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蚕豆

2.1.1 基本概述

蚕豆是豆科,蝶形花亚科,巢菜属中唯一的栽培种,因其豆荚形似老蚕且在春蚕活跃期成熟,故得名蚕豆,在中国不同地域又有佛豆、胡豆等别名。蚕豆属越年生(秋播)或一年生(春播)直立草本植物,喜光、喜冷凉气候,耐贫瘠,适应性广,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据考证在公元前 10000~公元前 9000 年,也就是新石器时代之后在近东地区的新月沃地区域的农业开耕初期就开始被驯化,随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种植,至今已有超过 6000 年的栽培史,在超过 55 个国家和地区的雨养和灌溉区域种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0 年统计显示世界蚕豆种植面积为 238.1 万公顷,总产量达 515.9 万吨,作为世界第一蚕豆生产和消费国,中国蚕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34.7%和33.4%。蚕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有文史资料明确记载的栽培历史超过 2000 年,而考古发现的蚕豆种子则可追溯到 4000 年前的钱山漾遗址时期。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我国蚕豆形成了以北方春播种植区(3—4 月播种,8 月收获)和南方秋播种植区(9—10月播种,翌年 4 月收获)两大种植区划,南方秋播区种植面积约占中国蚕豆种植面积的85%,产量占中国蚕豆总产量的 80%,分为南方丘陵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山地丘陵等 3 个亚区,其中以云南为代表的西南山地丘陵亚区最为重要,种植面积占中国蚕豆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云南省是中国蚕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除河口以外,其余生态环境(以县份为行政区划单位)均有规模化的蚕豆种植,据统计,云南省蚕豆播种面积达400 万亩以上,占全国播种面积的 26%,蚕豆干籽粒年产量达 50 余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27%。

2.1.2 品种与分布

蚕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蔬菜、饲用禾绿肥兼用作物,在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优异的固氮效率和人、畜、地“三养”功能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轮作作物。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质以及较为齐全的氨基酸和铁、锌等矿物质,在优化植物蛋白、丰富豆类蔬菜、保障区域饲草(料)、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蚕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在 25%~34%之间,是优质饲料,秸秆蛋白质含量在 10%左右,是优质饲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蛋白类蔬菜或植物蛋白类产品的需求明显增长,蚕豆蔬菜化利用不断深化,鲜食蚕豆的高蛋白含量和鲜嫩口感使其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蔬菜。未来在中国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引领下,蚕豆多元化用于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生态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云南蚕豆地方资源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长期致力于蚕豆优异遗传资源发掘、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措施研究,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选育出了诸如云豆早 6、云豆早 7、云豆早 8 等早熟系列品种,云豆 147、云豆 690 等大粒系列品种,云豆 2883、云豆 2850 等长荚系列品种,云豆绿心 1 号、绿心 2 号等绿子叶特殊花器结构系列品种。不同类型品种的选育极大丰富了蚕豆的多功能性,促进了蚕豆用途多元化发展,对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大有裨益。

2.1.3 秋蚕豆稻茬免耕种植技术

2.1.3.1 适宜地区

秋蚕豆稻茬免耕种植技术适宜于云南水稻主栽区及西南部分水稻产区。

2.1.3.2 技术要点

1.抢墒播种

水稻收获后及时播种,播种应抢在土壤持水量高于 80%时,采用人工按植的方法将蚕豆种种脐朝下用手直接按植于软泥土壤中;如果田块湿度低于 80%,地块稍硬,可利用直径小于 1 厘米、一端呈圆锥状的工具(俗称“豆桩”)在稻田中打出深度 4~5 厘米的洞孔,将蚕豆按植于洞孔中。需要注意的是,豆粒应被完整地植于泥土中。

2.播种规格

沿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稻桩行下种,单行或宽窄行条播,每隔 1 行稻桩下种 1 行。根据蚕豆品种不同调整株距,保证蚕豆播种密度为 1.2 万~2.5 万株/亩。分枝在 3 个以下的品种,如云豆 1183、云豆早 6 等,需将种植密度加大,以保持 2.5 万株左右为宜;分枝发达(高于 4 个)的品种,如云豆 2883、云豆早 7 等,则适当增加株距以降低密度,密度控制在 1.5 万株左右为宜。蚕豆种植密度一般保持为水稻种植密度的 1/2~2/3。此外,稻后免耕蚕豆的种植密度还需要根据水稻田块的肥力不同而调整。肥力较好的田块适当降低密度,密度控制在 1.5 万~2 万株/亩;肥力及保水能力差的田块,密度控制在 2 万~2.5万株/亩。

3.排水

播种完成后,应及时开沟排水,但需要根据土壤持水量大小进行排水。如果田块位置低洼且常年水分含量高于 60%,则按 2~3 米的厢宽开沟排水,以沟宽 40 厘米、沟深 40厘米为宜。一般情况下,按厢面 3~5 米开沟,沟的深度及宽度 30 厘米。把开沟取出来的土壤均匀地覆盖在墒面上,以保持墒面湿润、无积水。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在播种前和播种后进行。播种前,选择种衣剂,按照每 50 千克种子使用 500 克种衣剂进行包衣,包衣后可直接播种;如果不播种,则需要将种子彻底晾干后放置。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拌种的主要目的是防治根腐病或者控制地害虫咬根。播种后,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和赤斑病。进入开花期,采用物理(黄板)或化学防治(采用触杀或者内吸性杀虫剂控制刺吸式昆虫,如选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方法对田间病虫害进行控制。此外,开花期还需要喷洒磷酸二氢钾+甲壳素以增强植株抵抗力。磷酸二氢钾和甲壳素可以混合施用,杀虫剂单独施用。上述药物的使用按推荐剂量进行。病虫害的控制每隔 7~10 天施用 1 次药剂,连续防治 3 次。

5.收获

蚕豆成熟时,应及时采收。作为鲜荚采收时,以蚕豆豆荚从外观刚好能够辨识出豆粒形状为最佳,也就是俗称的蚕豆刚好处于“断腰”阶段。干籽粒采收时,如果采用人工采收,则须在豆荚水分含量低于 15%,即荚壳已经干枯,但依然含有少量水分时进行;如果采取机械采收,则需要在成熟豆荚处于刚开始脱水阶段时进行。这样采收的籽粒不易从植株脱落。机械收获的方式是用割晒机将植株割倒就地晒干后,再用全喂入式脱粒机脱粒。

6.注意事项

(1)若蚕豆种子大,发芽时则要求较高的土壤水分。因此,对播种期无充足降水及灌溉水的区域来说,抢种十分重要。

(2)豆种吸足水分后,田间多余的水分会导致烂种死苗,引起根腐病的大量发生。因此,及时排水尤为重要。

2.1.4 低海拔区域早熟鲜食秋蚕豆节水种植技术

2.1.4.1 技术特点

云南省是典型的冬蚕豆种植区,种植方式主要有稻后免耕直播、撒播翻犁种植、玉米—蚕豆间套作种植、烤烟—蚕豆间套作种植。传统种植模式下,冬季自然降雨量少,灌溉设施不完善,种植方法较为粗放,蚕豆耐旱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低温期受害严重,品种熟期较晚等,使得蚕豆质量及产量较低。同时,云南省土壤以黏性红土为主,土壤排水能力差,雨后易受涝害影响。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蚕豆种植技术,解决现有蚕豆种植过程中因自然降雨少、灌溉设施不完善造成的干旱,因低温冷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因土壤通透性差造成的积水涝害,因熟期晚造成的市场价值低,因种植密度不当及方法粗放造成的质量及产量低等问题。该技术适合秋冬季节干旱少雨区域。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低海拔无霜生态环境下的早熟蚕豆膜侧栽培技术。

2.1.4.2 技术要点

1.良种选择及处理

选取鲜荚,采收生育期低于 90 天的早熟大粒蚕豆品种,如云豆早 6。

2.种子处理

根据天气情况选择下列处理方式:①天气晴朗的,于播种当天,按浓度 10 克/升的水溶性钼肥:浓度 2%的戊唑醇湿拌种剂:蚕豆种子的质量比 0.1︰1︰100 进行拌种处理,拌种后立即播种;②多雨天气的,于播种前 7~10 天,按浓度 10 克/升的水溶性钼肥:浓度 2%的戊唑醇湿拌种剂:蚕豆种子的质量比 0.1︰1︰100 进行拌种处理,并及时阴干,待播种时使用。

3.种植田块选取

(1)茬口选择:以玉米、烤烟等旱作茬口选择为主,且要求在 1~2 年内未种植过豆科作物。

(2)地形选择:海拔 1100~2200 米的台地、山地及坝区平地;选择无霜种植区域或最低温度不低于 5℃且持续低温不超过 3 天的种植区域,并尽量避免在冬季蔬菜种植区周边种植。

(3)土壤类型:以砂壤土为宜,黏土次之。

(4)田间农药使用情况:选择未使用过除草剂的田块。

4.整地及底肥施用

上季作物收获后,蚕豆播种前 7~10 天,根据土质及上季土地的处理情况,按土深30~40 厘米犁地,按土深 20 厘米耙地;若春季种植前已经犁地、耙地各 1 次,则在春季作物收获后,蚕豆种植前 2~3 天,每亩撒施农家肥 1000~2000 千克,普通过磷钙30 千克,随后,按土深 20 厘米耙地 1 次;若春季种植前仅耙地 1 次,则应在春季作物收获后,蚕豆种植前 4~7 天,先犁地 1 次,晒田 2~4 天,在蚕豆播种前 2~3 天,每亩撒施农家肥 1000~2000 千克,普通过磷钙 30 千克,随后,按土深 20 厘米耙地 1 次。

5.开厢

耙地后,按厢宽 40 厘米,沟宽 60 厘米,机械起垄开厢。

6.覆膜及播种

播种前,用 60 厘米宽、0.004 毫米厚的黑色地膜覆盖厢面,以厢面为中心,厢面两侧各覆盖 10 厘米地膜,在距离膜侧 5 厘米处按条盖土压膜;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播种,在地膜侧边正下方,即厢面—沟接合处打塘,塘深 5 厘米,塘距 13 厘米,每塘单粒播种,播种时种子种脐朝下放置,轻轻按入土中,每亩约(1~1.1)×10 4 株,亩用种量12~16 千克。

7.灌溉

播种后,立即以喷灌或滴灌充分灌溉 1 次;开花期、结荚期各灌溉 2~3 次。

8.叶面肥施用

在下列时期,按单次亩用叶面肥 60~90 升施用,同时,增用那氏齐齐发 30 毫升/亩混合液。①花期施肥:于始花期及盛花期各喷洒叶面肥 1 次,按搭配施用那氏齐齐发30 毫升/亩混合液。②荚期施肥:按鲜荚采摘情况,每收获鲜荚 2~3 次,喷洒 1 次叶面肥,共喷洒叶面肥 2~3 次,按搭配施用那氏齐齐发 30 毫升/亩混合液。

9.病虫害防控

(1)物理防控:安插黏虫板,选择蚜虫、斑潜蝇及蓟马等害虫较为敏感的黄色黏虫板,规格为 25 厘米×30 厘米,悬挂于植株生长点上方 15 厘米,并根据生长情况不断调整虫板高度。

(2)生物防治(释放蚜茧蜂):以投放成蜂为主,亩投放量为 1000 头,其间禁止使用杀虫农药。

(3)化学防控:苗期,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200~1500 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喷雾防治锈病、赤斑病的发生;选用 90%敌百虫可溶粉剂 1000 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 4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液或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1000 倍液、75%灭蝇胺(潜克)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等轮换喷雾防治斑潜蝇、蚜虫的发生。花期,采用 0.3%苦参碱 1000 倍液喷雾防治虫害的发生。

10.中耕除草

苗期除草 1 次。

11.分批次采摘鲜荚

次年 1—3 月分批次采摘鲜荚,每 10 天采摘 1 次。该技术提供的适合于无霜区的早熟鲜食秋蚕豆膜侧种植技术,相比传统的种植方法有以下优势:①将传统种植密度由 2×10 4 株/亩降低至 1×10 4 株/亩,不仅保障了蚕豆出苗率,还降低了种植密度,节约了种植成本。②在种衣剂中添加钼肥,既促进苗期根瘤菌生长,加强生物固氮,也促进苗期植株生长,减少氮肥施用。③严格种植地块选择及整地方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病害、虫害、冻害及药害的发生。④厢面覆膜,保水保湿,减少了干旱发生,减少了杂草生长。⑤膜侧种植,避免在膜内种植过程中因热量过多而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时,保障植株根部对水分的吸收。⑥根据植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按配比施用叶面肥,同时及时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钾、磷、钼等元素,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根瘤生长,增加有机物合成。⑦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施用固体肥料,减少土壤肥料残留,降低成本投入。⑧使用农药、蚜茧蜂防控蚜虫等虫害,降低农药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B+c4VVO0RwY17uuDSCUgrUN6RBVpag1CCJYNGgsBNzXkSvToyerM66PP9OHQ8Y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