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红薯

2.3.1 基本概述

红薯又名甘薯、白薯、地瓜、山芋、红苕等,旋花科红薯属,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红薯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红薯淀粉、红薯粉丝、红薯粉皮、果醋饮料等产品的需求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红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 6000 万亩左右,约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 45%。平均单产 1.5 吨/亩左右,相当于世界水平的 1.67 倍。鲜薯总产量1 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 75%。在中国,红薯主要作为工业加工、饲料、食用、种薯等用途。红薯加工模式主要包括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粉丝、粉皮、精淀粉、药剂补充、变性淀粉),营养保健品(蛋白、膳食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等),全粉类(橘红薯粉和紫薯粉及其加工产品),方便食品(薯片、薯泥、烤薯、方便粉丝、薯脯、饮料等),以及乙醇类(食用、生物燃料)。云南省红薯种植历史悠久,许多人曾有“一年红薯半年粮”的记忆,更有“红薯救活一代人”的说法。统计资料表明,1990~1996 年,云南省红薯种植面积均在 105 万亩左右,平均单产 1.07 吨/亩,总产约 112.4 万吨。

2.3.2 品种

1.本地红薯

本地红薯是德宏地区农民常年种植的地方老品种。鲜食,品质和口感较好,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喜爱。

2.烟薯 25 号

烟薯 25 号经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是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种。鲜食,中长蔓,分枝数 5~6 个,茎蔓中等粗,叶片浅裂,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淡红皮橘黄肉或者红色肉,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单株结薯 5 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耐贮。

3.徐薯 18 号

徐薯 18 号叶片为绿色,叶脉、脉基和柄基均为紫色,叶呈心脏形。茎长中等,茎粗,绿色带紫,分枝数较多,属匍匐型。结薯早而集中,中期薯块膨大快,上薯率高,薯块大,薯块呈纺锤形或圆柱形。皮紫色,肉白色。薯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长势好。

4.绵紫薯 9 号

绵紫薯 9 号中熟,紫肉食用型。株型匍匐,蔓长中等,基部分枝 5~7 个,蔓中等偏细,蔓色绿色,节色绿色。顶叶紫绿色,成熟叶绿色,深裂复缺刻。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熟食品质优,结薯集中,单株结薯 4 个以上。

5.滇紫甘薯系列(22、54、88、112)

滇紫甘薯系列是云南农业大学选育出的一批紫甘薯新品种,其中有色素专用型,也有食用和观赏兼用型。该系列品种产量高,花色苷含量高,较抗病。

2.3.3 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稳产作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较少等特点,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地上种植,亩产可达 2000~3000 千克,高的可达 5000 千克以上。

2.3.3.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供求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食用型和淀粉型品种,有计划地进行种植。种薯要选无病虫害、无冻害、无湿害,种型符合原品种特性、大小均匀的薯块。

2.3.3.2 种薯处理

排种前用 4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药液浸种 10 分钟。

2.3.3.3 苗床准备

苗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便利、交通方便的田块。在冬季亩施农家肥 500 千克,深耕 1 次,排种前再翻松、耙碎、整平,做成 1.0~1.2米宽的墒,墒间设排水沟,利于排灌和作业,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 1︰10。

2.3.3.4 适时排种

3 月中上旬排种,在整好的苗床上,亩用钙镁磷肥 500 千克均匀撒施在苗床上再排种。采用斜排种薯,种薯之间相隔 2~4 厘米,并做到头朝上、尾朝下,背朝上、腹朝下,种薯在苗床内上齐下不齐,密度为 15~20 千克/平方米为宜。排好后盖湿润细土,以不见种薯为宜,之后浇足水。

2.3.3.5 苗床管理

当苗高 30 厘米以上,有 5~6 个节时采用剪苗方法采苗,剪苗时留 1~2 节以利再生,每采 1 次苗追肥 1 次,每亩用尿素 2~3 千克对水泼浇。

2.3.3.6 剪苗

对采来的苗进行剪苗处理,苗节长的剪 3 节,留一片叶,埋土 2 节;苗节短的剪4 节,留一片叶,埋土 3 节。

2.3.3.7 整地施肥

选择土壤养分条件好、土质疏松、排灌便利、具有较好通透性的田块。结合整地,每亩撒施农家肥 2000~2500 千克,翻耕,深度为 20~30 厘米,然后按每亩复合肥 50 千克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条施起垄,行(垄)距 80~100 厘米。

2.3.3.8 栽插时间

适时早栽是红薯增产的关键,在适宜的条件下,栽插越早,生长期越长,结薯早,结薯多,块根膨大时间长,产量高,品质好;栽秧过晚,生长期缩短,红薯少而小,产量低品质差,栽插适期在 4 月中旬。为提高栽秧质量确保苗旺,栽秧时要剔除“老硬苗”和弱病苗,选用壮苗。栽时最好将大小苗进行分级,分别栽插,使其均衡生长。为防治红薯黑斑病,可用 5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浸秧苗基部 6~9 厘米 10 分钟。红薯应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争取浅栽,栽插一般以 5~6 厘米为宜,栽插时要求封土严密,深浅一致,使叶片露出地面,浇水时不沾泥浆,秧苗露头要直,秧不宜露得过长,以防大风甩苗影响成活。

2.3.3.9 栽插密度

斜插最好。株距 25~35 厘米,垄面以上留 5 厘米,1~3 片叶,其余栽插土中。栽插后浇透定苗水。(见图 2-1)

图 2-1 斜栽

2.3.3.10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栽插 1 周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大田全苗、活苗。

2.中耕、除草、培土

栽插后 15 天进行中耕、除草,深度为 6~10 厘米,并进行培土护苗。

3.追肥

栽插 40 天左右,根据苗情长势,适量追肥,可抓住雨天撒施,也可条施、穴施。一般每亩用尿素 5~10 千克、硫酸钾 5~12 千克。

2.3.3.11 病虫害防治

相比其他农作物,红薯病虫害较少,但也不能忽视,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地老虎、蚁象等病虫害,可用 80%乙蒜素乳油(402 抗菌素)800~1000 倍液、400 亿孢子/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00~120 克/亩)、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0~4.5 克/亩)等药剂防治。

2.3.3.12 采收

红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志,根据市场情况安排采收。当地温降至 12~15℃时必须采收完毕,在采挖、装袋、运输过程中避免人为和机械损伤。

2.3.3.13 储藏

一般采用窖藏方法,将收获的红薯晒半天,选择无病伤的薯块进行储藏,储藏室温度控制在 11~14℃,做好通气、排湿工作,并及时清除烂薯。 c8c+g6xnEspz6AFVCK7UJXcrVGNDo0Ao1gEaKI1ZrvqkZg046CnCJkmtEuP9B+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