性好、营养价值高,属高端食用油脂产品。目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登记的高油酸杂交油菜品种云油杂51号可供生产选用。
油菜薹是油菜的嫩茎叶,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作为蔬菜食用风味独特、适口性好,具有脆嫩、多汁、色泽鲜绿、回味香甜等特点。与红菜薹和白菜薹相比,油菜薹的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含量均较高,可溶性糖、粗纤维等含量与红菜薹相当。油菜薹上市正值春节前后蔬菜供应淡季,能弥补蔬菜供给不足的问题,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一道绿色新鲜蔬菜。目前,油菜薹除作为新鲜蔬菜食用外,还开发了脱水油菜薹、油菜薹腌菜等相关产品。
在云南,油菜花期长达45~60天,是春天的第一朵花,以罗平“世界最大的天成自然花园”和腾冲“高黎贡山万亩油菜花海”为代表的油菜花旅游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罗平油菜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20多届,是国内开办最久、影响最大的油菜花旅游项目之一。近年来,油菜花旅游在全国各地广泛举办。各地结合民族风情、特色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使用GPS定位、矢量图制作、景观效果图制作、油菜图案栽种、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打造了很多油菜花旅游景区(点)。云南自然气候、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资源丰富,具备油菜花旅游开发的诸多条件。
油菜花的花序是无限型,花数多,花期长,分泌蜜多而且稳定,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主要蜜源植物,一般每亩可产蜜5千克左右,中国约40%的蜂蜜为油菜花蜜。云南油菜开花最早,云南罗平是全国蜜蜂的主要春繁基地,油菜花粉培育的新蜂体质好、寿命长,蜂王体格健壮,有利于蜂群繁殖,特别是早春时节有利于养成强群投入生产,一般蜂群可增加3~5倍。油菜花粉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类化合物,可协同作用增强新陈代谢,预防毛细血管通透性障碍,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具有益肾、固本、强腰的功能,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好的疗效,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静脉曲张性溃疡、降低胆固醇和抗辐射。同时,一只蜜蜂每天能出动几十次,每分钟能采集30余朵花的花粉。每天出巢拜访几百朵花,并在一个时期内仅采集同一作物的花蜜和花粉,能够携带500多万花粉粒。利用蜜蜂为油菜授粉,油菜籽可增产37.4%~70.0%,有效角果数增加28.5%~50.0%,千粒重增加4.4%~32.0%,出油率提高10%~28%。
油菜作为青贮饲料,一般亩产3000千克以上,显著高于箭舌豌豆、草木樨、毛苕子等主要牧草,其蛋白质含量与豆科牧草相当,且适口性好。种植饲料油菜成本低、效益好,有利于农民增收。饲料油菜的饲养效果好。甘肃用双低油菜华协11号饲养羊38天,结果羊不但体重增加快,而且屠宰率增加了4%~5%,净肉率显著高于使用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对照羊;西藏用饲料油菜喂牛2个月,与食用青稞秸秆饲养的牛对照,每头牛增重19~22千克,多增重70.37%~78.57%;内蒙古用鲜饲料油菜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分3次饲喂7.5~10.0千克鲜油菜,每头牛每天可多产奶1.5~2.0千克,且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未饲喂鲜油菜的提高0.3%,脂肪下降0.27%;黑龙江用饲料油菜喂猪30天,与喂基本日粮的对照相比较,每头猪每日增重51.34克,增长14.82%。
饲料油菜可作为青饲料直接饲喂牲畜,甚至可直接在油菜田间放牧牲畜,也可以用于加工青贮饲料。油菜作为青饲料使用,随割随喂,但喂量不能太多、还要配套干草,不喂发黄的饲料油菜;末花期(生物量最大时)油菜含水量高达80%~90%,作为青贮饲料要混合稻草、麦草、玉米秸秆等干饲料,将含水量降低到60%左右。
油菜生产品种的选择。首先,应保证品种通过审定登记,适宜本地生产的自然气候条件,以降低种植风险;其次,培育壮苗,有利于降低田间管理成本、提高产量,应选用苗期比较健壮的高产油菜品种;再次,在品质双低的基础上考虑高含油量问题,以提高单位面积产油油菜量,达到改善食用油脂供给的产业发展目标。目前,云南省主要推广应用的高产高含油量品种有云油杂15号、云油杂12号、云油杂10号、云油35号、云油33号、云花油9号、花油8号等,各产区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种植。
云油杂15号[滇审油菜2015001号、GPD油菜(2018)530235]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和德宏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苗期长势强,圆叶;株高较低,株型紧凑,结角密,荚型宽、大;早熟性强,成熟一致;抗(耐)旱性强,丰产、稳产。平均生育期174.9天。平均株高148.65厘米,有效分枝13.1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2.70角,每角粒数21.62粒,千粒重4.23克。经品质检测,含芥酸0.2%,硫甙22.89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5.53%,达到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抗病性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综合评价为:菌核病病级7级(S)、霜霉病病级7级(S)、白粉病病级7级(S)。云油杂15号花期长,耐旱、耐瘠能力强,属高稳产型优质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云油杂12号[滇审油菜2016001号、GPD油菜(2018)530226]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罗平县种子管理站等单位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子叶较大,幼苗直立,下部叶着生角度较大,叶柄较粗,叶缘缺刻较深,中偏小叶,叶色浓绿。分枝高度中低,分枝角较大枝较长,主花序较短,主茎基部较粗。花瓣较大、平展,柱头较小;角果细长,果皮较薄,结角密度高;种皮浅褐黄色至褐色。苗薹期长势强,根系发达,生长稳健;花期较集中,成熟一致。抗倒伏性较强;较抗病毒病、白锈病、白粉病、霜霉病,感根肿病。生育期178天,有效分枝数1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6个,每角粒数30粒,千粒重4.5克。芥酸未检出,硫甙低于16.67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4.36%。
云油杂10号[滇审油菜2011001号、GPD油菜(2018)530182]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该品种生长整齐一致,苗期长势健壮,叶片肥大,花期繁茂,结角层厚、结角密,抗逆性强。种子呈圆形,种皮黑色,籽粒饱满,商品外观性好,品质优良。全生育期178天,平均株高167.33厘米,主花序长52.5厘米,有效分枝数15.3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98.89角,每角粒数18.5粒,千粒重3.6克,单株生产力23.97克。具有株高适中,有效分枝数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生产力高,千粒重高,丰产、稳产等优良特性。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24.74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4.18%,达到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内水肥条件较好的田油菜产区种植。
云油35号[滇审油菜2016009号、GPD油菜(2018)530266]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德宏州农科所、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该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形呈椭圆,叶缘缺刻浅,苗期生长稳健。全生育期178天,平均株高158.2厘米,有效分枝数13.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4.4个,每角粒数21.4粒,千粒重3.52克。芥酸未检出,硫甙为18.21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3.75%,达到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该品种适于云南省内各油菜产区旱地种植。
云油33号[滇审油菜2014001号、GPD油菜(2018)530237]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79天,幼苗直立,苗期生长旺盛,基叶为肾形,叶色浓绿。平均株高186.77厘米,有效分枝数8.2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0.02角,每角粒数19.88粒,千粒重4.23克。抗倒伏性较强。芥酸未检出,硫甙含量为14.95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5.44%,达到国家“双低”油菜籽标准。该品种适于云南省内油菜主要产区(海拔800~2400米)种植。
云花油9号[滇审油菜200401号、GPD油菜(2018)530236]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中早熟常规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77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形椭圆,叶缘缺刻浅,苗期生长稳健。具有早熟、优质(芥酸含量0.03%,硫甙含量17.79微摩尔/克·饼)、籽粒大(千粒重4.08克)、高含油量(43.41%)等特性。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内海拔1300~2400米的地区种植。
花油8号[DS024-2003、GPD油菜(2018)530183]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选育的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好,结果密,千粒重高,高产、稳产,菜籽商品性好,含油量高。全生育期145~200天,平均179天,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花油3号基本相等,平均株高164.5厘米,单株有效分枝10.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63.4个,每角粒数20.7粒,千粒重3.7克。芥酸含量0.054%,硫甙含量18.36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3.41%。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内海拔950~2200米的地区种植。
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是指通过从油菜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全过程的轻简化,实现油菜的高效生产的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主要关键技术环节。
(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减轻出苗期病虫为害。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选用包衣种;使用裸子,在播种前3天晒种,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吡虫啉湿拌种剂(每亩地用20克对2升水)等杀菌剂、杀虫剂拌种。
(2)播种期。云南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大,各产区油菜播种期和全生育期都明显不同。从南部的文山、德宏到北部的昭通、丽江,油菜生育期从160天左右逐步延长到220天左右。云南中北部,油菜播种期在9月下旬到10月上中旬;而南部油菜甚至可推迟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各产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特性和有利于全面安排生产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调节生育期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使之能在生产季节在温、光、水等因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避免或减轻寒、热、旱、涝和病虫等灾害的影响。
(3)播种。云南油菜有直播和移栽两种播种方式,轻简化栽培主要是通过化学除草和免耕栽培,减少播种时的翻耕整地环节,降低播种成本。相应的播种方式有免耕点(条)播、免耕撒播、免耕移栽等。
①免耕点(条)播。前作收获后,清除田间杂草和前作残茬,人工打塘或开沟播种。免耕栽培密度宜适当高于传统精耕细作栽培,一般密度每亩1.5万~2.5万株,各地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等栽培条件确定具体的种植密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播种的行距和塘距。轻简化栽培一般不进行间苗和定苗管理,播种时应将播种量控制在每亩250克以内,每塘播种量8~10粒,以便于培育。播种的同时使用总用量50%的氮素肥料和全量磷肥、钾肥、硼肥混合施作底肥,注意种子和肥料不宜直接接触,以防影响出苗;播种后用草木灰、细粪土等盖塘保湿。有条件的产区,可采用机械化播种,能够更好地控制用种量、提高肥效,并使覆土深度一致更有利于出苗。
②免耕撒播。免耕撒播主要在前作水稻田中应用,茬口矛盾不突出可在水稻收获后播种,茬口紧张可采用谷林套播。水稻收获后撒播的油菜田,宜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的稻田,在收获水稻时稻桩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水稻收获结束以后晒田5~7天并开好边沟,每亩播种量以200~250克为宜、密度为每亩2万~2.5万株。播种期推迟可将每亩播种量增加到300克、使每亩密度达到2.5万~3.0万株,为防止撒种不均匀,可用3~5千克细土拌种,播种后用开沟机开沟并进行适当覆盖。谷林套播是在水稻钩头散籽阶段,控制好田间湿度,直接将油菜籽撒播在水稻田中,待油菜幼苗长到1~2片真叶时(菜苗和水稻共生期约7~10天),收获水稻。若在旱地上采用免耕撒播播种,播种后应轻耙镇压。
③免耕移栽。免耕移栽需要在移栽前培育壮苗。育苗时要选择土质好,有浇灌条件,前作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进行,一般选择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育苗,苗龄25天左右,有条件的地方采取集中分片或分块育苗,统一分期分批播种的方法,培肥苗床,按1∶10的比例,留足苗床,扣种匀播,及时间苗除草,加强病虫防治,播种后7天,移栽前3~5天,统一集中防治病虫害各一次,确保无病壮苗移栽大田。移栽前根据当地的密度需求确定行距和塘距,免耕打塘或开沟移栽。在腾冲等二季有余、三季不足的产区,创新了烤烟—玉米(大豆)—油菜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在烤烟最后一次采烟叶前套栽玉米或大豆,玉米乳熟期或大豆黄熟期套栽油菜。
④破膜点播。地膜玉米田种植油菜,可采用破膜点播的播种方式,利用前作地膜玉米地相对完整残膜的保温保湿效果,达到按期播种,保全苗、健壮苗,增强油菜苗期耐寒力和抗冻性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在地膜玉米收获后,保留地膜玉米地的残膜,根据地膜玉米地原有的垄宽1.0~1.2米、垄间距0.3~0.5米的规格,按行距20厘米、塘距25厘米破膜打塘,按每亩用种0.3千克、每塘播种油菜籽5~8粒,每垄种植5行油菜。在油菜出苗后不间苗,当苗有5片真叶时做1次定苗,每塘留苗2株,控制密度每亩1.8万株左右。油菜6片真叶时揭除残膜中耕松土,并将垄间土壤提到垄上培植油菜。原来的玉米垄成为现在的油菜墒面,原来的玉米垄间成为现在的油菜墒间排灌沟,形成油菜种植墒面和墒间排灌沟,方便油菜中后期灌水抗旱和降雨时排水防涝。
(4)化学除草。免耕栽培草害较翻耕栽培严重,除草不及时将影响油菜幼苗生长。一般采用化学除草方法控制杂草2次。第一次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油菜播种前3~5天,采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0~120克/亩对水50千克/亩,对土壤表面全面均匀喷雾除草。第二次是在油菜播种后,杂草2~3叶期,用盖草能等除草剂,喷施田间杂草,控制苗期田间杂草。
轻简化栽培一般不进行间苗和定苗,田间管理主要是水肥供给和病虫害防治。在油菜倒伏较严重、有中耕培土习惯的产区,播种时可采用宽行密植的方式种植,苗期结合施肥采用小农机中耕培土。
(1)水肥供给。油菜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生产100千克油菜籽需氮肥8.8~11.3千克、磷肥1.3~1.7千克、钾肥7.1~10.5千克。在一定生产水平下,生产相同重量的产品,油菜对氮、磷、钾量需要的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的3~5倍。硼肥是油菜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一般每亩油菜用硼砂0.5千克。在烤烟、玉米、水稻等不同前作下,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差异大,各产区应结合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油菜生产水平,确定合理的化肥用量。在化肥使用中,全量磷、钾、硼肥和50%的氮肥在播种时可作为种肥使用,另外50%的氮肥于苗期和蕾薹期追施。追肥时应根据田间幼苗长势确定氮肥使用量,前期施肥量多、长势旺的田块应当轻施;前期施肥量少、长势弱的田块要重施。有条件的产区,建议使用油菜专用缓释肥或有机肥替代单元素化肥,在播种时一次施用,有利于减少肥料用量、降低施肥劳动力投入,促进油菜绿色生产。
油菜田间耗水量的大小,受气候、土壤、水利措施、农业技术以及油菜本身的生育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从油菜种植到收获的耗水量,每亩200~300立方米,云南冬春两季干旱严重,风力大,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其耗水量较其他省份大得多。在整个油菜的生长期间需要灌水3次以上,应根据当时旱情和油菜发育需水规律进行灌水。每次灌水量的多少,应掌握好充分湿润油菜根系活动层,要防止在油菜田长期泡水和积水,灌水漫墒时要即灌即排,避免发生倒伏。根据土壤墒情和油菜需水特性,于4~5叶期、蕾薹期要酌情辅以人工灌溉,保证油菜适宜的水分需求。灌溉方法以封闭沟灌为主,这种方法用水少、效果好,方法是将水放入墒沟,水面达墒沟的2/3左右,预计水量可浸湿全部土壤即停止进水,已进入的水不再放出,使其全部渗入土壤中;花期根据气候情况和田间土壤墒情灌水1次。角果发育期耗水量较大。田间持水量过高过低都会形成大量秕粒,粒重减轻,油分含量降低。可根据气候情况和田间土壤墒情灌水1~2次。每次灌水要防止油菜田长期泡水和积水,灌水漫墒时要即灌即排,避免发生倒伏。
(2)病虫害防治。云南油菜病虫害主要是花角期蚜虫虫害,它在全省普遍发生,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近年来,菌核病和根肿病在局部产区发生严重,成为区域性的主要防治病害。蚜虫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基础,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为关键,”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蚜虫始发期及时清除田间有蚜株延缓蚜虫发生,或在田间放置黄板、诱虫灯诱杀蚜虫,采用蚜茧蜂、七星瓢虫等捕食蚜虫。确需化学防治时,一是要选用10%高氯氟氰·噻虫胺悬浮剂8~12毫升/亩对水60千克、14%溴氰·噻虫嗪悬浮剂1500~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二是采用高压喷雾器(有条件的采用无人植保机)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在根肿病和菌核病严重的产区,油菜种植时一是在品种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二是在栽培上宜适当推迟播种(育苗)时期以避过病害重发阶段,控制适宜的种植密度,调节田间小气候,培育健壮油菜苗,从而提高其抵御病害能力;三是使用盾壳霉45~90克/亩进行生物防治;四是在确需化学防治时选用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2000倍液,采用高压喷雾器喷雾,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无人植保机统一防治。
(3)小农机中耕培土。对传统使用的犁头进行加宽,再在加宽后的犁头上组装一个“V”字形的分土板,在手扶拖拉机犁头后上方组装一个0.8米宽的“∏”形开沟机械,组合成一台集翻地、起垄、打塘、苗期清沟除草、培土为一体的多功能农具。在油菜生长至6~8片真叶时,采用一人在前面沿油菜行、每亩条施尿素13~15千克作为壮苗肥,一人在后面用改进后的多功能机具翻犁培土盖肥,一次性完成油菜中耕除草、施肥培土的田间管理工作。改造后的农机具在油菜起垄打塘、苗期清沟培土上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投入,节本增效显著。
油菜终花后40天左右,当全株2/3的角果呈黄绿色,主轴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种皮呈黑褐色时,采取人工或分段式机械收获。
(1)品种选择。在品种选择上应突出选用高含油量品种或高油酸含量品种,在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应采取保优栽培技术,避免生物混杂、机械混杂,从而影响油菜籽的收获和菜籽油品质。
在双低(低芥酸含量、低硫苷含量)的基础上,选用适宜当地种植条件的高含油量品种,如云油杂12号等,有条件的产区选用云油杂51号等高油酸油菜品种,提高菜籽油品质。生产用种子要求每年购买,不宜自己留种。
(2)保优栽培技术。
1)净化生产环境。油菜收获中有5%~10%的损失,主要是田间落粒。前季作物是玉米、烤烟等旱地作物的油菜田,油菜自生苗严重。种植优质油菜品种的田块,需要通过2~3年的优质油菜种植,消除田间自生油菜,才能达到保优栽培的目标。
2)连片隔离种植。油菜属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约10%,蜜蜂等昆虫授粉将显著降低自交率,若不同品质的油菜插花种植,将显著降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品质。因此,优质油菜品种的种植,要求集中连片种植,特别是高油酸油菜品种的种植,要求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避免生物混杂降低收获商品油菜籽品质。
3)防止机械混杂。在油菜收获、脱粒、晾晒、贮藏、加工各个环节中,应及时清理生产环境和生产机械,防止优质油菜与非优质油菜发生机械混杂,降低优质油菜品质。
(1)品种选择。作为菜用的油菜,最好选用生长势强、苗期生长稳健、营养体旺盛、分枝性强的杂交油菜品种,有条件的产区可选用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育成的“狮山油菜薹杂交1号”等专用型品种。
(2)适时早播。油菜采薹后生育期推迟,因此,菜用油菜应较单独收籽榨油的油菜提早播种7~10天,利用冬前的光热条件培育健壮菜苗。
(3)适当稀植培育壮苗。菜用油菜宜适当稀植,重施底(种)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幼苗,以提高菜薹产量。一般亩产200~300千克,最高可达500千克以上。
(4)适时采摘。在油菜薹高25~30厘米时,采薹10~15厘米,留薹10厘米左右,有叶片5~8片,不会影响后期油菜籽产量,幼苗健壮、时间较早的油菜可二次采摘分枝油菜薹。采摘菜薹后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油菜苗恢复生长。
(5)采摘菜薹后管理。油菜薹采摘不但不影响油菜花观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观花时间。此后,可以不进行任何管理,直接将其翻耕作为肥料;也可以收割作青饲料或青贮饲料,但花期不宜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若要留下收籽榨油,应参照油用油菜栽培加强后期病虫害和水肥管理。
(1)品种选择。花蜜综合利用,首先应考虑选择花期长的品种,如云油杂15号等,以延长观花采蜜期;其次是油菜品种宜具有花瓣花、花色鲜艳的特点,增加花朵的观赏性和对蜜蜂的引诱力;另外选用云油杂23号(白花)等品种,有条件的产区可引进橘黄花等花色油菜品种搭配种植和田间配图。
(2)栽培管理。田间管理中,可通过适当稀植和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打薹促进分枝发育等措施延长油菜花期。
(3)观花后管理。油菜花观赏价值得到发挥后要继续收油菜籽油用,参照油用油菜栽培加强后期病虫害管理;作为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在花谢后及时采收;作为肥料使用,花谢后即可覆盖还田。
(1)品种选择。作为饲料种植的油菜,主要是需要具有尽可能高的生物产量,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苗期生长稳健、长势强、易于培肥、生物量大的杂交品种,不需要考虑品种的分枝性、结角性的经济性状。
(2)栽培管理。为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饲料油菜可适当提早播种、增大种植密度,不宜进行病虫害防治以避免农药污染。
(3)采收时间。直接放牧的油菜,宜在油菜抽薹花前放牧;作为青饲料的采收,可在初花前开始采收,留茬高度20~30厘米,采收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促进生长,每季油菜可采收2~3次;作为青贮饲料可兼顾油菜花观赏价值,在油菜谢花后一次沿基部采收。
作为绿肥使用的油菜主要是需要尽可能高的生物量,故在品种选择和栽培管理上与饲料油菜基本一致。由于肥用油菜不需要过多考虑农药对油菜的污染问题,可使用农药进行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绿肥油菜的种植与收割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主要是根据前后季作物收获和种植时间确定,前季作物收获前后均可及时撒播绿肥油菜,后季作物种植前用收割机将油菜粉碎还田后整地播种。若茬口时间充裕,可兼顾油菜花观赏价值,在油菜花谢时粉碎还田。
(1)品种选择。各产区应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在综合性状优良的主推品种中选择具有抗倒伏、抗裂角、抗病、株型紧凑等适合机械化作业特性相对较好的油菜品种。根据近年来生产示范情况,云南省主要推广云油杂12号、云油杂15号和云油双2号等相对较适宜机械化生产需求的品种。
(2)种子处理。机械化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有严格要求,精选种子水分不高于9%,纯度不低于95%(杂种一代90%左右),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90%以上。播种前2天宜晒种4~6小时以提高发芽率,然后针对当地可能发生的主要病虫害,选择相应的防治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提高播种后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3)播前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秸秆粉碎再旋耕灭茬还田,也可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复式机具作业,田块表面应无过量的残茬。少免耕直播油菜要求前茬作物的留茬高度符合一定标准,如水稻≤20厘米、玉米≤30厘米。若使用机械化播种收获,开沟机作墒宽度应与播种、收获机械作业宽度相对应,墒沟、腰沟、边沟配套,开沟深度、宽度根据各地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等确定。播种前,应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及土壤肥力确定肥料施用量。基肥中氮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50%,硼肥、磷肥、钾肥应根据当地土壤特性及肥力条件进行配施,有条件的产区宜使用油菜专用缓释肥替代传统单元素化肥使用以提高肥效。若采用种、肥同播的联合播种机播种,应选用不易吸水的颗粒肥料,以防止化肥在肥箱中结块堵塞。
(1)机械化直播。云南省油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各地根据当地播种最佳节令和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期,提倡早播,但根肿病严重的产区宜适当推迟播种以降低发病率。机械化精量播种一般行距25~30厘米,播种深度5~25毫米,每亩播种量200~300克、出苗数应不少于2.5万株。播种期推迟或土壤水分不足、肥力偏低的油菜田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在播种机具选择上,应根据土壤墒情、前茬作物品种以及当地播种机使用情况,选择具有一次完成浅耕灭茬、开沟作畦、播种、施肥等多种工序联合直播机,或少、免耕直播精量油菜播种机等。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作业。播种作业质量应尽量符合下列指标要求:漏播率≤2%;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7%;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5%。
(2)机械移栽。育苗移栽要求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苗高20~25厘米,叶龄4叶1芯至5叶1芯。移栽密度株距和行距、移栽密度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需求和选用的移栽机型确定。在移栽机具选择上,应根据秧苗情况选择导苗管式移栽机移栽钵苗,钳夹式或链夹式移栽机移栽裸苗。此外,还应结合当地田块面积、土壤墒情、前茬作物品种等,选择2行移栽机、4行移栽机、6行移栽机或选择能完成开沟、栽苗、浇水、施肥、覆土等复式作业的机具。
(1)施肥。根据各地土壤情况及对油菜幼苗的长势,合理追肥,保证油菜苗数。直播油菜一般在定苗后施第一次追肥,在现蕾抽薹期第二次追肥;移栽油菜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成活时,第二次追肥在油菜蕾薹期。第一次追肥结合中耕培土进行,可以采用小农机完成。
(2)病虫草害防控。芽前除草。油菜田除草应注重播前及播后各时期的操作环节,即播(移栽)前杀灭前期老草,这是油菜田除草的基础;播种(移栽)后1~2天杂草出土前,使用相应的除草剂封闭土壤,有利于药膜的展开,阻止杂草种子的萌发。
(1)收获方式与机具选择。油菜收获分为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两种方式。根据油菜种植方式、气候条件、种植规模、田块大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对于直播油菜或株型适中的移栽油菜,在适宜的收获时机可以获得较好的收获效果;分段收获对于移栽油菜特别是植株高大、高产的移栽油菜能够获得稳定的低损失的收获效果,分段收获是云南油菜的主要收获方式。收获期多雨或有极端天气的地区,采用联合收获存在气候风险,采用分段收获安全性高;小规模、小田块直播或移栽油菜,采用联合收获更显便捷的优势,可优先选择。南方越冬油菜因田间开有纵、横向排水降渍沟不便于小型轮式机作业,因此应选择适宜田块大小和种植规模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或割晒机、捡拾收获机。新购置油菜联合收割机或捡拾收获机应选择具有茎秆粉碎装置的,便于茎秆粉碎还田。联合收割机作业前,需对割台主割刀位置、拨禾轮位置和转速、脱粒滚筒转速、清选风量、清选筛等部件和部位进行适当调整。
(2)收获时机选择。采用联合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90%以上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采用分段收获方式时,应在全田油菜70%~80%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或淡黄,种皮也由绿色转为红褐色的条件下,采用割晒机或人工进行割晒作业;将割倒的油菜就地晾晒后熟5~7天(根据天气,晾晒时间可以再延长),成熟度达到95%后,用捡拾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及清选作业。
(3)作业质量要求。联合收割作业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8%、含杂率≤6%的要求,割茬高度应根据农户要求在10~30厘米;分段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总损失率≤6.5%、含杂率≤5%、破碎率≤0.5%等要求。
联合收获后的油菜籽含水率高,极易发生霉变,应及时晾晒,以防霉变。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水率普遍比联合收获的低,田间晾晒充分的菜籽含水率低于10%的,可以不再烘干和晾晒,否则应及时烘干或晾晒。含水率在10%以下的菜籽,可堆2米高存放到高温多雨季节来临前,存放期1个月左右;含水率在10%~13%的,矮堆或包装存放,只能保存1~3周。若长期存放,应将含水率降至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