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8 苤蓝

3.8.1 基本概述

苤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苤蓝的学名是球茎甘蓝,别名又叫松根(大同)、擘兰、玉蔓菁、茄莲、芥蓝头等。苤蓝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的肉质球茎即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高长圆形,肉质白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球形,直径1~2 毫米,有极小的窝点,千粒重 2.67 克。苤蓝营养价值较高,100 克苤蓝中含蛋白质1.3 克、膳食纤维 1.3 克、碳水化合物 5.7 克、灰分 0.7 克、钙 25 毫克、磷 46 毫克、铁 0.3毫克、胡萝卜素 20 微克、硫胺素 0.04 毫克、核黄素 0.02 毫克、尼克酸 0.5 毫克、维生素C30.4 毫克。

3.8.2 品种与分布

苤蓝原产于欧洲地中海至北海沿岸,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德国栽培最多。16 世纪传入中国,经引种驯化后适应了中国北方的冷凉气候,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形成主栽区,后扩散到河南、山东、东三省等地,成为中国地方名特优蔬菜。目前全国不同地区均可栽培,但以北方及西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栽培较普遍。

苤蓝按球茎皮色分为绿色、绿白色或浅黄绿色,少数品种为紫色四个类型;按生长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类型。早熟品种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定植后50~60 天收获;中、晚熟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多而大,从定植到收获需 80~100天。目前中国栽培的苤蓝基本上是常规品种,而且以地方品种居多,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

3.8.2.1 小型品种

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叶柄细短,球茎个体小,一般 0.4~1.5 千克,生长迅速,从播种至始收 80~90 天,从定植至始收 50~60 天,为春夏或秋冬栽培的早熟品种。目前主要品种有利普、紫苤蓝、早白(捷克白苤蓝)、天津小英子、青苤蓝、桂林苤蓝等。

1.利普

该品种从荷兰引进,球茎扁圆形,表皮浅黄绿色,叶片浅绿色,株型直立,适宜密植,单球茎重 500 克左右。口感脆嫩、微甜,品质极佳,抗病性较强,定植后 60 天可采收。

2.紫苤蓝

早熟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球茎圆形或高圆形,表皮紫色,叶片绿色,叶柄细长,叶面有蜡粉。果肉白色,品质较好。病害轻,叶片较大。定植后 60 天可采收。(如图 2-30)

3.早白(捷克白苤蓝)

1959 年从国外引进,全国各大中城市郊区均有栽培。株高 30 厘米,开展度 26 厘米,叶灰绿色,11 片叶左右,球茎扁圆形,高 7~8 厘米,横径 11 厘米,皮绿白色,光滑,表面叶痕小而少,单球重 350 克左右。早熟,在华北定植后 45~50 天收获。肉质脆嫩,稍甜,品质好。抗病性、耐寒性较强。

4.天津小英子

天津市地方品种。叶小稍尖,柄细,球茎扁圆形,皮薄肉细嫩,早熟,从定植至始收60 天左右,单球重 0.5~1.0 千克。适宜天津、河北、东北各地栽培。

5.青苤蓝

河北省青县地方品种。叶簇较直立,株高 46 厘米,开展度 67 厘米,叶片约 15 片,叶呈长圆形,叶面呈灰绿色,蜡粉多。球茎扁圆形,纵径 9 厘米,横径 12 厘米,单球重700 克,皮浅绿色,肉质白色、细嫩,水分较多,味稍甜,适于生食、熟食及加工腌渍。

早熟,从定植到收获 50~60 天,宜作秋季栽培品种。

6.桂林苤蓝

广西桂林郊区地方品种。株高 36~40 厘米,开展度 55 厘米,叶片 12~13 片。球茎扁圆形,纵径 10 厘米,横径 15 厘米,单球重 750 克,纤维少,品质好。早熟,从定植到收获约 60 天,抽薹迟,收获期长。

3.8.2.2 大型品种

植株较大,叶片多而大,叶柄粗长,球茎多扁圆形,个体大,产量高。生长期长,晚熟,从定植至始收 80 天以上。主要品种有大同松根、内蒙古扁玉头、笨苤蓝、潼关苤蓝等。

1.大同松根

山西省大同地方品种。植株高大,叶大,长椭圆形,深绿色,叶脉凸起呈乳白色。球茎圆球形,呈淡绿色,纵径 29~30 厘米,横径 20~28 厘米,肉乳白色,味甜,单球重2.5~3 千克。晚熟,从定植到始收 90~120 天。

2.内蒙古扁玉头

内蒙古西部地方品种,植株较大,生长势强,株高 40~50 厘米,开展度 60 厘米,叶片蜡粉多,叶柄长。球茎呈灰绿色,球茎皮较薄,肉白色,质地细密脆嫩,纤维少,含水分少,味甜,品质好。单球重 2~3 千克,晚熟,在内蒙古生长期 150 天。

3.笨苤蓝

植株高 43 厘米,球茎上着生 26~30 片叶。球茎扁圆形,纵径 10 厘米,横径 15.5厘米,平均重 1.5 千克。肉质细嫩,从播种至收获 160 天。河南省栽培较多。

4.潼关苤蓝

植株高 50 厘米,叶长 50~70 厘米,叶片深裂。球茎大而扁圆,横径 15~30 厘米,纵径 10~15 厘米。外皮绿白色,肉质细密而脆嫩,耐贮藏。单球重 2.5~3.5 千克,最重者达 5 千克以上,播种至始收 180 天。陕西省潼关及渭水下游各地普遍栽培。

3.8.3 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3.8.3.1 育苗

1.苗床育苗

播种前 7~10 天深翻晒垡,使床土与优质有机肥混合,有机肥比例不少于 30%。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 1︰1 比例混合后,每平方米床土用药8~10 克与细土 15~30 千克混合,播种时 2/3 铺于床面,1/3 盖在种子上面。播种前浇足底水,要求苗床 8~10 厘米土层达饱和状态。每平方米苗床播种 1.5 克,干籽撒播,播后覆 1 层过筛药土,厚度约 0.5 厘米,要求苗床覆土厚度均匀一致。

幼苗出齐后培土 1 次,厚度为 0.5 厘米,防止床面龟裂。子叶展开后及时间苗,去除病苗、弱苗和杂苗,间苗后再培土 1 次,厚度为 0.5 厘米,以利幼苗扎根,降低苗床湿度,防止幼苗猝倒病发生。夏季育苗苗床上方应搭 1 米小高棚,备好遮阳网、薄膜和防虫网;晴热天 10:00—15:00 覆盖遮阳网遮阳,每天早晨浇水 1 次,阴雨天覆盖薄膜避雨。冬季育苗注意保温,需采取防寒防冻措施。苗期一般间苗 1~2 次、追肥 1~2 次,保持幼苗稳长而不徒长。一般苗龄 30 天左右,5~6 片真叶时定植。

2.穴盘育苗

(1)基质的选择与调配。选用进口蔬菜专用育苗基质的,每立方米基质加复合肥1 千克、磷酸二氢钾 1.5 千克;选用国产基质每立方米只需加入磷酸二氢钾 1.5 千克,将肥料用水溶化后浇入基质并拌均匀即可;若自己调配基质则按照 3︰1︰1(草炭︰蛭石︰珍珠岩)的比例配制营养土,且每立方米基质加复合肥 1.0~1.2 千克,磷酸二氢钾 1.5千克。为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可对营养土喷洒 15%恶霉灵水剂 1000 倍液进行杀菌消毒。

(2)基质水分调节。基质在使用时要求调节水分,以调节至 60%~65%为宜。衡量基质含水量简单方便的方法是,用手紧握基质,能成团,但不滴水,然后使基质团从手中自然掉落,落地即散为准。

(3)装盘。将配好的基质装满育苗盘,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保证四角和盘边的孔穴全部装满基质,同时使各个格室能清晰可见。切忌用力压紧,以免破坏基质的物理性状,造成基质中空气和可吸收水的含量减少。

(4)压穴。穴盘选用 72 孔或 128 孔为好。因为苤蓝种子要求播种至一定深度的基质下面,所以对装好的盘进行压穴。可将装好基质的穴盘垂直码放在一起,4~5 盘一摞,每盘之间用塑料板或薄层板隔开,用专门制作的压穴器压穴,两手平放在盘上均匀下压至要求深度。

(5)播种。压穴后即可播种,将种子按照每穴 1 粒进行点播,并覆盖 0.8~1.0 厘米基质。穴盘上可通过覆盖薄膜或报纸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出芽后及时揭开覆盖物。幼苗出土前,白天保持温度 20~25℃,夜间 15℃,出土后及时放风,以后白天保持温度20~25℃,夜间 13~15℃。播种后 6~7 天进行间苗,补苗。苗龄一般在 30 天左右,5~6 片真叶时即可定植移栽。以子叶肥厚、节间短、叶深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作为培育壮苗的标准。

3.8.3.2 栽培

苤蓝喜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冬春季适宜在大棚或温室种植,也可在夏秋露地种植。具体茬口安排应根据当地栽培条件和气候情况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安排种植。

1.露地栽培季节

春季、秋季露地种植时,秋播在 7—8 月播种育苗,8—9 月定植,10 月下旬至 11 月收获;春季露地栽培时,3 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播种过早易受低温影响发生先期抽薹。

2.保护地栽培

春季保护地 12 月至次年 1 月播种,2—3 月定植,4—5 月采收。秋冬保护地 9 月播种,10 月定植,12 月至次年 1 月采收。

3.8.3.3 整地要求

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前茬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栽培,以降低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同时应将前茬作物留下的残枝烂叶清理干净。一般排灌方便的砂壤土地区,可开浅沟或平畦栽培;土质黏重、地下水位高、易积水或雨水多的地区,宜做高畦或跑水的平畦。

3.8.3.4 底肥

整地时,每亩用腐熟有机肥 3000~4000 千克,复合肥 50 千克,磷肥 40 千克,耕翻深度 28 厘米左右,耙碎耙平,按照宽 1.2~1.3 米做平畦,畦的形式要根据土质、季节和品种等情况而定。

3.8.3.5 土传病害防治

防治土传病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1.农业防治

(1)实行轮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实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轮作能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菌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减少致病菌的数量,同时还可调节地力,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轮作年限应依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期而定,如十字花科根肿病,其芸薹根肿菌可在土壤中存活 8~10 年,发生根肿病的地块应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栽 8~10 年。

(2)选用抗(耐)良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可以大大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是防治苤蓝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3)改进栽培方法。土传病害可以通过改变栽培方法来达到防病的目的。如采用深沟高厢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等;合理密植,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以降低地面及棚室保护地的湿度,有利于控制或减少发病概率;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内撒施石灰消毒灭菌,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等;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2.化学防治

(1)土壤消毒杀菌。可用福尔马林杀菌消毒,即在土壤翻耕后,每平方米喷洒福尔马林液 100 倍液 15 千克,并用塑膜覆盖。5~7 天后揭膜并翻土 1~2 次,2 周后即可栽培。

(2)药土消毒。每平方米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 克,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 克,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 8 克,对水 2~3 千克,拌细土 5~6 千克均匀撒到土里。

(3)石灰消毒。酸性土壤结合深耕晒垡,每亩撒施石灰 50~100 千克,既能改善土壤酸碱度,又能对土壤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8.3.6 定植

定植时要注意根部不可入土过深,若栽得过深,会使球茎变成长圆形;也不可定植过浅,定植过浅球茎会偏向一边生长,以致变为畸形。因此,一般栽植的深度,都以埋土至子叶齐平为标准,以利球茎膨大。株行距 30 厘米×40 厘米,每亩可栽苗 4500~5000株。用穴盘育苗的,伤根少或不伤根,定植后成活率可达 100%。要求定植前 1 天浇透苗水,以利于取苗时带基质多,成活率高。用苗床育苗的,定植前 1 天把苗地浇透水,次日带土坨起苗,当天定植完毕,否则不利于缓苗。苗床育苗定植时间尽量选择在阴天或傍晚,定植后立即浇水,第二天再浇 1 次透水,以利于缓苗。当幼苗能正常生长后,及时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3.8.3.7 肥水管理

定植后 7 天为缓苗期,一般定植后每 1~2 天浇一次小水,以利缓苗;缓苗后,中耕松土 1~2 次,控制浇水,蹲苗 10 天左右;结束蹲苗后及时浇水,球茎开始膨大时以小水勤浇为主。浇水要求均匀,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大水漫灌,否则容易出现球茎畸形和开裂。此时,可追肥 1 次,每亩施尿素 20~25 千克,球茎膨大中期和后期结合浇水每亩分别追施尿素 20 千克,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液 2~3 次,尽量喷在叶背面,以满足苤蓝对肥水条件的要求。苤蓝在生长早期,球茎膨大慢,而叶片生长迅速,因此,要强调中耕蹲苗,如过早地进行追肥浇水,容易促使植株徒长,影响球茎发育,结果叶片多,球茎小,并使收获延迟。

在苤蓝生育期内浇水时,间隔时间和每次的灌水量都要尽量均匀一致。如果间隔时间相差过大,或每次灌水量不均匀,易使球茎生长时紧时松,最终长成失去商品价值的畸形球茎。如果在缺水过久的情况下,遇大雨或灌水过多时,易导致球茎开裂,或长成二次生长的小球茎。

苤蓝定植缓苗结束后,等土壤稍干时,即可锄地 1~2 次。苤蓝的莲座期比结球甘蓝短,外叶的数目也少得多,在球茎开始膨大后,结合中耕,可稍向球茎四周培土,但不能培土过深。到球茎长到相当大时,若发现植苗向一侧偏倒时,可再次培土,使其直立向上生长。到生长中后期,即莲座叶已封垄时,停止中耕,以后杂草只能随时拔除。

3.8.3.8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苤蓝主要病害有细菌性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裂茎等。

(1)细菌性软腐病。

发病规律:病菌可在窖藏种株、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或昆虫等传播,从株苗自然裂口、虫伤口、病痕及机械伤口等处侵入。病菌发育适温25~30℃,喜高湿环境,不耐强光和干燥。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高畦覆盖地膜栽培,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适量追肥。均匀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时排水,以防湿度剧烈变化而导致球茎开裂。注意防治地蛆和黄条跳甲等害虫,以减少株苗伤口。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在病穴及四周撒少许石灰消毒。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8%科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3.8%可杀得干悬浮剂 1000 倍液等灌根,200 毫升/株,1 次/周,连续防治 2~3 次。

(2)霜霉病。

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或留种株上、或附着于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孢子囊形成要求有水滴或露水,因此,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大,或结露、持续时间长时,此病易流行。平均最低气温较高的年份发病重,早播、脱肥或病毒病重等条件下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钾肥。早间苗,适度蹲苗。小水勤浇,雨后及时排水。清洁田园,清除病苗,拉秧后也要把病叶和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可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 72.2%霜霉威水剂 600 倍液,或 72%克霉星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200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等喷雾,每 6~8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3)病毒病。

发病规律:春秋两季蚜虫高峰期,蚜虫取食是病毒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再遇有气温15~20℃,相对湿度 75%的条件下发病快且重。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毒病品种;适期播种和定植,避过低温及蚜虫猖獗时期;定植时用高巧加普力克蘸根,能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减轻病毒病发病权率。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 20%病毒灵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液或 1.5%植病灵 1000倍液、病毒力克乳油 1000~1500 倍液交替使用。

(4)裂茎。

发病规律:该病是生理病害。紫球茎甘蓝裂茎与品种有很大关系,有些品种裂茎率高,这是由品种遗传性决定的。其次才是栽培上的原因,生产上一般前期生长正常,中后期突然浇水过量或突降大暴雨,或土壤温湿度较适宜球茎甘蓝的生长,但天气干旱或久旱不雨湿度达不到球茎甘蓝生长发育需要时易产生裂茎。

防治方法:选用抗裂茎的优良的球茎甘蓝、紫球茎甘蓝品种;适时播种,反季节栽培时应慎选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不要盲目种植;加强水分管理,按其生长发育情况适时适量浇水;适时收获。

2.虫害

为害苤蓝的虫害有菜青虫、蚜虫、菜螟和跳甲等。

(1)菜青虫。

防治方法:一般卵盛期 5~7 天后为用药防治关键时期,幼虫 3 龄前施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供选择药剂有:用 0.5%蔬果净 1000 倍液,20%灭幼脲悬浮剂 800 倍液,20%杀灭菊酯 2000 倍液,每隔 7 天喷药 1 次,共 2~3 次。

(2)蚜虫。

危害症状:蚜虫主要为害苤蓝叶片,其在苤蓝叶上刺吸汁液,形成退色斑点,使叶片变黄,卷缩变形。此外,蚜虫可传播多种病毒病,造成极大的危害。

防治方法:可用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10%扑虱蚜可湿性粉剂3000~5000 倍液防治,每 7~10 天喷 1 次。

(3)菜螟。

危害症状:菜螟为害苤蓝表现为以幼虫啃食菜心,3 龄以后蛀食根部。受害苗因生长点受破坏而停止生长或萎蔫死亡,造成大量缺苗。

防治方法:可在小苗定植后用 2.5%敌杀死乳油 1000 倍液防治,每 7~10 天喷施 1 次。

(4)跳甲。

危害症状:跳甲以成虫群集在叶上取食为害,叶片背面尤多,使被害叶片上布满稠密的小椭圆形孔洞。成虫喜吃植物的鲜嫩部分,苗期受害后不能生长,往往毁种;幼虫只为害寄主根部皮层,使其表面形成若干不规则的条状疤痕,也可咬断须根,使叶片由内到外发黄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用 5%抑太保乳油 4000 倍液,或 5%卡死克乳油 4000 倍液,或 5%啶虫脒 1200 倍液防治幼虫。

3.8.3.9 收获

待球茎心叶不再生长,即植株接近成熟时,不再浇水,防止球茎破裂。采收应依品种而有所不同,早熟或鲜食品种,宜在球茎未硬化时收获,以确保其食用品质;晚熟、加工型品种宜在充分长大后收获,以提高其加工质量。一般早熟品种 50~60 天,中、晚熟品种 70~120 天。收获过晚,易造成球茎内纤维增加或球茎开裂,降低品质,也可以球茎顶部叶柄着生处的凹陷未长平上凸前收获为准。 /9UkvzlCOeA9CdKmyfmqf0ziESkZ41WLpAuTg1qxaZbBwfm0zyHIavWM3EWVW5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