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只有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才能加快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自然条件优越的省份。云南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性突出,特别适宜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模式及业态多样性的创新发展,特别具备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及促进产业兴旺的独特条件和优势。据统计,2020 年云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 14.7%,比全国平均值高7 个百分点;全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49.9%,乡村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 54%。因此,云南省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开展“三农”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且空间巨大。
云南省曾经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攻坚克难,2020 年实现 933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与全国一道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
云南省又是集边疆、民族、山区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一体的省份,“三农”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滞后。截至 2020 年,全省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仅有 19.1 人,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 50%;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占 6.2%,技能型劳动力占比不到 5%,全省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发达省份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为突出。云南省 11 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多数居住于滇南、滇西南、滇西北边境沿线和境内广大山区、半山区,由于受经济、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其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普及率在全省较低,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也较为落后。因此加强这些区域的农业科技工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高素质农民队伍,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意义更加重大而深远。
为此,云南省组织有关领域专家,深入各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结合各民族分布地区、居住聚集类型与海拔、气候、土壤,区域资源与生产生活习俗等因素,以民族聚居区乡村振兴中急需或有潜力的种养技术为重点,遴选、嵌入并匹配推介关键专项技术,凝练、总结、提升一批各具特色且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和案例,并围绕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乡村社会服务体系,系统梳理乡村振兴政策,最终编写和出版了“‘互联网+’云南人口较少与直过民族产业兴旺关键技术丛书”。该套丛书按照民族分布区域情况成套编制成简单直观、精准有效、实用适用的“技术成果包”,共14 册。本丛书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采取“二维码+电子书+短时视频”的形式,实现农业专项技术集成推广,同时把典型技术放入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言双语短视频中进行讲解,做到有知、有用、有趣,方便广大读者随时随地读、听、看和传播分享。我相信这套丛书一定会受到广泛欢迎,成为民族地区提升科技水平、科技普及、技术落地、产业培植乃至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高山流水、蓝天白云,四季如春,生态优良,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民族文化浓郁。我对云南情有独钟,更受创作团队拳拳之心和务实工作感动,倍感乡村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也倍感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科普工作作用大、责任大、任务重,乐为助之,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