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青稞

2.4.1 基本概述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在青藏高原被称为“青稞”。青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在海拔4200~4500米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是青藏高原农牧民的主要粮食、饲料、酿酒和特色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与藏民族宗教礼仪、生活习俗、文化传播等密切相关,形成了内涵丰富、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不仅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支链淀粉、维生素B 1 、β-葡聚糖、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矿物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多纤维多维生素、多矿质作物,与现代保健医学主张的“四高四低”膳食结构要求明显吻合,经常食用青稞,可以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病变、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和显著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2019年中国青稞种植面积571.4万亩,单产量237.3千克,总产量135.8万吨,其中:云南省种植面积15.6万亩,亩单产量252千克,总产量3.9万吨,占全国青稞种植面积的2.73%和青稞总产量的2.87%。而云南省青稞生产又以迪庆州为主,迪庆州青稞常年种植面积10.12万亩、总产量2.10万吨,占云南省青稞种植面积的64.87%和青稞总产量的53.85%。青稞生产的发展带动了青稞加工业发展,研发出高附加值及市场独占性强的新型青稞饮品、食品、保健品。青稞集食用、营养保健和药用于一身,正在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和市场前景。

2.4.2 品种与分布

青稞种植区在中国大麦生产生态区划中,属于青藏高原春播裸大麦生态区。在青藏高原,青稞主要种植在农区偏暖湿的河谷灌溉盆地、台地和农牧过渡带草原沟坡雨养旱地。中国青稞生产生态分布区域主要包括两个:一是河谷盆台地,主要包括藏南“一江两河”中部和藏东“三江”流域河谷、青海海南台地和海西柴达木盆地、四川雅砻江流域的甘孜和新龙等县。二是草原沟坡雨养旱地,包括藏东、藏南,四川甘孜和阿坝,青海海北、海东,甘肃甘南、天祝,云南迪庆等农牧交错雨养旱作区。青稞品种按用途分为食用品种、饲用品种、加工品种3大类,主要品种如下。

2.4.2.1 藏青2000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于1994年用藏青320与拉萨白青稞杂交,用喜玛拉19号与昆仑164杂交,1995年将二者的F 1 代复合杂交,经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2001年稳定出圃,当年被引入白朗白雪试验站,2002—2005年在该试验站鉴定筛选,2006—2008年进行了产量比较示范,2009年提交全区品种区域试验。2013年2月4日,通过自治区第十八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藏青2000”,为食用青稞。该品种属春性六棱裸大麦品种,春性中晚熟,生育期120~135天,株高98~120厘米,穗长7~8厘米,穗长方型,长齿芒,小穗密度中等。每穗结实50~55粒,籽粒黄色,硬质,千粒重45~48克。灌浆成熟时穗脖自然弯曲下垂,茎秆金黄,落黄转色自然。“藏青2000”与“藏青320”“喜玛拉19”比较,具有产量较高,每亩增产25千克以上;株高平均高60厘米,多产草;较抗倒伏,可防止因倒伏而减产;较抗蚜虫,使用农药少,利于品质提升和保护农业生态;籽粒较白,适合加工成糌粑和面条。该品种轻感黑穗病、锈病等种传病害,较藏青320晚熟5~7天,因此播前必须进行药剂处理或使用包衣种。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该品种粗蛋白含量为9.69%,粗脂肪1.96%,粗淀粉58.79%,氨基酸总量9.63%,谷氨酸2.48%、赖氨酸0.38%。该品种在西藏自治区年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

2.4.2.2 喜马拉22

喜马拉22是由石海1号、喜马拉15号、3/福8-4、昆仑1号、关东2号复合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1988年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9年审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生育期134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上举,株型紧凑,株高94.7厘米,穗长6厘米,穗长方形;穗姿半下垂,穗密度稀,每穗结实40~56粒。籽粒黄色,粒质硬,粒饱满度好,千粒重45克。蛋白质含量11.66%,总淀粉53.74%,脂肪含量1.19%,β-葡聚糖含量4.32%。抗倒伏性强,耐旱,耐湿;轻感条纹病、黑穗病。该品种在西藏自治区年种植面积100万~120万亩。

2.4.2.3 喜马拉19

喜马拉19是由8305/8216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1988年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4年审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生育期135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茎秆黄色,株高100厘米左右。穗姿下垂,穗长方型,长齿芒,穗长6.7厘米,穗密度密,每穗结实40~45粒。籽粒黄色,卵圆形,硬质。千粒重47~54克,蛋白质含量13%,淀粉含量54.6%,纤维含量2%。耐旱,耐瘠薄,轻感大麦条纹病、坚黑穗病、散黑穗病等种传病害,易感染大麦土传病害,播种之前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该品种在西藏自治区年种植面积30万亩。

2.4.2.4 冬青11号

冬青11号是由果洛/矮秆齐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1988年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育成,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6年审定。该品种属半冬性六棱裸大麦。西藏自治区秋播种植,越冬能力强,全生育期280天左右。株高97.1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穗粒数57.2粒,粒形卵圆,千粒重37.7克。对条纹病、条锈病、黑穗病均有一定抗性。为西藏自治区冬青稞主推品种。

2.4.2.5 昆仑14号

昆仑14号是以白91-97-3、昆仑12号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10年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育成,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3年审定,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2015年鉴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中早熟,全生育期107~110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浅绿,叶姿半直立,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株高101.4~104.4厘米。穗全抽出,穗姿下垂,穗长方形,穗密度稀,长齿芒,穗和芒黄色,穗长7.2~7.8厘米,穗粒数36~42粒。籽粒黄色,卵圆形,半角质,千粒重43.1~46.8克,容重788克/升。蛋白质含量11.08%,直链淀粉含量20.60%,支链淀粉含量79.40%,β-葡聚糖含量4.16%,赖氨酸含量0.657%。抗倒伏性强,耐旱性、耐寒性中等,中抗条纹病、云纹病。

2.4.2.6 昆仑15号

昆仑15号是由白柴青1号/昆仑12号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10年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鑫农科技有限公司育成,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3年审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中早熟,全生育期105~111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叶姿上举,株高85.4~92.5厘米,茎秆弹性好,株型紧凑。穗半抽出,穗长方形,长齿芒,穗稀,穗和芒黄色,穗长7.3~7.7厘米,穗粒数36.5~41.1粒。籽粒褐色,半角质,卵圆形;千粒重42.1~44.7克、容重792克/升;蛋白质含量9.91%,直链淀粉含量17.52%,支链淀粉含量82.48%,β-葡聚糖含量5.36%,赖氨酸含量0.404%。抗倒伏性强,耐旱性、耐寒性中等,中抗条纹病、云纹病。

2.4.2.7 北青9号

北青9号是以76-8/繁-17,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11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春性四棱裸大麦。中熟,生育期128天左右,幼苗直立,叶绿色,叶姿平展。茎秆弹性中等,蜡粉中。茎5节,穗下节间长35.5厘米,株高94.7厘米。株型半松散,穗全抽出,闭颖授粉,穗脖半弯,穗部半弯,穗长方形,菱形四棱;长芒,有齿,颖壳黄色。穗长6.7厘米,每穗粒数41.8粒。单株分蘖数0.5个,分蘖成穗率43.5%。裸粒,黄色,椭圆形。千粒重45.9克,籽粒容重779克/升,经济系数0.42。落粒性中,休眠期短。耐寒性,耐旱性,耐湿性,耐盐碱性中,较抗倒伏,高抗云纹病、条纹病。

2.4.2.8 康青9号

康青9号是由色查2号/95801/乾宁本地青稞/甘孜白六棱复合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07年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2年审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为中熟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苗叶深绿,叶片大小适中,叶耳、茎节白色。株型较松散,株高80~110厘米。穗长方型,四棱,长芒,齿芒,裸粒;籽粒黄色,角质,长椭圆形,饱满。小穗密度中等,穗粒数43~46粒/穗,千粒重45~47克。2010年由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品质测定:平均粗蛋白(干基)含量14.8%,粗淀粉含量77%,赖氨酸含量0.52%。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

2.4.2.9 甘青7号

甘青7号是由甘青2号/92-64-5杂交系谱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07年由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全国小宗粮豆品种委员会2015年鉴定。属春性六棱裸大麦。中熟,全生育期113~115天,幼苗直立,生长旺盛;叶片浓绿,叶耳白。植株整齐,株型紧凑,株高87.4~93.2厘米,茎秆坚韧,粗细中等。穗不完全抽出,穗姿直立,穗长方形,穗密,长齿芒,穗粒数46.8~53.2粒。籽色黄色,椭圆形,硬质饱满;千粒重42.8~45.8克,碳水化合物含量71.49%,蛋白质含量10.34%,脂肪含量2.44%。成熟落黄好,耐寒,耐旱,抗倒伏,中抗条纹病。该品种适宜在青海省互助、四川省道孚、云南省迪庆、甘肃省合作和西藏自治区拉萨等青稞生产区推广种植。

2.4.2.10 迪青1号

迪青1号从云南迪庆地方品种白青稞的变异单穗中系统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08年由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属春性六棱裸大麦。中晚熟,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80~100厘米,株型紧凑整齐,长芒;幼苗半匍匐,叶绿色,叶片长而宽,叶片与茎秆夹角小。茎秆黄色,粗细中等。穗圆柱形,穗长5~6厘米,成穗率中等,穗结实50粒左右,千粒重35~39克。籽粒褐色,纺锤形,均匀度与饱满度中等,半硬质,蛋白质含量10.3%,淀粉含量53.82%,赖氨酸含量0.23%,β-葡聚糖含量5.64%。抗倒、抗病和抗旱性强,适宜密植,籽粒不易在穗上发芽。适宜在春青稞生态区——云南省海拔2600~3400米的地区及生态类似的四川、西藏、青海春季种植。

2.4.2.11 迪青2号

迪青2号从云南省迪庆地方品种中甸黑青稞的变异单穗中系统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09年由云南省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属春性六棱裸大麦。晚熟,生育期150~160天左右。株高90~110厘米,株型半松散,长芒;幼苗半匍匐,叶绿色,叶片长而宽,叶片与茎秆夹角中等,叶鞘紫色。茎秆黄色或淡黄色,粗细中等。穗长方形,穗长7~8厘米,成穗率中等,穗结实45~55粒,千粒重36~40克。籽粒紫色,纺锤形,均匀,半硬质,蛋白质含量9.43%,淀粉含量51.51%,赖氨酸含量0.27%,β-葡聚糖含量4.78%。抗倒、抗病和抗旱性强,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强但不耐涝,苗期生长缓慢。适宜在春青稞生态区——云南省海拔2600~3400米的地区及生态类似的四川、西藏、青海春季种植。

2.4.2.12 云稞1号

云稞1号从云南保山地方品种中单株系统选育而成,为食用青稞。2010年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育成,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2014年登记,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属春性六棱裸大麦。全生育期148天,为中早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叶片宽大、清秀,叶耳白色。株型中度松散,茎秆粗壮,蜡质中等,株高79厘米,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穗全抽出,穗层整齐,穗形长方,穗长5.8厘米,长齿芒,每穗结实49粒,结实率84.4%。籽粒均匀饱满,椭圆形,金黄色;千粒重41.8克,绝干总淀粉70.9%,绝干支链淀粉53.4%,β-葡聚糖4%,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好。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该品种2017年在低氮肥砂壤土种植,千粒重40.1克,发芽率87%,水敏性0%,蛋白质8.8%,饱满粒率96.5%,无水麦芽浸出率83.3%,α-氨基氮143毫克/100克,总氮1.41%,可溶性氮0.58%,库值41.1%,黏度1.99毫帕斯卡·秒、色度4EBC,糖化力201WK。可用于生产麦芽和酿造啤酒。中度抗倒,抗旱抗寒性强,高抗条纹病,抗白粉病,轻感条锈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2400米大麦产区及中国西南其他省份类似地区的青稞产区种植。

2.4.3 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2.4.3.1 播前准备
1.合理轮作

青稞忌连作,前茬一般以薯类、十字花科、豆类为宜。

适合春青稞种植区的轮作方式为:马铃薯、中药材—青稞—油菜或蔓菁,油菜或蔓菁—青稞—荞麦、中药材等。

适合冬青稞种植区的轮作方式为:玉米、中药材—青稞—水稻,青稞—烤烟或中药材—油菜或豆类。

2.选地、整地

(1)选地。青稞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为获得高产,应选择地块高燥、土松地肥、耕层深厚、易于排灌、富含有机质、土壤pH值5.5~6.5的砂壤土为宜。

(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犁灭茬,清洁田园,清除病虫寄主。整地要求:“早”“深”“多”。“早”:在收割后15日内完成第一次翻耕;“深”:30厘米左右;“多”:犁耙3次以上。在深耕细耙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达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沟渠配套。

3.施足底肥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2000千克、普通过磷酸钙30千克、尿素5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30千克作为底肥。

4.土壤处理

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易发生地块,可结合整地每亩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3千克。

2.4.3.2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耐储运、宜加工、适应市场需求、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的青稞品种。春青稞选择:迪青1号、迪青2号、迪青5号、迪青7号、迪青8号。冬青稞选择:云青2号、云稞1号、云稞4号、迪青3号、迪青4号、迪青6号。

2.4.3.3 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风选、筛选、泥水(盐水)选,选出健全无损、充实饱满的种子;将待播的种子在太阳下晾晒2~3天,以打破休眠及进行种子消毒,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率;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克兑水5千克喷雾在125千克种子上堆闷1~2天后播种,或用40%拌种灵·福美双(拌种双)可湿性粉剂300克拌100千克青稞种,现拌现播,预防青稞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

2.4.3.4 播种
1.适期播种

春青稞最适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冬青稞最适播种期为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

2.播种方式

青稞播种主要有规格化条播和撒播两种方式,以条播最好,条播时容易掌握播种量和播种深度,出苗均匀而且整齐,容易培育壮苗,还可节约20%以上的种子。条播行距一般为16~20厘米,墒面宽1.0~1.5米,墒沟0.3米。播种深度春青稞应以6~8厘米为宜,冬青稞应以3~5厘米为宜。

3.播种量

青稞的播种量需要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种植方式等来确定,一般春青稞播种量为10~12千克/亩,冬青稞播种量为6~8千克/亩,播后盖土3~5厘米。

2.4.3.5 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出苗至第3叶平展(或第一分蘖出现)期间,间密补稀,达到苗全、苗匀、苗壮。适时进行中耕浅锄,视土壤墒情及杂草滋生情况进行除草和浇水、排水。

2.科学肥水管理

(1)追肥。看苗看田酌情追施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青稞三叶一心期至四叶一心期,每亩追施尿素2.5~5千克;在孕穗到灌浆前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0.2千克,对水25~30千克,叶面喷施1~2次,提高千粒重。

(2)灌水。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根据土壤墒情重点抓好齐苗水、拔节水、灌浆水,其次酌情灌好分蘖、孕穗和黄熟三次机动水。

3.加强调控,防止倒伏

在拔节期每亩用25%多效唑悬浮剂50~100克+健壮素20克进行化控防倒。

4.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

(1)青稞主要病害。①病害:云纹叶枯病、条纹病、锈病、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等。②虫害:粘虫、蚜虫、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③杂草:灰笤菜、野燕麦、野油菜、稗草、看麦娘、辣子草等。

(2)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实行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科学合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进行土壤处理,抓好青稞播前种子处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适期播种,使青稞生长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阿维蚜茧蜂、黄足蝽等益虫,控制蚜虫等害虫;利用生物多样性,如实施混种、套种、间作等生物技术措施,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农药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进行病虫害防治。

③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色、趋光等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黄蓝板等方法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的成虫。

④化学防治。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45%硫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青稞病害。对青稞黄矮病毒病,应采取治虫防病的措施,把蚜虫消灭在初发阶段。选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辛硫磷颗粒剂3~5千克等,喷施或制成“毒土”,防治地下害虫及蚜虫、粘虫等害虫。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苯磺隆(巨星)干燥悬浮剂800倍液等防除青稞草害。

2.4.3.6 收获及储藏

“九黄十收”,籽粒蜡熟末期,选晴天及时收获及时晾晒,晒干的籽粒含水量要低于13%才能入仓贮藏。 mLK8nmste3B9RH13uUyC+jxqGs83rpGhQWnj2pCUAnzkincNtoTGBJt+1AtINyA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